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牛红,本名张明孝。1965年出生的作家、散文家张明孝(笔名花牛红)现任甘肃省天水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学高级语文教师。他的作品以纪实性散文和抒情性随笔为主,语言质朴而富有生活气息,常通过细腻的笔触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
图片来自网络
花牛红简介:
元宝快答(参考10篇资料总结)
花牛红,本名张明孝。1965年出生的作家、散文家张明孝(笔名花牛红)现任甘肃省天水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学高级语文教师。他的作品以纪实性散文和抒情性随笔为主,语言质朴而富有生活气息,常通过细腻的笔触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
一、代表作品及主题
1 纪实类作品
• 《心中的石磨》:通过童年记忆中石磨的意象,展现贫困年代普通家庭的辛劳与坚韧,被誉为质朴而深情的散文。
• 《放歌桃花沟》:记录参与官方组织的文化艺术采风活动,反映时代背景下的文化生态。
• 《一位乡村女教师的支教日记》:以第一人称记录支教经历,展现乡村教育的困境与希望。
2 抒情类作品
• 《黑河随想》:以黑河自然保护区为背景,抒发现代人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思考。
• 《养花种草三月天》:通过养花经历,隐喻人生状态与生命感悟,如蟹爪兰的别称引发对植物命名文化的趣味探讨。
• 《家常便饭中品出的不寻常滋味》:以煎饼制作失败的经历,反映城乡生活差异与个人成长感悟。
二、创作特色
• 情感真挚:作品多源于生活琐事,如母亲推磨的辛劳、中秋思乡等场景,充满人间烟火气。
• 语言简洁:摒弃华丽辞藻,以平实语言传递深刻内涵,如《黑河十三潭》的景观描写质朴而具有画面感。
• 主题多元:涵盖社会纪实、自然抒怀、教育纪实等多领域,展现作家广阔的观察视角。
三、社会影响
花牛红的作品通过真实故事和细腻描写,引发读者对历史、社会和人性的共鸣。其纪实类作品为文学创作提供现实素材范本,抒情类作品则以独特视角拓展文学表现空间,在中国作家网等平台拥有较高阅读量与权威评价。
我近期创作了一篇以写家乡往事和怀念早已做古了的亲人的纪实性文章《沿河城往事趣话(随笔)》,怎么的就楞是上不了中国作家网网站用户我花牛红作品集,几次三番,楞是通过不了,让编辑以“达不到网站发表的要求”为由给退了回来。
那么这次将修改了多遍的《沿河城往事趣话(随笔)》转发,其目的是请各位文朋诗友,结合腾讯元宝给我花牛红老师总结的特点,分析分析,提提意见,以便于我做更好的补充修改!
沿河城往事趣话(随笔)
花牛红
曾在网上的公众号里读到一篇史话《火烧弘恩寺》的文章,看到其所写的一些记忆中有关老家沿河城新阳镇,熟悉的人,熟悉的往事,没来由一下子就打开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闸门。
史话《火烧弘恩寺》的传说与我小时候所听的“火化红崖(方言,音ai)寺”的传说有点相近,而这个红崖(音ai)寺的寺院哈的遗址,就在我们小时候给家里拔柴时去的林禾里,那地方我到现在都还有深刻的印象。民间传说红崖(音ai)寺的和尚们打家劫舍,欺男霸女,影响太大了,刚好康熙王访贤路过此地,就和手下于成龙火化红崖寺,传说中康熙王几天都没吃过一顿饱饭,饥渴难耐中逃跑到下蒲池村沟底下的小川子村,吃了一顿一位心地善良且厨艺精湛的农妇所做的洋芋烩豆腐,就认为是天底下最好吃的食物,还给洋芋烩豆腐起了个既好听又有趣的名儿—猴玳瑁。回宫后连杀三个顶级的御用厨师,都未能给他做出那么好吃的洋芋烩豆腐(猴玳瑁)来。
