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司作为智慧水务领域的领军企业,专注于提供从水源地到用户端的全链条智慧水务解决方案,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全面推动水务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与升级。经过十余年在水务行业的持续深耕与专注发展,公司已从二次供水这一核心业务起步,逐步拓展为集智慧
重点机构:
调研摘要:
(1)请介绍一下公司的业务结构和核心竞争力?
公司作为智慧水务领域的领军企业,专注于提供从水源地到用户端的全链条智慧水务解决方案,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全面推动水务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与升级。经过十余年在水务行业的持续深耕与专注发展,公司已从二次供水这一核心业务起步,逐步拓展为集智慧水务系统研发、整体解决方案设计、项目实施与全场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业务涵盖智慧供水、智慧水务、智慧水厂、智能表计、空间计算等多个重要板块,全面服务于城市、乡镇及农村的各类用水场景,系统性地应对水资源管理、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等多维度挑战。
核心竞争力方面,公司在供水设备市场占有率属行业第一梯队。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公司上市以来年均研发经费上亿元,组建了一支400余人的高水平研发团队,以上海和武汉为核心研发基地,研发实力位居行业首位。团队积累了包括多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在内的丰富知识产权,构建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同时,公司具备从硬件设备到软件平台、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的一体化服务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有效提升水务运营效率与管理水平,形成了技术、市场、服务协同并进的综合竞争优势。
(2)请介绍一下公司新投产的超声波水表产线及市场竞争力?
公司新投产的超声波水表产线是我们近年来在智慧水务领域重点投入的成果之一,年产规模可达30万台,整体技术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该产线深度融合了AI图像识别、机器人协同操作、智能在线检测以及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等先进技术,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还具备高度的柔性化生产能力,可灵活适配多种类型水表的共线生产,更好地满足不同市场与应用场景的定制化需求。
在市场竞争方面,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和质量为核心,虽在业务规模上暂未达行业最大,但我们在自动化产线建设、产品技术创新与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超声波水表本身具有计量精度高、长期稳定性好、低始动流量等特点,契合智慧城市、城乡节水改造等政策导向,产品性能和质量表现已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2024年,智慧表计业务已占公司整体收入的5.6%,未来随着该产线产能释放和市场拓展,该项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重要增长极。我们将持续依托技术积累和智能制造能力,进一步强化在超声测流、数据采集、能耗管理等核心环节的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可靠、更智能的计量产品和服务。
(3)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近期在连云港赣榆落地的威派格河图AI项目?
威派格河图AI项目是我们在智慧水务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成果。赣榆项目的核心引擎是威派格河图AI平台赋能的五大智能体,其构建了覆盖从“感知-分析-决策-执行”全链条的智能水务生态。五大智能体分别是:①大屏数字人:它是智慧交互的“总指挥”,可通过引力魔方控制器联动大屏、PC与手机,瞬间调取数据。②智能指标助手:是决策分析的“最强大脑”:管理人员通过语音提问,系统秒级定位问题。③工单智能体:是基层效率的“革命者”:操作员对着手机语音指令,工单瞬间生成并派发。④水务知识百问百答:是企业智慧的“传承者”:融合行业规范与企业多年经验及客户自有知识,构建独一无二的企业知识库。⑤应急预案智能体:是安全防线的“守护者”:洪涝预警发布,自动生成处置方案,并向受影响社区推送停水通知。赣榆项目不仅是公司河图AI的首单成功落地,更是公司以科技之力破解水务行业痛点的缩影,更为全国水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信创的范本。
(4)请介绍一下公司收入下滑的原因和未来降本增效措施?
2024年度,公司收入及净利润较上一年度有所下滑,盈利能力指标处于历史低位,清晰地反映了传统业务模式的压力以及向新技术、新解决方案转型所必须经历的投入阵痛和战略换挡期。这种业绩表现是宏观经济环境波动、行业特定周期以及公司自身主动进行深层次战略调整与业务转型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内的利润表承压可以说是转型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更多地反映了公司正处于一个投入期和蓄力阶段。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达到了-7,762万元,同比2024年同期的-3.04亿元,实现了超过2.2亿元的巨幅改善。主要源于管理层高度重视并专项部署的应收账款清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效。2025年上半年,公司回款金额同比增加约0.42亿元,并且其中超过70%是对2024年及以前年度形成的历史旧账的成功清收。极大地缓解了公司的运营资金压力;其次,这些历史账款的收回,使得前期基于审慎原则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得以大量冲回,这部分冲回直接计入当期利润,对利润表产生了积极的正面贡献。
与此同时,公司“全面贯彻各项降本增效战略部署”的努力同样结出了硕果。在2025年上半年,通过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优化人员结构、严控各项经营费用及采购成本支出等一系列精准举措,公司预计实现了同比高达0.5-0.8亿元的降本成效。有效地对冲了收入端的部分压力,为亏损收窄做出了直接贡献,更标志着公司的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内在的“健康度”正在持续提升。此外,公司处置部分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投资收益约675.71万元,也展现了在资产优化和资源配置上的灵活性。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手订单较去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约1.49亿元左右,为2025年下半年乃至2026年的收入反弹提供了坚实且确定的保障,充分展示了市场对智慧水务解决方案的持续认可和公司的市场拓展能力。公司通过积极主办及深度参与多场行业展会、高端论坛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这为后续业务的持续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望未来,威派格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进一步落实降本增效举措,优化资源配置,全力以赴推动经营效益持续改善。
同时,公司近期推出2025年度员工持股计划,计划覆盖董事、监事、高管及核心骨干员工,总规模不超过3,681.04万元,解锁条件与公司未来三年(2025-2027)的业绩目标进行绑定,要求净利润分别不低于0.30亿元、1.00亿元、2.00亿元,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13.00亿元、15.60亿元、18.72亿元。这一设计将核心团队的利益与公司的长期价值创造深度捆绑,真正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格局,极大地增强了管理层与员工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和制度保障。
(5)请介绍一下智慧水务系统和市场空间?
