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蓬安:改造“巴掌田” 鼓起“粮袋子”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0 14:42 1

摘要:“过去这些‘巴掌田’连拖拉机都进不来,现在田成方、路相通,农机能开到田埂边,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可实现亩均增产超100斤。”泥巴寺村党支部书记陶丽娟站在田埂上,指着眼前规整的千亩良田,难掩激动。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0日电 (汪泽民)连日来,南充市蓬安县田间地头一派火热景象,挖掘机穿梭作业,施工人员正抢抓农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南充市罗家镇泥巴寺村,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2596亩土地已完成田块调形,田间道路、水渠、山坪塘等基础设施正加速完善。

泥巴寺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 汪泽民 摄

“过去这些‘巴掌田’连拖拉机都进不来,现在田成方、路相通,农机能开到田埂边,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可实现亩均增产超100斤。”泥巴寺村党支部书记陶丽娟站在田埂上,指着眼前规整的千亩良田,难掩激动。

近年来,蓬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全面提速。徐家镇太阳村高标准农田改造基本竣工,春耕生产正常进行;金甲乡白石包村坡地削平成方块田,无人机群盘旋空中精准撒播肥料,3小时作业500亩;巨龙镇龙云寺村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出优质粮油种植基地,在今年小春生产中,全部采用了高产品种和机械化作业……

据了解,2025年,蓬安县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9万亩,基本完成43.85万亩试点建设任务。同时该县因地制宜,遵循“宜大则大、宜梯则梯、能排能灌、宜机作业、稳产高产”的建设原则,分类抓好田(地)块整治,合理布局渠网路网,有效推进土壤改良,努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丘区示范。

“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完成,我们建立‘日调度、周会商、月考评’工作机制,保障质量、进度与安全。”蓬安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县组织267个班组、2400余名工人加紧施工,全力保障6月底前完成今年的建设任务。

据悉,为有力有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蓬安县建立县、乡、村、国企、群众“五位一体”推进体系,及时解决困难问题,全力保障项目建设;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全域谋划,针对平坝区和坡台地分类谋划,注重专家理念和群众意见多方谋划,实现每一块田土设计因地制宜;探索建立统筹协调、高效推进、资金保障、实时验收、常态监督等推进机制,确保项目建得快、建得好。

4月8日,在睦坝镇武胜村的农田管护公示栏前,村党支部书记沈勇手持巡护记录本:“每周至少巡查两次,沟渠堵塞、产业道损坏都要及时上报。”

高标准农田不仅要建好,还要管好、用好。为此,蓬安县出台《蓬安县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建后管护办法》,建立健全以“县级主导、乡镇(街道)负总责、村(社区)为主体、受益户具体负责”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和县、乡、村三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同步举办高标准农田管护培训班,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综合管护能力。

随着蓬安县高标准农田陆续建成,粮食生产与乡村振兴实现“双丰收”。“我们村里高标准农田里种植的油菜和小麦是省市农科院专家推荐的优良品种。”小板桥村党支部书记韩晓春说,该村高标准农田采取粮油复合种植,全面提升了耕作效率、作物产量和质量,粮食总产量将增加15%以上。

此外,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社会效益也在多方联动中凸显。作为蓬安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南充常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构建覆盖农资供销、农机服务、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将各方利益紧密联结,让服务主体、种植业主、广大农户三方受益,真正实现了多赢、共赢。

据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了农业机械化进程,全县培养持证农机手600余名,300余名农民转型为产业工人,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完)

来源:张一发蜂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