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秋的“中国网球之乡”湖北京山,阳光洒满赛场。8月23日,第28届中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总决赛)男子甲组单打决赛落幕,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024 级本科生孙剑以连胜六轮的优 异表现,捧起职业生涯首个全国冠军奖杯。
初秋的“中国网球之乡”湖北京山,阳光洒满赛场。8月23日,第28届中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总决赛)男子甲组单打决赛落幕,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024 级本科生孙剑以连胜六轮的优 异表现,捧起职业生涯首个全国冠军奖杯。
球拍挥落时的精准,课本翻阅时的专注,在这位 20 岁青年身上达成奇妙的平衡。从童年被法网决赛点燃网球热爱,到高考后坚定选择“能承载热爱的大学”,再到跨越三国三地备战全国赛,高中毕业于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的孙剑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答案: 热爱不是选择题,而是能与学业并肩的“双线课题”,而青春的价值,在于把每一份执着都打磨成抵达远方的力量。
网球启蒙:法网决赛点燃的童年火种
孙剑与网球的缘分,始于一场跨越屏幕的“相遇”。小学二年级的某个周末,电视里正在直播法网决赛——费德勒的优雅从容与纳达尔的顽强拼杀,在红土场上交织出竞技体育的震撼。“原来网球不只是挥拍,还藏着这么多坚持与热爱。”八岁的他攥着衣角,目光紧紧追着穿梭的网球,心底悄悄埋下一颗种子。
不久后,父亲带着他走进本地一家网球俱乐部。当教练将温热的球拍递到他手中时,电视里的画面突然清晰浮现。可网球的“门槛”比想象中高:第一次挥拍,球总偏离球网;反复练习步法,脚踝很快酸痛难忍。身边不少一起学球的孩子陆续放弃,孙剑却把掌心磨出的水泡当成“勋章”——模仿费德勒的发球姿势,对着墙壁练习接球,周末清晨的球场,总能看到他踩着露水训练的身影。
“那时候没想过要当冠军,就是喜欢挥拍时的专注,喜欢球落地时的清脆声响。”这份纯粹的热爱,成了他童年最坚定的陪伴,也为多年后“网球与学业双线并行”埋下伏笔。
关键抉择:在中财,让热爱与学业 “双向奔赴”
“我不想放弃网球,也不想辜负学业。”孙剑反复查阅中央财经大学网球队的资料,看到队员们既在赛场夺冠、又能在学业中进取获得奖学金的事迹,他在志愿表上郑重写下“中央财经大学”。彼时,父亲仍有顾虑:“怕训练占用太多时间,影响专业课学习。”
这份担忧,在孙剑遇到校网球队主教练张逸凡后得到化解。张逸凡找到孙剑的父亲,诚恳地说:“一项过人的运动技能,是能伴随一生的财富。网球能培养他的专注力与韧性,这些品质反而会帮他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希望把孙剑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运动员’,日后成为一名‘商科领域的网球佼佼者’。”这番话彻底让父亲放下心来,也让孙剑更坚定了“双线坚守”的决心。
大一学年,《中级财务会计》《高等数学》等硬核课程占据大量时间,他便制定“时间计划表”:清晨 6 点起床进行基础体能训练,白天专注上课、课后高效完成作业,傍晚则投入 2 小时网球专项训练。期末,他交出了加权平均分91.94分的成绩单,网球训练也从未间断——“左手翻课本时的专注,能帮我在握球拍时更冷静;挥拍时的韧劲,也让我在啃难题时更有耐心。”
紧张备战:一段跨越山海的“淬火”之路
