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54年,我们做了同一个“选择”!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6 22:39 1

摘要:从1971年的工农兵学员证到2000年的毕业证书再到2025年崭新的山东大学录取通知书54年的时光里蕴含着一家三代人跨越半个世纪的校友缘分1971年,24岁的王志强成为山东工学院(山东大学前身之一)第一批工农兵学员就读于第一机械系工艺及设备专业他怀揣“学好本领

从1971年的工农兵学员证

到2000年的毕业证书

再到2025年崭新的

山东大学录取通知书

54年的时光里

蕴含着一家三代人

跨越半个世纪的校友缘分

1971年,24岁的王志强

成为山东工学院(山东大学前身之一)

第一批工农兵学员

就读于第一机械系工艺及设备专业

他怀揣“学好本领建设家乡”的梦想

绘图板上的设计稿

画了一张又一张

课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

毕业后

王志强不忘初心

从一名普通工程师一步步成长

一家大型能源企业的管理者

用行动践行着山大人

图强报国的使命担当

“爷爷总跟我说

机械设计差一毫米都不行

一点纰漏就可能毁了整个工程”

孙女王一涵笑着说

“他告诉我

做人一定要踏实

在学习生活中要严谨认真

关注到每一个细节

时光流转

王力钧循着父亲的足迹

于1996年考入山东大学

王力钧所在的公司为当地援建体育馆

中国的和平方舟医疗救援船在非洲为当地居民义诊

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时

多数海外公司纷纷撤离

王力钧作为公司重要负责人

却选择留下对接业务、安排工作

当地物资匮乏、语言不通

甚至曾遭遇资金纠纷

他冒着生命危险

驾车一天一夜穿越无政府管辖区域

最终化解了危机

他还带领团队修建基础设施

并为当地小学出资

修理房门、购买学习用品

逢年过节慰问当地员工

让友谊在非洲落地生根

谈到父亲王力钧为什么前往非洲时

王一涵说:

“这和他大学期间的教育密不可分

父亲选择的是历史专业

世界史观给他提供了广阔的视野

‘达则兼济天下’

他希望向其他发展中国家

传递民族力量

传播中国声音

用行动证明,中国是亲诚惠容的”

父亲身上那份责任与担当

在小小的王一涵心里

埋下了一颗种子

岁月的指针悄然拨动

今年9月

王一涵作为新闻传播学院新生

来到了爷爷和父亲的母校

校园里的一草一木

都见证着一代代山大人的过往

她仿佛能看到爷爷当年在灯下苦读

父亲在校内探索求知的身影

初入校园

她就被山大厚重又温暖的氛围打动

学长学姐热情地帮助

丰富多样的学生组织

让她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

王一涵自小就学习琵琶

她热爱弹琵琶

琵琶作为中国乐器的代表

是丝绸之路的象征之一

也是向世界传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进入大学的她选择了新闻专业

同样是因为内心深处的热爱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

受到父辈们的影响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初中时读到的这句话令她深受触动

随着不断学习成长

她更坚定了“捍卫真理”的决心

儿时的王一涵与父母

来源:山东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