威派格的智慧水务系统整合了智慧水务综合管控平台、供水综合调度平台、管网错峰调储管理系统及漏损管理平台等功能,旨在帮助水务公司有效解决运营中的核心问题。该系统在数据层、协议层等底层技术上均实现了自主研发,并结合AI技术显著提升了整体智能化水平。从市场空间来看,中国智慧水务市场在2024年已达到约579亿元的巨大规模,并且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商业机会。各地水务公司对信息化转型存在强烈需求,公司凭借在该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优势,具备显著的发展前景和业务拓展空间。
券商研报:暂无数据
汇川技术
重点机构:华夏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兴证全球基金、易方达基金、天弘基金
调研摘要:
1、2025 年上半年,公司通用自动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88 亿元,同比增长 17%,增速仍然远高于行业,驱动增长的因素是什么?
回复:根据睿工业数据,2025 年上半年,国内工业自动化整体需求微增 1%。公司通用自动化业务同比增长 17%,远高于行业增长,主要得益于:①把握住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锂电、物流设备、工程机械电动化等高景气度行业的机遇以及结构性的需求,相关行业订单取得较好的增长。②持续优化战区资源配置,综合行业业务保持较好增长。③积极推动多产品组合销售策略落地,持续为工业制造领域提供更具价值的综合解决方案,带动公司伺服系统、低压变频器等产品的份额进一步提升。
2、PLC 作为自动化的核心,公司如何看待中大型 PLC 的发展机会和未来展望?
回复:近几年,公司加大了 PLC 产品的投入力度。其中,中大型 PLC 带有核心工艺、复杂的运动控制,是公司拓展中高端应用市场的核心产品之一。过去几年,公司紧抓市场机会,借助中大型 PLC 产品在光伏、锂电、手机等行业核心工艺的突破,形成多产品解决方案的切入,显著增强了客户粘性。此外,公司今年也推出了面向连续性生产应用场景的、带功能安全的大型 PLC 产品,目前也在积极地在客户端进行产品试机和验证工作。当前,公司中大型 PLC 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 5.1%,位居第六名,未来仍有足够的成长空间。随着公司对产品能力的不断提升及耦合多产品解决方案的能力,预计未来中大型PLC 产品能够实现较好的成长。
3、公司推出的 iFA 平台能够为客户提供什么价值?
回复:iFA 平台(Integrated Factory Automation)是公司推出的首款工业自动化全集成软件平台。该平台能够实现从设备到工艺再到产线的全集成开发,并能够与公司的工艺标准化平台(InoQuickPro)、数字化平台(InoCube)深度融合,实现 OT(运营技术)到 IT(信息技术)的无缝衔接。iFA 平台集成了设计仿真、虚拟调试和生产运营等功能,能够为工业客户大大降低产线调试成本并节省机械设计和调试时间。
4、公司未来研发投入的重点方向有哪些?
回复:公司仍将营业收入的 8%至 10%投入到研发,以保持公司的技术领先性并支撑公司战略业务的储备和落地。公司研发投入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①软件领域,包括 FA 平台、PLC、CNC、数字化平台等,旨在弥补国内相关领域短板;②针对海外市场产品的开发;③其他战略业务投入,包括人形机器人相关产品。
5、公司在人形机器人方面有什么布局?
回复:面向人形机器人产业,公司正在积极开发电机、驱动、执行器模组等人形机器人相关的零部件产品。同时,基于制造业场景,基于工厂操作类场景的价值闭环,从客户实际场景需求出发,为客户提供场景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券商研报:
博拓生物
重点机构:天弘基金、中欧基金、嘉实基金、华夏基金、富国基金
调研摘要:
1、上半年经营情况怎样?现美关税政策影响是否已出清?