据说《火烧弘恩寺》这个剧本的创作者是新阳镇凌家窑村会截堵白雨(即雷雨、冰雹)的雷法管的父亲。我想,在这里,有必要给大家“科普”一下,凌家窑村的这个法管的管字必须是“管”(音guǎn)字,而不是法官的“官”(音guān)字,这样就不会引出更多的误会。并且,这个当年的“法管”与如今还存在的“阴阳风水”先生是两种既有一些相通的地方,又有许多不同之处的职业。有幸认识雷XX先生,他只是天水市政府副秘书长,曾任过天水市科委主任一职。他就是凌家窑村的雷大法管的后人。
宝泉寺在上蒲池沟村去凤凰乡时要经过的姚家沟村中间的观音垫(家乡人都读这个“垫”字为tian,而不读dian)沟,我记得1984年—1987年,从下蒲池沟村去凤凰中学上班,都要经过观音垫(音tian)沟的,那时宝泉寺仅只是一间破烂不堪的土坯房,庙还没盖起来哩,土坯房就是当时的庙,房前有一眼一年四季沽沽流淌、永不干涸的泉水,我们上下蒲池郭王谢,凌家窑何家山张家阳屲,还有刘家沟、黄家坪(这两个村属渭南镇管)人都会去观音垫(音tian)沟的宝泉寺提神水,回来给家里人看病的。
以上是我曾亲眼目睹的过去的宝泉寺的实况,不像现在庙已建起来了,还有家乡名人,已故全国政协常委任法融会长亲手撰文并立下的“宝泉寺”碑哩!
那我就涚一说与新阳镇凌家窑村有关的雷法管截堵白雨(即雷雨、冰雹)的事。
据说当代雷法管家有弟兄俩,即大房二房;雷XX副秘书长是长房子孙,我有位亲人是雷法管家老二的女婿,据当时我的这位亲人讲,雷法管家老二娶王家庄王治歧将军的妹子为妻。为此,我还亲耳聆听过一些有关家乡名人王治歧将军的轶闻趣事。你比如说早在1958年反右的时候,王治歧将军曾赋闲在老家沿河城新阳镇王家庄村,无事可干,每逢佳节,过年喜庆的日子,都要给亲戚朋友,村里人、老乡,用他擅长的瘦金体字写对子写春联。有一年春夏之交,我的这位亲人就邀请王治歧将军去我们下蒲池沟村做客,换一换曾一度郁闷的心情。当时没有其它交通工具,从新阳镇川里去我们下蒲池沟村,都是要靠人步行十五、六里山路即翻过两座山和跨过一道沟才可能到达的。据我的这位亲人讲,王军长(家乡人都习惯称王冶歧将军为王军长)当时已经是快60岁的人了,走山路很厉害,连他们这些年轻人都走不过,尤其是遇到一些两边被山埂栏遮挡住的山坡路,王军长总是弃中间的正路不走,而是爬上路两边的山埂栏,一边向上走,一边极目远眺。记得从沿河城新阳镇川里翻过第一座山麦垛子顶梁,下山跨过细石子沟再翻第二座山蒲池沟梁时,山腰有一段坡路挺陡峭,几乎立了起来,两边被相对五、六米高的山埂栏遮挡着,家乡人把这段陡坡路称之为挣命坡,我们山上经常走的人走起来都感觉到相当的吃力,可已年近六旬的王军长走起来却没有丝毫的吃力感,相反他还是不走中间的正路,而是爬上两边的山埂栏,迈着健步向山上走去。我的这位亲人说,王军长大概是几十年行军打仗这样走山路已成了习惯的缘故吧?!
据我的这位亲人讲,当时王军长来下蒲池沟村我家做客时,他老人家从不嫌弃我们家的艰苦条件,相反很随和的,还给我家写过一幅中堂,好像是他一惯的瘦金体吧!但可惜的是当时我家一直住的是黑暗潮湿的窑洞,那幅中堂早已化为乌有了。而我却常常想,多可惜,要是能把王治歧将军的那幅墨宝保留下来,那该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啦!
