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量子计算变天了?全球第一台硅基全栈量子计算机问世,量子计算硅谷时刻来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6 20:22 1

摘要:9月15日,英国伦敦一家名为Quantum Motion的初创公司,正式交付了全球第一台基于标准硅芯片的“全栈”量子计算机。

9月15日,英国伦敦一家名为Quantum Motion的初创公司,正式交付了全球第一台基于标准硅芯片的“全栈”量子计算机。

这消息就像一颗深水炸弹,瞬间引爆了整个科技圈。为什么?因为它可能彻底改变了量子计算的游戏规则。

一直以来,量子计算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住在象牙塔里的神秘贵族——强大、深奥,但又极度娇贵。

无论是依赖超低温超导材料,还是用激光捕捉单个离子,过去的量子计算机更像是实验室里精心呵护的艺术品,建造和维护成本高到离谱,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遥远得像另一个次元。

量子计算机,就是实验室里的“林黛玉”,精美、脆弱,难以伺候。

而 Quantum Motion 做了什么?他们掀翻了棋盘,用一种我们最熟悉不过的方式,向这个“贵族游戏”发起了挑战。

一、降维打击:用大众技术攻克顶尖难题

Quantum Motion 的核心武器,就是 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别被这个名字吓到,把它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现代所有电子产品的基石。

没错,从你手中 iPhone 的 A系列芯片,到电脑里的英特尔、AMD 处理器,再到你家智能电饭煲的控制芯片,背后都是这项成熟得不能再成熟的 CMOS 工艺。全球有无数座晶圆厂,每天都在以亿为单位生产这种芯片,它成本低、良品率高、技术稳定。

而 Quantum Motion 成功地在这条司空见惯的工业流水线上,造出了量子计算机的核心——量子比特。

这不叫技术迭代,这叫降维打击!

正如其CEO所言:这是量子计算的”硅谷时刻“。想当年,正是因为硅基芯片的出现,才有了后来的个人电脑革命和硅谷的辉煌。今天,同样的故事似乎要在量子领域上演了。

二、它到底牛在哪里?三句话讲明白

所以,这台新机器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从三个“能”字来理解它的革命性。

1. 能量产!—— 从手工作坊到工业流水线

过去造一台量子计算机,像是手工打造一辆法拉利,费时费力还产量极低。而现在,Quantum Motion 的技术可以直接利用全球现有的芯片代工厂。这意味着什么?他们不需要自己建厂,理论上可以直接给台积电下订单! 这让量子计算机的规模化生产从“不可能”变成了“指日可待”,成本也将断崖式下降。

2. 能“即用”!—— 从卖零件到卖整车

这次发布的不是一个光秃秃的量子芯片,而是一套“全栈”(Full-Stack)解决方案。

这是什么概念?如果说以前很多研究成果是给你一个强大的“发动机”(量子芯片),你自己还得配上轮子、底盘、方向盘和操作系统才能开。那么 Quantum Motion 这次是直接交付了一辆“可以上路的整车”。它包含了从硬件到控制软件,再到用户界面的完整系统,并且兼容主流的量子编程框架。开发者拿来就能用,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3. 能扩展!—— 从盖平房到修摩天大楼

量子计算机要真正实现“量子霸权”,需要数以百万计的量子比特。这台机器的芯片采用了“瓦片式”的模块化架构,就像搭乐高积木一样。未来想要升级,只需要换上更多“瓦片”的芯片,系统其他部分几乎不用动。 这为通往拥有数百万量子比特的容错量子计算机,铺平了道路。

四、量子计算,终于要走出实验室了?

这台机器目前已经被安装在英国国家量子计算中心(NQCC),占地仅三个19英寸标准服务器机柜大小,可以直接融入现代数据中心。

这意味着,它不再是一个脆弱的实验品,而是一个可以接入真实世界、承载真实运算任务的生产力工具。

如果说之前的量子计算是在黑暗中摸索,那么现在,硅基技术为我们点亮了一座灯塔。

当然,我们离人手一台量子计算机还很遥远。但这台硅基量子计算机的问世,就像第一辆T型福特汽车驶下流水线,它可能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一个由我们熟悉的“硅”主导的量子计算时代,或许真的要来了。药物研发、新材料、人工智能、金融建模……那些曾经只存在于梦想中的场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我们靠近。

参考文献:

Jedikovska, G. (2025, September 15). World’s first quantum computer built with silicon chips found in laptops launched.

Quantum Motion. (2025, September 15). Quantum Motion Delivers the Industry’s First Full-Stack Silicon CMOS Quantum Computer. Business Wire.

来源:徐德文科学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