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哈工大高材生,干出一个类目隐形冠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6 19:01 4

摘要:科幻电影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随着清晨的第一抹阳光照入,窗帘自动缓缓拉开,空调根据室温和湿度变化精准调节,语音一唤,热水器即刻响应,生活的每一处细节都被自动编排。

作者 | Rachel

编辑 | Shadow

科幻电影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随着清晨的第一抹阳光照入,窗帘自动缓缓拉开,空调根据室温和湿度变化精准调节,语音一唤,热水器即刻响应,生活的每一处细节都被自动编排。

随着技术发展,全屋智能早就不是天方夜谭。但高昂的改造成本,复杂的系统对接,令智能生活难以真正落地。家中那些老式热水器、机械开关、电饭煲等“哑巴设备”,因为无法联网、缺乏兼容性,成为智能家居链条中的“断点”。

这种割裂感,反而为一些创新品牌打开了机会窗口。来自深圳的卧安机器人,便切入了轻型智能化改造的缝隙地带,并凭借一款名为Fingerbot的手指机器人产品,成为炙手可热的大卖。

指尖机器人 图源:卧安官网

这款小巧的“指尖机器人”虽然外形低调,却在日本智能遥控设备市场打出了漂亮一仗。根据statista数据,Fingerbot 已占据该细分品类28%的市场份额,在 Amazon Japan 的平均评分超过 4.4 分(满分 5 分),复购率与口碑传播尤为突出。

目前,卧安机器人的海外销售占据其整体营收的95%。其中,日本市场表现尤为突出,贡献了将近六成的收入,已成为推动公司全球增长的关键动力源。

区域业务占比 图源:招股书

那么,Fingerbot为何能在这个以严苛消费者著称的国家“杀出重围”呢?这与日本市场的特点以及卧安机器人精准的市场策略有关。​

因“不用打孔”而赢得日本消费者信任

作为成熟的发达经济体,日本汇聚了索尼、松下、东芝等众多传统家电巨头,这些品牌在当地消费者心中根基深厚,忠诚度极高。同时,日本消费者在选购高科技产品时比较谨慎,会仔细考量产品的设计与性能。

因此,卧安机器人没有选择以“全屋智能”的路线与日本本土巨头硬碰硬,而是避开高成本、大改造的方式,以“非侵入式升级”的产品理念切入,精准触达日本消费者的生活需求。

从居住环境看,日本住宅平均使用年限超过25年,不少家庭仍在使用上世纪末购买的家电与开关系统。

这里的租赁文化也比较严格,租客在退房时必须将房屋恢复至初始状态,导致传统家居方案推广难度很高——不仅成本大,而且在退租时还要承担拆除与修复的额外费用。

即便在自有住宅中,日本消费者也普遍倾向于“非破坏性升级”。简而言之,设备最好能“贴上即用,用完即拆”。

卧安机器人正是围绕这种“可逆性”偏好展开设计的。几乎所有产品都强调“无损安装”,不伤墙面、不更改原有电器,最大程度保留空间的原始状态。

由于住宅空间普遍紧凑,“极简、轻巧、易收纳”几乎成为日本消费者的选购标配。卧安机器人正是瞄准了这一需求,在产品设计上坚持小型化原则。其推出的扫地机器人被称为“全球最小”,直径仅 24.8 厘米。

这款产品在日本众筹平台 Makuake 上大受欢迎,累计筹得 3.45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700 万元),成为该平台扫地机品类中的众筹纪录第一。扫地机器人为卧安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销售额由2023年的5670万元迅速增长至2024年的1.1亿元。

扫地机器人 图源:卧安官网

卧安机器人另一款受欢迎的产品是窗帘机器人,它采用磁吸式安装方式,无需对窗帘轨道进行任何改造,几分钟即可完成装配,租客在搬家时也可以带走重复使用。

窗帘机器人 图源:卧安官网

据Similarweb 数据显示,在卧安机器人日本独立站的访问量中,本土用户贡献了约 42.97%。其中自然搜索流量占比高达 62.49%,且搜索词中有 69% 为品牌相关关键词,这表明其在日本市场已建立起强大的品牌认知度。

可见,卧安机器人之所以能在日本市场迅速站稳脚跟,并非偶然“出圈”,而是建立在对当地生活方式、住宅条件以及消费习惯的深刻理解之上。

哈工大校友创立的超级隐形冠军

卧安机器人的故事始于 2016 年,由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李志晨和潘阳共同创立。彼时,智能家居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

摆在团队面前的,是一连串棘手的技术与工程挑战:如何在不拆改原有家电结构的前提下,依然能够稳定且精准地完成物理操作?又如何让产品适配市面上品牌繁多、型号各异且缺乏统一标准的设备?

