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引子:表面声子极化激元可出现在极性介质材料的剩余射线带Reststrahlen Band(RB),即横向光学声子(TO)与纵向光学声子(LO)之间的频率范围,在该频率范围内,即介电常数实部在不同晶轴方向上符号相反,介电常数实部为负(ε < 0),材料的横向与
(引子:表面声子极化激元可出现在极性介质材料的剩余射线带Reststrahlen Band(RB),即横向光学声子(TO)与纵向光学声子(LO)之间的频率范围,在该频率范围内,即介电常数实部在不同晶轴方向上符号相反,介电常数实部为负(ε
将电磁辐射限域在亚波长尺度范围,取决于光-物质的强相互作用。在红外和太赫兹光谱范围内,声子极化激元通常用于实现深度亚衍射光场限域,相比于等离子体激元,这种光学模式提供低得多的损耗。其中,各向异性材料中的双曲声子极化激元,为光场限域confinement提供了很有前景的平台。
近日,维尔范德比尔特大学Joshua D. Caldwell教授团队以及弗里茨·哈伯研究所 Alexander Paarmann 团队合作在Nature Materials上发文,报道了在太赫兹光谱范围内,限域因子超过λ0/250的铪基二硫族化合物中,实现了超压缩声子极化激元。
这些化合物中,光-物质耦合强度和HfSe2的自然双曲特性,使深亚波长薄膜中的这种极端光压缩成为可能。这一发现强调了光-物质耦合对极化激元限域的作用,对于极性电介质中的声子极化激元,这是由横向-纵向光学声子能量劈裂决定的。
研究表明,过渡金属二硫属元素化物是太赫兹纳米光子应用的有利平台。也揭示了光-物质耦合强度对极化激元局域能力的关键作用,为高性能太赫兹成像、传感和量子调控器件提供了新材料基础,极大拓展了极化激元材料在远红外频段的应用前景。
第一作者:Ryan A. Kowalski, Niclas S. Mueller
通讯作者:Alexander Paarmann & Joshua D. Caldwell
通讯单位:维尔范德比尔特大学,德国弗里茨·哈伯研究所
Ultraconfined terahertz phonon polaritons in hafnium dichalcogenides.
二硫属元素化铪中,超压缩太赫兹声子极化激元。
图1:太赫兹声子极化激元phonon polaritons,PhPs的实空间成像。
图2:薄膜极化激元的限域和色散。
图3:太赫兹hyperlensing的高度次衍射成像。
图4:中红外和太赫兹极性电介质的光-物质耦合强度。
在二硫化铪(HfS₂)和二硒化铪(HfSe₂)中,观测到超局域太赫兹声子极化激元(PhPs),局域因子超过λ₀/250,创下该频段新纪录。采用机械剥离法制备纳米级薄片,利用自由电子激光器(FEL)结合散射型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SNOM)进行实空间成像,成功捕捉到极化激元的传播行为,并通过hyperlensing结构实现亚衍射极限成像。
特性
Metalenses (超透镜)
Hyperlensing (超透镜成像)
工作原理波前相位调控材料内射线传导物理基础
人工纳米结构(超原子)的光散射和共振,产生局域相移。
材料本征的双曲型色散关系,支持高动量极化激元以射线形式传播。
核心机制
通过Huygens–Fresnel原理,使入射光在通过透镜表面时产生预设的相位分布,聚焦或成像。
利用双曲材料将隐失场(携带亚波长信息)转换为传播波,并在材料内部传导和放大。
人工设计的纳米天线阵列 (如硅、氮化镓柱,或金属V形天线)构成。
天然或合成的体材料(如HfSe₂, hBN, α-MoO₃),双曲特性是材料本身的属性。功能聚焦、成像像差校正产生涡旋光等,旨在替代传统透镜超衍射极限成像,主要用于放大和分辨亚波长特征光场状态
主要在自由空间中操控传播光。
主要在材料内部激发表面或体极化激元。
典型结构平面的、超薄的二维阵列。体材料或薄膜,需要一定的厚度来支撑射线传播。目标制造超薄、轻量、多功能的平面光学元件,以取代传统笨重的曲面透镜,实现光学系统的小型化和集成化。突破衍射极限,实现对纳米尺度物体的超分辨率成像和探测,特别是在中红外和太赫兹等长波段。类比
由无数个微型天线组成的平面相位板。
为隐失场打造的内部“光纤”或“波导”网络,能将它们“运送”到远处。
文献链接
Kowalski, R.A., Mueller, N.S., Álvarez-Pérez, G. et al. Ultraconfined terahertz phonon polaritons in hafnium dichalcogenides. Nat. Mater. (2025).
本文译自Nature。
声明:仅代表译者观点,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
来源:文文爱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