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在《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五周年之际,深圳市第三次垃圾分类“志愿引导日”行动在全市范围展开。本次行动由市区联动,覆盖全市物业住宅小区和部分商业街区,旨在进一步提升市民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参与度。据悉,自7月起,深圳每月集中开展一次全市范围的“志愿
日前,在《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五周年之际,深圳市第三次垃圾分类“志愿引导日”行动在全市范围展开。本次行动由市区联动,覆盖全市物业住宅小区和部分商业街区,旨在进一步提升市民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参与度。据悉,自7月起,深圳每月集中开展一次全市范围的“志愿引导日”行动,累计发动党员、志愿者约30000人次,覆盖3400多个住宅小区、7000多个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有效推动垃圾分类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习惯。
商圈志愿引导,手把手教分类
本次活动市级主会场设在深业上城东广场,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主办,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和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承办,并得到深圳市委社会工作部、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等单位大力支持。现场相关部门负责人、环保社会组织、垃圾分类志愿者、餐饮企业和市民代表等80余人共同参与了主会场活动。
傍晚时分,深业上城华灯初上,《垃圾去哪儿了》《绿色的梦》等主题宣传片循环播放,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整齐列队,成为商圈里一道亮眼的文明风景线。随着感恩短片《谢谢你,记得你》播放,五年来志愿者不辞辛劳、耐心讲解的画面一一呈现,引发在场市民深切共鸣。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负责人作志愿引导行动部署后,志愿者们迅速分赴深业上城商圈、莲花一村、长城盛世家园一期二期等4条线路,重点围绕可回收物分类与智能回收箱使用开展引导服务。
“您看,像剩菜剩饭、果皮这类厨余垃圾直接投进绿色垃圾桶就行,现在还可以扎袋投放,不用拆袋弄脏手,很方便。像废旧电池、灯管这些属于有害垃圾,单独放到红色垃圾桶里就好。”在深业上城,志愿者手持分类指引,正向市民清晰讲解。另一位志愿者老李则对商铺店员说道:“喝完的奶茶杯,把液体倒干净,就可以直接投进可回收物箱里,非常简单” 。
居民亲身体验,智能回收箱获赞
在商圈之外,小区里的垃圾分类志愿引导服务同样收获好评。在长城盛世家园小区的智能回收箱前,居民张女士刚完成投放,她笑着说:“以前家里的废纸箱、旧衣服要么堆着占地方,要么当垃圾扔了,现在有了智能回收箱,不仅能即时变现,还能为环保出份力。我家孩子现在都会主动把纸箱、塑料瓶攒起来让我来投。” 小区物业负责人补充道,自智能回收箱入驻后,居民分类参与度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市智能回收箱覆盖已超60%住宅小区,成为推动垃圾分类提质增效的重要力量。
本次志愿引导服务围绕四大重点展开:一是强调“生活垃圾要分类”,根据《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规定,每个人都有垃圾分类的责任,即使没有引导员在场,也要自觉做好分类;二是强调“厨余垃圾可扎袋”,告知市民目前我市厨余垃圾末端处理设备已升级分选功能,可自动将垃圾袋等杂质分选出来,扎好袋投放厨余垃圾更便捷、卫生,且在运输中不容易滴漏及产生异味;三是强调“可回收物回收很重要”,可回收物回收对垃圾减量和资源循环很重要,特别是分出外卖餐盒、奶茶杯等一次性塑料制品,是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消耗的关键环节;四是强调“践行光盘行动”,呼吁商圈各餐饮门店广泛宣传,鼓励顾客按需点餐、适量取餐,不铺张、不浪费,剩余饭菜尽量打包,从源头上减少厨余垃圾产生。
伴随十五运会临近,深圳正通过“政府引导、志愿助力、全民参与”模式,推动市民参与垃圾分类从“要我分”转化为“我要分”的行动自觉,展现先行示范区的文明形象。
(受访方供图)
来源:读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