经过多轮试错,卧安机器人最终将方向锁定在“非侵入式改造”这一细分赛道——以尽量减少改动、降低成本为原则,让用户低门槛地体验数字化生活。

2018 年,公司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投资人 —— 有“大疆教父”之称 的李泽湘教授。李泽湘自 1992 年起任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他以“导师+学生”式的创业孵化模式闻名,曾先后助推了大疆创新、云鲸智能、海柔创新、希迪智驾等硬科技企业的成长

李泽湘的加入,为卧安机器人不仅带来了资金助力,更重要的是为其在产品定位、技术方向选择、以及行业趋势研判上提供了战略指导。

随着业务的扩展,卧安机器人逐步完善了其产品生态。现已推出七大品类、共 42 款 SPU(标准产品单元),覆盖家务劳动、智慧管家、养老护理等多种场景。

比如旗下的 SwitchBot Lock 指纹门锁机器人,就针对“忘带钥匙”这一典型痛点场景设计,在提供基础的指纹识别开锁功能外,还支持远程授权开门,方便家庭成员或访客在不在场的情况下安全出入。

窗帘机器人 图源:卧安官网

冲刺“全球AI具身家庭机器人第一股”

今年6月8日,卧安机器人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冲刺“全球AI具身家庭机器人第一股”。但在IPO冲刺的光环背后,这家智能硬件出海企业,也暴露出了典型的成长性阵痛。

虽然卧安机器人在过去三年间的营收保持快速攀升(2022–2024 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 48.9%),但盈利压力依旧不减。据招股书披露,截至今年4 月,公司流动负债已达 1.57 亿元,现金流缺口接近风险临界点。

究其原因,一方面,公司为了保持技术领先地位,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短期内对利润产生了影响。仅去年的研发支出就达到 1.12 亿元,占总收入约 18%。

另一方面,卧安机器人的营收主力仍然是单价在 20–40美元区间的Fingerbot 与传感器系列,虽然销售量大,但客单价低,毛利率受限。如果无法构建出多产品联动、会员制服务或订阅模式等消费场景,其用户终身价值(ARPU)将难以提升。

最严峻的是,卧安机器人正面临着众多强劲的竞争对手。随着“指尖机器人”类产品热销,不少国内厂商快速推出“贴牌版”指尖机器人,价格战苗头已现。卧安机器人的首发优势正面临被模仿、被稀释的风险。

产品矩阵概念图 图源:卧安官网

尽管卧安已经构建起多元化的产品矩阵,但各品类之间的联动性尚显薄弱,用户购买一款产品后难以自发进入“生态锁定”,导致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偏低。

与此同时,像 Aqara(绿米)、BroadLink 等智能家居品牌正在加速补齐“轻改造”路线,通过更强的中控系统与整屋集成能力,提供一体化的智能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对于卧安而言,这不仅是一场与巨头的技术赛跑,更是一场与时间的资金博弈。如何在维持产品差异化优势的同时,缓解现金流压力、建立生态粘性,将决定其能否走出瓶颈期,这也是摆在众多出海智能硬件企业面前的共同命题。

不过,无论IPO成功与否,卧安机器人仍然开辟了一种新范式——通过精准场景创新和极致本地化,在巨头林立的全球市场开辟细分赛道。

面对智能家装的现实困境,卧安机器人不试图改变所有设备,而是给每一种“笨拙”的旧家居一个联网的机会。这个创业思路告诉我们:技术不必总是宏大的变革,它也可以是精巧的补丁。只要能解决最真实的日常困境,就是在前往万物互联时代中的重要突破。

参考资料

1.估值超40亿!深圳大卖冲击IPO. 亿恩

2.40亿,李泽湘又要去IPO了. 融中财经

3.市场占有率第一,智能家居大卖出海走对路了. 跨境派

4.“大疆教父”投的具身机器人企业,要IPO了. 高工人形机器人

5.卧安机器人估值达40亿元,李泽湘出任非执行董事,近三年亏损收窄. 时代投研

6.卧安机器人亏损收窄:超六成收入依赖亚马逊,银行借款大幅攀升. 港湾商业观察

来源:派代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