答:上半年,公司主业总体维持良性发展。2025年上半年营收2.03亿,同比下降23.91%。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政府多次加征关税引发全球市场重大波动,公司对美出口下滑,面临短期压力。此外,传染病检测市场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热带传染病的周期性波动,对公司营收亦产生了较大影响。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下滑较大,除上述主业营收影响外,还受到研发费用投入增加、员工持股计划股份支付费用增加、财务性收益减少等因素影响。目前公司产品适用美国关税税率是30%,公司对美出口业务总体维持正常。
2、公司产品收入构成是怎样的?主业方面有哪些新产品?
答:公司主业专注于POCT试剂及仪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包括药物滥用检测、传染病检测、生殖健康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心脏标志物检测等系列,其中药物滥用检测和传染病检测产品为公司的主导产品系列,合计占营收比例达80%左右。在销售方面,公司分为国内销售和国际销售两大块,采用ODM和OBM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销售和市场开拓,其中海外业务销售占比达75%左右。公司持续在细分市场开拓、创新,推出具有性能竞争优势的 SalivaTraCEr 大麻唾液产品以及赛洛西宾检测试剂、依托尼秦检测试剂、乙基氟胺酮快速检测试剂。针对西方饮料掺入毒品检测需求增长,公司推出多项毒品饮料安全快速检测试剂,检测项目包括γ-羟基丁酸、氯胺酮、苯二氮卓,检测方法包括干式化学法和常规免疫层析法。临床类检测方面,公司对应市场热点需求开发了多款相关试剂,有效助力各国疾病防控。国内方面,公司结合市场情况研判新型药物的滥用趋势,开发新药物滥用检测试剂如右西布曲明检测试剂,替来他明检测试剂等,广泛运用于各省市相关禁戒毒机构日常工作中。夏季气温升高,以蚊虫作为传播媒介的登革热等虫媒传播疾病病例多发,公司的登革病毒抗原检测试剂、基肯孔亚热抗体检测试剂被各省多家疾控单位采购,用于重点人群的初筛,收到了良好的临床反馈,助力疫情防控。
3、微流控产品有哪些差异化优势?拿证进度怎样?
答:相较其他IVD检测产品,公司新开发的微流控荧光免疫产品在实现多项目检测的同时,还兼顾了"精准"与"便捷"。设备中内置的主动式液体控制装置可以精确控制试剂芯片中的流体速度、反应时间和体积,使荧光反应更充分,干扰更少。而微列阵芯片则采用了更快溶解速度、高灵敏度及高稳定性的冻干微球,配合均匀的微列阵区域,使抗原、抗体充分结合,降低背景噪声,提高灵敏度。与普通免疫荧光相比,微流控荧光免疫产品能够用更短的时间获得准确的结果。与化学发光法相比,该产品不仅能够实现更为快速的定量检测,并且可以室温运输及保存,同时仪器设备小巧轻便,能够适应更多的检测场景。心肌多联检项目是公司进度较快的产品,现已在欧盟 CE 备案,国内及东南亚市场将陆续报证。未来在微流控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公司还将搭载糖尿病肾病类检测试剂、自身免疫抗体检测、甲状腺功能检测系列等系列检测试剂,开发更多既快速便捷又精准定量的差异化新技术产品,实现产品的分层迭代,满足市场需求。
4、公司在上半年产品注册证有哪些进展?
答:公司大力推动医疗器械产品备案/注册进程,上半年,公司新增认证223项,其中:新增国际认证221项,新增国内认证 2 项。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累计已取得认证 966 项,其中:国际认证914项,国内认证52项。上半年,公司54项产品新获欧盟IVDR认证,这是继2023年6月首批产品获得IVDR认证以来又一新进展,目前公司获得 IVDR 认证的产品已达到 126项,获证产品涵盖了药物滥用检测、传染病检测、女性健康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和炎症指标检测等多个应用领域。同时公司还将加快自测产品的欧盟 IVDR 认证,为后期产品进入欧盟 OTC市场奠定基础。
5、公司账上充沛的现金流计划如何使用?
答:公司将持续聚焦主业,深耕 POCT 诊断检测领域,优先将资金投入创新研发,不断推出新的技术和产品,巩固行业竞争优势。公司充分重视股东利益,在综合考虑盈利情况及公司未来发展所需资金的前提下,每年实施现金分红回馈投资者。同时,公司会关注与主业协同的优质标的,本着审慎负责的态度,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公司竞争力,实现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此外,公司还将参与医疗大健康前沿技术领域的相关投资,围绕医疗产业进行战略性布局。
6、青石永隽的脑机接口抑郁症治疗产品现在是什么阶段?近期有无新的融资计划?公司是否关注脑机接口其他领域项目?
答:目前青石永隽公司通过脑机接口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已进入科研性临床试验阶段,按照青石永隽战略规划,该产品的医疗器械注册程序预计将在 2026 年下半年度启动,需要入组申报的临床数量为100例,如进展顺利将在2029年获批,预计2030年可上市销售。青石永隽 2025 年上半年已完成第一轮融资,公司将持续关注其后续融资计划和业务进展。公司长期看好脑机接口在内的医疗大健康前沿技术领域,未来将根据公司战略需要积极布局。
券商研报:暂无数据
来源:一地基毛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