我的这位亲人还讲了一段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往事。大概是解放初期吧,那时候铁路还未修通,他从新阳镇街上刚落户至我们下蒲池沟村,就把他在镇上曾经营的小百货摊子搬到了下蒲池沟村,开了一个小小的百货商店,每至冬闲时节,他都会挑一副货郎担,手里摇一个拨浪鼓,去走村串户。这年冬上,他在一段山岔路口,碰上了一只饿狼,跟了他好长一段时间,把他吓坏了,他楞是用摇手中的拨浪鼓的方法,且借助于他挑着的货郎担里有一块红布,能一闪一闪的发出红光的这一契机,断(方言,音duan,其实是赶跑的意思)退了那头饿狼。为此,我在我们下蒲池附中上小学和初中时,有同学或村里人骂我时,都会喊“X货郎”或“X断(方言,音duan)狼”,由于那时候理解能力,生活阅历都是极其有限的,我就理解成人家是在骂我,所以也就很痛苦地好长一段时间不理人家了!至今想来那是多么的可笑有趣啊!
好了,咱们闲话少叙,言归正传。民间的说法是,凌家窑的雷大法管截堵白雨时所做的法术比较善和,积下阴德,就有后来的雷大秘书长等后人。而雷二法管做起法来那可厉害了,不管不顾的,有损阴德,子孙后代尽管是王治歧将军的外甥辈,但到现在几乎没人了。有人说,这是从那些在我们当地坐神的神脚子的口中说出来,真实不真实,可靠不可靠,就无从说起!
我的这位亲人曾亲口对我讲,他曾经跟上他的岳父即雷二法管在雷神庙(这个雷神庙究竟是凌家窑梁顶的那个,还是下蒲池沟村对面的刘家沟村梁顶的那个?我现在都弄不大清楚了。)梁顶见识过雷二法管堵白雨时做法术的惊人一幕。法管掐的是剑决,即右手的中指、食指并在一起就是剑决,走的是丁字步;每走完一丁字步,右手所掐剑决(即中指食指并在一起)便指向天空中高速翻滚的云朵,并随之“噗”的一口气吹出,你就立马能看到,有一股如同手电筒光注一般的亮光直接指向云端,刹拉间,哗啦啦一大朵一大朵乌云就会四散而开,当三步丁字步迈完,三口气吹向和三次剑决指向的天空,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厚重乌云就会被这股凌厉的剑气所化开,四散而去,再恶的白雨冰雹都会化为乌有!
再就是关于凌家窑的法管这个职业,雷XX副秘书长起初也当过老师(好象在道南小学或是啥学校的),他就没有给人们讲过他父辈祖辈所从事的这个职业——法管与和我们新阳镇那一带到现在还存在的阴阳风水先生这个职业有所不同吗?我听一些老辈人讲,凌家窑村的这个法管与阴阳风水先生不同,阴阳风水先生负责给人擦“冲气”,红白事即婚丧嫁娶看日子,给老人给逝去的人看个坟什么的等等。而法管的职责就是做法,处理一些比较特殊的普通人理解不了的事情,就像前面所说的截堵白雨(雷雨、冰雹),就是要靠法术的。
雷二法管当年其实是一位在沿河城新阳镇街上开诊所看病行医的医生,人们都称他为雷先生。据雷先生讲,他们祖上世代行医为生,尤以专治伤寒病及一些非常严重了的精神分裂症见长。特别是那些严重到了丧失理智、胡打胡闹程度了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一般医生要给他(她)们看病,就非得把其五花大绑起来不可,否则你就根本没有法子给这些胡打胡闹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安心诊治;而雷先生只是需略施法术于手上,然后用此手轻轻一按病人的身体,这些胡打胡闹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就会乖乖地听任雷先生诊治。
雷法管,不!应该是雷先生,其祖上曾在机缘巧合之下,救治了一位从西藏来三阳川、新阳镇一带游历,偶尔染上了当时属于不治之症的伤寒病的道士的命。据说道士在西藏是比喇嘛更厉害的一种存在,人们常说的“喇嘛剜勾子法使尽了”,却有道士的法使不完之说。这位西藏来的道士临走前,为感谢雷先生的祖上的救命之恩,就给他传下这些特殊的本事,以至于从他那一辈开始,不知传承了多少代人至今?!
