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 | 姚忠良:白象领航者 坚守与变革中的企业家传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0 16:42 1

摘要:在波澜壮阔、日新月异的中国商界,有这样一位企业家,如中流砥柱般引领快消品行业方向——他就是白象的领航者姚忠良。在他的卓越带领下,白象历经风雨的磨砺,从创业初期的重重困境中振翅高飞,勇往直前。姚忠良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翼,精心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他坚守民族产

在波澜壮阔、日新月异的中国商界,有这样一位企业家,如中流砥柱般引领快消品行业方向——他就是白象的领航者姚忠良。在他的卓越带领下,白象历经风雨的磨砺,从创业初期的重重困境中振翅高飞,勇往直前。姚忠良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翼,精心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他坚守民族产业立场,拒绝日资,并与市场巧妙博弈。在姚忠良的带领下,白象推行多元发展战略,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推动企业疾速前行,他更以强烈的社会责任公益与担当书写着企业华章,成为商界备受瞩目的焦点。

创业初期:困境中崛起

1996年,时年34岁的姚忠良接手了白象。彼时,白象只是河南省粮食厅下属的一个小型加工厂,仅拥有4亩土地及一条生产线,且因员工等人力成本高昂,工厂连续亏损5年,负债1000余万元。姚忠良自愿请战,加入粮油食品公司,并于次年,正式创立了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姚忠良面临的挑战颇为艰巨。为了探索出一条发展之路,他不仅引进了专业的行业人才,还身体力行,亲自带领员工,骑着三轮车走上街头推广产品,积极开拓销售渠道。在他的精心指导和不懈努力下,白象的规模逐年稳步扩大。

至2001年,白象的销售额成功跨越6亿元大关,一跃成为全国粮食系统制造行业的佼佼者。然而,白象在2003年遭遇了第二次挑战。在此之前,即2001年,姚忠良为了进一步提升自我,选择外出求学深造,暂时离开了白象。在此期间,白象的销售额出现了显著下滑,其市场份额也遭到了统一、康师傅等竞争对手的蚕食。

改革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2003年,姚忠良重返白象,并将改革的焦点集中于产品线的升级上,他推出了国内首款骨汤方便面——“1元大骨面”,该产品在面市后的短短8个月内便实现了6000万包的销量佳绩。紧接着,姚忠良顺势而为,进一步向高端方便面市场进发,推出了诸如8848大骨皇等新品。至2007年,白象的年销售额成功突破了52亿元大关,仅次于行业领军者康师傅。历经两次重大挑战后,白象不仅成功脱困,还成长为一个能够与康师傅、统一等行业巨头并驾齐驱的品牌。

据悉,截至2023年6月,白象已装备了超过90条达到国际先进标准的方便面生产线,并持有总计170项有效专利,细分包括13项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146项外观设计专利,其生产工艺和技术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目前,白象旗下拥有超过20家子公司,其面制品在中国国内覆盖了30个省份的市场,并成功远销至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

调整战略:积极参与市场博弈

作为全球最大的方便面消费国,中国占据了全球方便面销量的40%份额。在2008年,当日资成功入股康师傅、统一等业内巨头后,也向白象提出了高出市场价30%的收购意向。

为了保住中国自己的品牌在方便面市场的话语权,姚忠良始终坚持底线。他曾明确表示:“哪怕销售慢一点,利润低一点也没关系。坚持做正确的事情,革去自己的私欲,也就是我们说的为人民服务。商业行为一定是要一切以消费者需求为主,充分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获得一些应有的利益。一定要参与国际品牌的竞争,国际的竞争,这一点我们是很有信心的。”

鉴于此情况,其他方便面巨头对白象实施了“围堵”策略,不仅发起了价格战,还向经销商和零售渠道施加压力,以停止供货为手段,强制要求全面撤下白象的产品。这一连串的举动导致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白象几乎在以大中型城市为代表的主流市场中销声匿迹。

众多品牌在这样的起伏中最终被市场淘汰,但白象却在逆境中发现了转机。姚忠良灵活调整战略方向,将销售重点转移至低端市场及偏远地区,同时不断在产品上进行创新,并始终坚持生产高质量食品的原则。

多元发展:线上线下双驱动

在2020年的“双11”购物狂欢节中,白象在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社交电商平台广泛运用了明星直播、粉丝专属优惠、热门商品预售等深受年轻人喜爱且易于参与的营销手段,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的参与热情,使得总销售额实现了360%的显著增长。特别是在刘涛等多位明星的直播助力下,白象在方便面品类的出货量位居首位。回顾全年,白象在2020年电商平台的销售额相较于2019年实现了76%的增长,增速在同行业方便面品牌中位居榜首。

在积极拓展线上渠道的同时,姚忠良也并未忽视线下渠道的建设。他继续巩固和拓展传统销售渠道,加强与超市、便利店等零售终端的合作。

社会责任:公益与担当

记者通过多方渠道获悉,白象湖南分公司成立之初,就吸纳了大量的残疾人就业。截至2016年,该公司共有485名员工,安排残疾员工117人就业,残疾职工人均年收入30843.06元,残疾职工年均福利15249元。截至2023年11月,陕西白象食品有限公司有474名职工,其中残疾职工134人,占比28.27%。截至2020年7月,山东白象食品公司安置残疾职工237人,占全体职工的30.15%……对于上述残疾员工,公司统称为“自强员工”。

“食泽民众,业润社会”是白象的发展理念。白象不仅积极吸纳残疾人就业并给予他们关怀,多年来还始终致力于践行其社会责任。相关资料显示,在过去的26年里,白象已累计投入超过5000万元的公益资金。在教育援助领域,白象向宋庆龄基金会慷慨捐赠1000万元,用于设立“大学生援助基金”,并出资援建了五所希望小学,以帮助处于困境中的孩子们。在灾害救援方面,白象曾全力支援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不辞辛劳地跨越2300多公里前往玉树地震灾区一线参与抗震救灾,并在台风“杜苏芮”引发的京津冀洪涝灾害中迅速响应,捐款捐物。特别是在2021年7月的河南水灾中,白象第一时间向河南灾区捐赠了500万元,并清空了郑州公司的库存物资用于援助,同时还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免费的食物、热水和休息场所。白象的这些善举,如同“撑伞人亦是雨中人”般温暖人心,深深打动了众多网友。

记者手记

姚忠良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信念,带领白象在困境中崛起,在变革中成长。他的创业故事是一部充满智慧、勇气与担当的传奇,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在未来的商界征途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姚忠良的带领下,白象将继续秉持初心,坚守底线,创新发展,在食品行业中续写辉煌篇章,向着更高的目标奋勇前行,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民族品牌,持续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本刊记者 徐伟鹏)

来源:中国商界杂志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