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龙岩”优秀事迹展第二期:养兔闯出致富路,特色养殖有奔头——吴木英创业故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6 20:39 1

摘要:在龙岩这片镌刻着红色记忆的土地上,从不缺少敢闯敢试的创业者。他们或许曾在深夜的工作室里为一个方案绞尽脑汁,或许曾在市场的浪潮中历经波折却从未退缩。为了让这些闪光的创业故事被更多人看见,为了让这份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激励更多追梦人,我局开设《“创业龙岩”优秀事迹展

在龙岩这片镌刻着红色记忆的土地上,从不缺少敢闯敢试的创业者。他们或许曾在深夜的工作室里为一个方案绞尽脑汁,或许曾在市场的浪潮中历经波折却从未退缩。为了让这些闪光的创业故事被更多人看见,为了让这份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激励更多追梦人,我局开设《“创业龙岩”优秀事迹展》专栏。在这里,我们将走近一位位平凡却不平庸的创业者,听他们讲述从无到有的突破之路,看他们如何在政策扶持下破浪前行,感受他们身上那份敢想敢拼的龙岩韧劲。期待这些故事能为你点亮灵感,也欢迎每一位奋斗在路上的创业者,与我们分享你的精彩。

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陂镇的深山里,藏着一位远近闻名的“养兔达人”——吴木英。作为龙岩市永定区宏锦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掌舵人,她用实干与创新在肉兔养殖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动能。

回溯吴木英的创业路,早在2006年,她便怀揣着对乡土的热爱返乡养猪,积累了宝贵的农业创业经验。2018年,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她捕捉到福建肉兔市场的庞大需求,果断决定转型,将创业重心转向肉兔养殖。为了摸清行业门道,她辗转多地考察学习,从品种选择到养殖技术,每一个环节都反复琢磨。2019年,她正式接手亲戚的空地,在永定深山里搭建起属于自己的肉兔养殖基地,开启了全新的创业征程。

兔子天性“娇贵”,对环境极为敏感——既怕热又易受皮肤病、呼吸道疾病困扰,一旦染病不仅治疗难度大,还会污染周边环境,因此光线足、通风好、卫生达标的饲养环境成了养兔成功的关键。在福建炎热潮湿的气候下,大部分兔厂为降低成本、减少臭味、保障通风,纷纷选择开放式兔舍。但吴木英却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封闭式兔舍,而支撑她做出这个“与众不同”选择的,正是她手中的两大“黑科技”,自动化兔舍管理设备便是其中之一。

封闭式兔舍本身就具备显著优势:既能有效保温隔热,规避外界高温对兔子的影响,又能减少外界病原体入侵,降低疾病传播风险,还方便工作人员集中控制和管理。而吴木英引进的自动化兔舍管理设备,更是给封闭式兔舍“锦上添花”——设备能实时监测调节舍内温湿度和空气质量,完美解决了封闭式兔舍有害气体难以自然排出的痛点,让兔子始终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套自动化设备还具备兔粪干湿分离功能。兔粪本就是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经分离处理后的兔粪纯度更高、肥力更强,深受周边农户和种植基地的青睐。如今,仅靠兔粪销售这一项,吴木英每年就能增收8万多元,既实现了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又为兔厂增添了一笔稳定的额外收入。

人工授精育兔技术是吴木英的另一项“黑科技”,不同于传统自然配种受环境、种兔状态影响大的问题,她凭借多年摸索出的人工授精育兔精准操作流程,不仅让种公兔的配种效率大大提升,还能有效避免疾病交叉传播,让母兔的受孕率稳定,直接保障了兔厂出货量的持续稳定。如今,吴木英的兔厂已形成规模化养殖格局:年存栏种母兔达600只,每一只都经过精心选育,适配人工授精技术的繁殖需求;30只种公兔则是她从优质品种中筛选出的“种源主力”。在商品兔养殖区,大小商品兔存栏量稳定在7000只,从刚满月的幼兔到待出栏的成兔,分层管理井然有序。凭借人工授精技术带来的繁殖优势,兔厂每年能稳定出栏满月兔3800只、大兔23000只,这些数字背后,既是她对育兔技术的深耕细作,也是“黑科技”为传统养殖注入的新活力。

吴木英(左一)向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团一行介绍兔厂

如今吴木英的兔厂已步入正轨,凭借精细化管理与“黑科技”,吴木英的事业不断收获认可。2023年,她创办的养兔家庭农场因标准化管理、高品质产出,被评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24年,她牵头成立的宏锦福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在联农带农、助力农户增收方面成效显著,又获评“市级优质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她参加龙岩人社部门组织的“青春之歌”创业创新大赛选拔赛,既与养殖同行交流经验,也了解了人社部门的创业扶持政策;8月她又参加了龙岩人社局在中南大学举办的初创企业经营者能力提升培训,在7天的学习培训里,她掌握了企业战略、财务、营销等知识,明确了兔厂成本优化方向与品牌建设思路,找到突破发展瓶颈的路径。

吴木英不仅是致富榜样,更带着专业规划向更大目标迈进,龙岩人社的扶持则是她创业路上的坚实后盾。未来,她计划打造综合产业链,进行产品深加工。她想把自己的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带动周边的群众和对养兔行业感兴趣的朋友一起发展养兔行业,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 杨锶译 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编辑 │ 王雁平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