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起令人瞠目结舌的事件闯入大众视野:一位已婚女子深陷男主播的“魅力陷阱”,9个月内打赏1.8万次,45万就这么没了,还与男主播发展线下不正当关系。丈夫崩溃要求退款,男主播却称是合法的娱乐消费而拒还。
最近,一起令人瞠目结舌的事件闯入大众视野:一位已婚女子深陷男主播的“魅力陷阱”,9个月内打赏1.8万次,45万就这么没了,还与男主播发展线下不正当关系。丈夫崩溃要求退款,男主播却称是合法的娱乐消费而拒还。
杨先生至今记得第一次和高女士看婚房时的场景,两人攥着皱巴巴的存折,算着每月房贷要省吃俭用多久。这些年夫妻俩起早贪黑做小生意,攒下的 45万全是计划好的 —— 孩子明年上学的择校费、老人的医药费,还有换个大点房子的首付。可他怎么也想不到,这笔浸透着汗水的积蓄,会变成直播间里闪烁的虚拟火箭。
高女士是去年冬天偶然刷到小孙直播间的。“那男孩长得白净,嘴特别甜,一口一个‘姐姐’叫着,说就喜欢姐姐这样成熟的女性。” 杨先生后来在妻子手机里看到聊天记录,小孙的话术像精准计算过的钩子:“姐姐送的火箭最亮”“只有姐姐懂我辛苦”“下次直播给你唱专属情歌”。从最初几块钱的 “小心心”,到后来动辄上千的 “嘉年华”,高女士的打赏越来越疯狂。
银行流水单上的数字触目惊心:10 月 7 日那天,从早上 8 点到深夜 11 点,高女士给小孙打赏了 174 元、108 元、223 元、218 元…… 光一天就刷了 27 次。到了 10 月 8 日更夸张,单笔 9869 元的微信转账后面,跟着 8398 元、4884 元的支出记录。算下来 9 个月里,她总共打赏 1.8 万次,平均每天超过 60 次,相当于每隔 20 分钟就给主播送一次礼物。
更让杨先生无法接受的是,妻子不仅在线上 “霸榜” 当 “榜一大姐”,还和小孙加了微信私聊。那些暧昧露骨的对话记录里,高女士称对方 “亲爱的”,小孙则回 “等我直播完找你”。
去年夏天,两人还约在外地见了面,发生了不正当关系。“她对家里的事越来越冷淡,孩子家长会都忘了去,原来心思全在这上面!” 杨先生拿着聊天记录的手止不住发抖。
主播的 “情感套路”:从甜言蜜语到线下约会
在杨先生收集的证据里,小孙的诱导话术堪称教科书级别的 “情感供给”。直播时他会对着镜头说:“谢谢姐姐的火箭!姐姐今天穿的裙子真好看”;私下聊天则变成:“只有姐姐最懂我,那些小粉丝根本比不了”;看到高女士犹豫时又会发语音撒娇:“姐姐不支持我,我这个月业绩完不成要被公司骂的”。
这种套路在直播行业并不新鲜。去年大连就出过类似的事,一位妻子为了给男主播打赏,不仅花光 130 万积蓄,还偷偷卖了家里的首饰、向亲戚借钱,甚至借了网贷。那位主播同样是先加微信嘘寒问暖,每天发 “早安晚安”,说 “遇到你是我的幸运”,最后把人家家底都掏空了。
上海的黄先生遭遇更离谱,妻子给男主播打赏 90 万后,对方线下见面收了礼物就玩消失。法院后来查明,主播通过微信发 “520”“1314” 等特殊金额转账,聊天记录里全是 “想你了”“下次见面带你买礼物” 之类的暧昧话。这些主播很懂抓住已婚女性的情感弱点,用 “专属感”“被需要” 的幻觉套牢粉丝。
平台的机制更是火上浇油。杨先生发现,小孙经常和其他主播搞 “PK 对战”,直播时对着镜头喊:“家人们守住我们的榜!对面要超上来了!” 高女士就像被洗脑一样,立刻充值刷礼物。有次小孙故意说:“姐姐要是帮我赢了,我单独给你发唱歌视频。” 结果那天她一下刷了 2 万多。
这种 “PK 刺激消费” 的模式让很多人上头。去年那个 23 岁的女生小盼,就是为了帮主播赢 PK,半年刷了 200 万,单晚狂掷 122 个 “火箭”(每个 1000 元),直接把母亲气进了医院。主播一句 “家人们守护我”,就让她觉得自己肩负着 “神圣使命”。
丈夫维权路:45 万血汗钱能要回来吗?
“这是自愿打赏,不退!” 当杨先生找到小孙要求退款时,对方满不在乎地掏出手机,“你看平台规则写着呢,成年人消费不退款。” 小孙说自己和平台分成后实际到手没多少钱,还交了税,根本不可能退。
但杨先生没放弃。他咨询律师后得知,去年上海那个 90 万打赏案,法院最终判主播返还 28 万;大连 130 万的案子,经过调解主播退了 37 万。关键就在于,这些打赏不是正常消费,而是基于不正当关系的赠与,违背了公序良俗。
律师告诉他,根据《民法典》,夫妻共同财产不能一方擅自处分。高女士把准备给孩子上学的钱,用来讨好主播还发展婚外情,这种行为既违反夫妻忠实义务,又破坏社会公德,法律不会支持。虽然平台抽成的部分可能要不回来,但主播实际拿到的钱必须返还。
更让杨先生坚定信心的是,调解员告诉他,类似案例里主播往往看似占理,实则心虚。就像大连那个案子,刚开始主播也说 “合法收入”,但看到法院调取的暧昧聊天记录后,很快就同意调解退款了。“法官说了,打赏记录越密集、金额越离谱,越能证明不是正常消费。” 杨先生现在已经整理好所有证据,准备起诉。
目前杨先生已经向法院提交了起诉状,等待开庭的日子里,他常对着空荡荡的家发呆。
从最初的好奇围观,到后来的情感寄托偏移,高女士在虚拟的网络互动中逐渐迷失,将本该属于家庭的时间、精力与金钱,不断投入到主播身上,最终跨越了婚姻的底线。
这场失控的打赏,不仅掏空了家庭的部分积蓄,更击碎了夫妻间的信任。它也警示着更多人:网络世界的情感诱惑需警惕,守护现实婚姻的责任与真诚,才是幸福生活的根基。
最后想问大家:你见过直播打赏引发的矛盾吗?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劝?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特别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