记得小时候我还听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有一年夏天,凌家窑人正在大场里碾麦子,忽然黑云滚滚,雷雨冰雹眼看从四嘴山那一带齐股堵堵(这是我小时候听到的家乡人常用的一个词语,意思好像不难理解噢)的来了,村里其他碾麦子的人家大都吓坏了,但雷法管家的男人女人都没有把雷雨冰雹当一回事。在这紧要关头,雷法管家的一个女人不慌不忙地走到自家的厨房里,提起一把菜刀(据说是这把菜刀上有她们家雷法管度上的法术)一下子就剁到她们家的案板的中央,而这当口,人们再抬头向天空中看去,那滚滚黑云哗啦啦一下子就散伙了。自那以后,沿河城新阳镇一带老百姓有一说法,那就是,沉沉的能给一方百姓带来灭顶之灾的雷雨冰雹在凌家窑村的天空楞是下不下来的,那是因为雷法管家的女人都会截堵白雨。
雷法管他们有时会遇到非常厉害的白雨(即雷雨、冰雹),他们所做的法术堵截不住,比之前更加可怕的时候,他们就把平时练就的雷尺和雷碗(有人又叫法碗)祭出来,手拿法尺,口中念念有词,将雷碗打到高速翻滚的云头上,才可将滚滚翻腾的黑云打散,那是相当危险的了。据说是雷法管截堵白雨时祭出的雷碗落到哪里,那里的人如果拣拾得到就能发大财。有老辈人讲,雷二法管堵白雨时祭出的一只雷碗曾落在了与凌家窑梁顶隔着渭河相望的五龙山顶上的雷家湾里了。
但究竟有没有雷家湾里人拣拾得到?发了财没有?还有就是在我心里一直困扰了大半辈子的几个问题:雷法管或是雷先生,他所练就的截堵白雨的法尺和雷碗(或法碗)到底是什么材质做成的?尺寸多少?样式又是什么样的?他老人家截堵白雨时所施的法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等等,等等……时至今日,都还只是迷一样的存在,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扎扎实实的探究?!我就不得而知了。
尽管现代社会高科技飞速发展,人们的认知领域也同样是日新月异,现代社会,哪里如果有特别凶的雷雨、冰雹,只需当地驻军用高射炮轰上一轰就够了,家乡人截堵白雨的法管这个职业也就再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了;但你绝对不能因为你是当今社会的智慧人类,就矢口否认过去了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上万年等等那些你根本就无法用现代科学阐释得了的超科学的一些东西的存在!
文尾,我慎重其事地宣布,雷二法管,不,应该是雷先生截堵白雨时用过的一只雷碗(法碗),确确实实是落在雷家湾里了,这是雷二法管(雷先生)亲口告诉我的那位亲人的;否则,五龙山上的岳家嘴,安家山等村与雷家湾里一样,我都从未去过,但都有我的同学,为何我不说是其他村而单说是雷家湾里呢?故,我花牛红老师专门提个醒,有老乡同学,有亲戚朋友,乘清明节回老家扫墓上坟,有条件了去雷家湾里的山沟沟里探究一番,说不定确有意外之喜哩!
还有就是,文中所讲我的那位亲人其实就是我逝去多年的老父亲。在这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临之际,奉送上这篇随笔,一并表达我对已故亲人的无尽怀念之情吧!
附:作者简介:张明孝,网名花牛红,头条号师魂永在,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中小学高级教师,中国作家网门户网站专栏作家;近年来,不断有优质文学作品入编中国作家网门户网站花牛红作品集。
图片来网络
来源:师魂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