得知要参加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总决赛时,孙剑既兴奋又忐忑——这是他首次站上全国性赛事的舞台。为了适应湖北的气候与对手风格,张逸凡为他量身定制了“跨越山海的备战计划”:从北京出发,先后前往泰国、广州、长沙,在不同环境中打磨技术与心态。
8 月初的泰国,赤道附近的高温让空气仿佛能拧出水来。38℃的天气里,孙剑每天清晨便踏上球场,进行“抗高温适应性训练”——球拍握把被汗水浸透,他就裹上防滑带继续;跑动时球鞋陷进塑胶场地,他咬着牙保持步法稳定。下午的健身房里,深蹲、卧推等专项体能训练,他每个动作都做到力竭,运动服能拧出汗水,却从没想过偷懒。“第一次出国训练,才知道‘适应’也是一种能力。” 孙剑说,那些在高温中坚持的时刻,让他更懂“竞技体育没有捷径”。
训练中的孙剑
转战广州,10 天封闭式集训开启“极限打磨”模式。为模拟比赛中可能遇到的午后高温,教练将核心训练时间定在下午2点——此时的球场地表温度超过40℃,孙剑踏上场地,开启长达 3 小时的多拍对抗、发球练习。球鞋摩擦地面的声响、急促的喘息声、球与拍面的撞击声,在球场里交织。每天训练结束后,师徒二人会在酒店房间复盘:“这个发球角度可以再刁钻些”“小球放短要注意节奏”,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技术要点,直到深夜。长沙网球公开赛,是总决赛前的关键热身。这里不仅有全国高水平选手,还有前ATP职业球员参赛,更让孙剑首次踏上红土赛场。红土场地回合多、弹跳高,对跑动与耐力要求更高,他在比赛中多次陷入胶着,却凭借扎实的体能储备与顽强的心态,一路闯进八强。“虽然在四分之一决赛输给了前美国波士顿大学NCAA网球队成员,但这场比赛让我更加明白,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坚持。”孙剑说,这场“预演战”,让他带着满满的信心奔赴京山总决赛。
赛场突围:绝境中的“冷静绝杀”
全国总决赛的赛场,是对近一年备战的终极检验。孙剑晋级之路的前四轮顺风顺水,却在半决赛遭遇“硬骨头”——来自浙江大学的一号种子选手,亦是 2023、2024年两届卫冕冠军。站在球场上,孙剑没有丝毫怯场,他想起赛前与教练张逸凡反复拆解的对手攻防逻辑:“对手正手强势,但反手衔接稍慢,要把回球精准送到弱点区域。”
比赛开始,孙剑牢牢把控节奏,底线对抗中用稳定的回球持续施压,每一次落点都似 “精准狙击”。当比分定格在 6-4 时,他握紧球拍深呼一口气——这是他首次在全国赛场击败卫冕冠军,也是对自己“技术 + 战术”准备的最好验证。
决赛的考验来得更猛烈。面对中科院大学经验丰富的对手,孙剑一度陷入被动:对手善于把控节奏,让他的进攻难以施展,比分渐渐落到 3-5(30-40),对手手握赛点。“当时脑子有点乱,手心全是汗,” 孙剑回忆,“但抬头看到场外教练和队友们的加油呐喊,突然想起集训时的日子——泰国 38℃的高温里,咬着牙完成体能训练;广州午后 40℃的球场,一遍遍地练多拍对抗。”深吸一口气,孙剑攥紧球拍。一记记刁钻的反手直线球化解危机,一次次凭借底线长回合的韧劲,逼得对手失误,最终化解对手两个冠军点。随后的三局,他越打越顺,每一次挥拍都带着“破釜沉舟”的果敢,最终逆风翻盘,捧起冠军奖杯。
如今的孙剑,依然保持着“早训+上课+晚训”的节奏。虽入学仅一年,但学校生活的点滴让他满怀归属感。他感谢学校在各方面提供条件支持,感恩张逸凡教练从集训计划部署、实战技战术指导,到生活中的人生建议,“张老师不仅是网球导师,更是人生路上的指引者”,也始终记得薛雅文老师每一次舍弃午休时间陪他训练。“未来想在中财继续深造读研,继续在这片球场挥洒汗水。” 作为校网球队队员,孙剑正和队友全力备战接下来的比赛,“想让中财大的名字出现在更多领奖台上,为学校网球事业赢得更多荣誉。”
赛场上的孙剑
从童年球场的懵懂挥拍
到全国赛场的夺冠时刻
从高考后的择校抉择
到中财校园的双线丰收
孙剑在热爱中锚定方向
在勤奋坚持中锤炼本领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