一泓清水如何撬动丹江口四成GDP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6 23:16 1

摘要:湖北省丹江口市位于汉江与丹江的交汇处,是一座以水为魂、因水而兴的城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丹江口市不仅承载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要使命,更凭借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持续擦亮“中国水都”城市品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稳定在国家Ⅱ类及以上标准。(丹江口市委宣传部供图)

湖北省丹江口市位于汉江与丹江的交汇处,是一座以水为魂、因水而兴的城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丹江口市不仅承载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要使命,更凭借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持续擦亮“中国水都”城市品牌。

近年来,丹江口市围绕“水”字做深文章、做优文章,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三大领域同步发力,成功入选全国县级市品牌传播指数百强榜,且在湖北省内同级城市中名列前茅,成为湖北县域品牌建设的典范。

守好生态“生命线”

一库清水向北奔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水质状况备受瞩目。对丹江口市而言,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不仅是沉甸甸的政治使命,更是镌刻在城市发展脉络中的坚定誓言。

为此,丹江口市成立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调配30名专业人员,专职负责全市守水护水工作的指挥调度;同时,创新性地实行“河湖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协作联动机制,实现了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的无缝对接。“我们通过多部门联动,对破坏水环境的违法行为形成了强大威慑。”丹江口市水库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主任张岩介绍道,“一旦发现问题,各部门能够迅速响应,联合执法,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为了提升监管效率,丹江口市积极引入现代化科技手段,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搭建起水质安全保障监管平台、调度平台,并建成“空、天、地、水”多维度在线处置智慧监管系统。在库岸沿线,233个高清视频监控点位星罗棋布,对73万亩库面和2443公里库岸线实现了24小时全覆盖监控。任何违法行为都会被智能预警系统及时捕捉,真正做到了“人防+技防”与“动态巡护+静态监控”的完美结合,消除了监管盲区存在的风险。

在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方面,丹江口市也下足了功夫。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48个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项目,累计完成59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054.5平方公里。

浪河是丹江口水库南岸的重要入库支流,过去常常在7月、8月出现水华,造成水质下降。当地干部曾无奈地称浪河水华是无法打破的“魔咒”。2023年以来,丹江口市紧紧围绕水质提升目标,坚持“沟、岸、户”同治,在浪河流域先后实施了18个生态类项目、16个生产类项目以及8个生活类项目。经过不懈努力,去年4月以来,浪河平均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水华现象再未出现。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2024年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Ⅱ类及以上标准,Ⅰ类天数占比超75%,桃花水母这一“水质试金石”也频频现身。57条入库支沟平均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全域水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水”润品牌

百亿元水经济相关产业崛起

清澈优质的汉江水,不仅是生命之水,更是丹江口市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丹江口市充分发挥“中国好水”的品牌优势,围绕水资源深度加工利用全产业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推动水资源产业朝着绿色化、集群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在绿色食品饮料产业领域,丹江口市成功吸引了华润怡宝天然饮用水生产基地项目、燕京啤酒产业园项目、马迭尔精酿啤酒等15家绿色食品饮料类企业落户。农夫山泉是最早在丹江口市生产饮用水的企业之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农夫山泉已在全国建成4座工厂,丹江口市是主要的生产基地之一。此外,本土水品牌“武当山水”饮料、北京一轻食品(丹江口)产业园也已建成投产。这些企业的入驻,不仅提升了丹江口市在食品饮料行业的知名度,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

“我们选择在丹江口投资建厂,就是看中了这里优质的水资源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华润怡宝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里的水为我们的产品品质提供了坚实保障。”

利用水库底层冷水资源优势,丹江口市积极培育低温水产业。作为湖北省首个水冷大数据中心项目,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在此落地。该项目每年可节约用电量8000万千瓦时,极大地降低了能耗。目前,项目二期正在加快推进中。据了解,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建成后,将吸引众多数据存储、云计算等相关企业入驻,为丹江口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24年,丹江口市水经济相关产业实现产值180亿元,约占GDP总量的四成,水经济特色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重点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水是农业的命脉,丹江口市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在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大背景下,丹江口市形成了以柑桔、茶叶、雪茄烟为主的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并鼓励各镇村因地制宜发展水果、药材、油料、优质粮食等种植业以及以流水养鱼为主的养殖业。如今,“山上经济林、陆地流水鱼、库周武当桔”的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

丹江口市积极建设农产品品牌,打响了以“源头”“丹江”“武当”“水都”等为核心的特色品牌,“武当蜜桔”“武当道茶”“丹江口翘嘴鲌鱼”“金桩堰贡米”等11个品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这些品牌农产品在市场上备受青睐,有效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为了推动渔业转型升级,丹江口市积极响应“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大力推广以圆锥桶模式为代表的设施渔业,开启陆地工厂流水养鱼新模式。同时,创新推出“渔菜共生”“渔桔共生”等“渔业+”模式,帮助水产养殖户成功实现转型。如今,丹江口市渔业全年产量超过4万吨,产值达12亿元以上。

深化“水文化”产业链

文旅融合半年揽客665万人次

丹江口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潘相国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城市品牌的打造,不仅需要经济层面的支撑,更离不开文化内涵的注入。”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伟大的世纪工程,丹江口市作为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数十万移民为了工程建设,舍小家、为大家,搬迁到新的家园。这种无私奉献的移民精神,成为丹江口市宝贵的精神财富。武当文化、均州文化同样是丹江口市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武当文化的道家风骨、均州文化的千年底蕴,正融入旅游体验,为“中国水都”品牌注入更深沉的文化魂,吸引游客探寻千年文脉。

丹江口市举办的“踢丹超 拍美景 品鱼汤”系列活动,融合体育、文化与美食元素;“武当山水杯”环丹江口库区足球超级联赛,吸引各地足球爱好者齐聚,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水润中国心・好客丹江口”摄影和短视频大展,以艺术视角展现丹江口的生态与人文之美;“水都鱼汤宴均州小吃季”则让游客品尝到地道的丹江鲌鱼汤等特色美食,丰富旅游体验。此外,港台风怀旧影视金曲演唱会,以经典旋律唤起大众情怀,吸引大量市民与游客参与,丰富了文旅市场供给;“均州小吃季・面王争霸赛”汇聚50家商户,70余种特色面食同台竞技,传承创新均州美食文化,让“舌尖上的丹江口”声名远扬。

文创产品作为城市文化的流动名片,丹江口市同样精心雕琢。在“知音湖北 相约京津冀”文旅推介会及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上,丹江口文创大放异彩。以“水文化”为核心设计的产品独具匠心,小水滴造型的IP玩偶“水嘟嘟”身着小水滴志愿者马甲,可爱俏皮;印有“均州八大景”的折扇与团扇,将库区美景浓缩于扇面,兼具实用与收藏价值;还有设计感十足的帆布包等,融合地域特色元素,深受参观者喜爱。同时,来自丹江口库区的“武当山水”系列水产品,也在展会上吸引众人目光,每一瓶水都承载着南水北调的故事,让参观者直观感受丹江口的生态魅力。

如今,丹江口市旅游市场持续升温,今年上半年,丹江口市接待游客665.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6.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6%、12.73%。(中国城市报记者 巩 静)

来源:神州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