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公安速破“安排工作”连环诈骗案,涉案金额60余万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6 19:13 3

摘要:满心欢喜,心里想着只要关系过硬就能坐等上班。殊不知“馅饼”变成了“陷阱”,把你钱包掏空......

花钱就能找个“好工作”?“能人”出手相助?相约未来,“职”为你来?

满心欢喜,心里想着只要关系过硬就能坐等上班。殊不知“馅饼”变成了“陷阱”,把你钱包掏空......

案例回顾

近日,邹平市公安局接到方先生报警,称自己因找工作被骗5万余元

接警后,刑侦大队立即组织民警展开案件侦查工作,经过对线索的细致梳理以及全面分析研判,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李某并将其成功抓获。

原来,方先生通过一次机会,认识了自称是公职人员的李某,李某得知方先生正在备考教师编制,便虚构其认识某学校校领导,称有能力安排方先生入职,多次骗取方先生信任及5万余元钱款。

然而方先生迟迟没有等来“入职”音讯。这时,他意识到可能被骗,于是向公安机关报案。

在对李某审讯期间,民警根据李某的供词敏锐地意识到受害人不止方先生一人!

于是民警顺藤摸瓜,发现李某2023年以来多次冒充公职人员,以介绍工作、介绍对象、一起做生意、还房贷等理由诈骗,涉案金额60余万元。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没想到这么快就破案了,真是太感谢了!”

事后,受害群众将一面印有“为民除害 办案神速”的锦旗送到民警手中,对民警快速破案表示感谢。

防骗指南:遇到"公职人员"这样做!

01警惕"热心承诺"陷阱

公职人员不会私下收取办事费;

办学、营业执照等均有法定流程,无需"找关系";

凡以"加急""特殊渠道"为由索财的,100%是诈骗!

02资金往来铁律

拒绝向个人账户转账!所有行政收费均需对公账户;

索要"收据""合同"留存证据,发现异常立即报警;

官方业务进度均可通过政务平台查询,无需中间人。

03信息保护意识

直播间、社交平台勿透露房产、户籍等敏感信息;

发现可疑账号立即截图举报至平台及警方

04受骗后“黄金”操作

立即拨打110并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

冻结账户:通过银行APP紧急止付;

联合其他受害者提供证据链,协助警方侦查。

来源:滨州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