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解读 | 《桑黄发酵产物多糖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治疗作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8 08:56 2

摘要:高尿酸血症已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病的代表之一,其发病率逐年攀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尿酸水平的异常升高不仅引发痛风,还与肾脏损伤、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疾病密切相关。传统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虽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OD),但常伴随胃肠道反应、皮疹等副作用。近年来,药用真菌桑黄

高尿酸血症已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病的代表之一,其发病率逐年攀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尿酸水平的异常升高不仅引发痛风,还与肾脏损伤、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疾病密切相关。传统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虽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OD),但常伴随胃肠道反应、皮疹等副作用。近年来,药用真菌桑黄因其多糖成分的多重生物活性备受关注。研究发现,桑黄发酵产物多糖(以下简称“桑黄多糖”)不仅能显著降低尿酸水平,还通过调节炎症信号通路减轻肾脏损伤,为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提供了全新思路。

实验方法

高尿酸血症模型的建立

研究采用氧嗪酸钾(300 mg/kg)与次黄嘌呤(250 mg/kg)联合灌胃,模拟人体尿酸生成过量与排泄障碍的病理状态。该模型在7天内使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近3倍,肌酐水平升高2倍,成功复现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征。

分组与给药策略

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别嘌醇组(12 mg/kg)及桑黄多糖低、中、高剂量组(100、200、300 mg/kg)。连续给药14天后,通过检测血清尿酸、肌酐、炎症因子水平及肝肾组织病理变化,全面评估药物疗效。

多维度疗效评估体系

1. 血清生化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尿酸、肌酐水平,反映尿酸代谢与肾功能状态。

2. 肝脏XOD活性:评估尿酸生成的关键酶活性。

3. 炎症因子检测:通过ELISA定量分析IL-6、TNF-α水平,揭示药物抗炎潜力。

4. 组织病理学观察:HE染色结合五级评分法,直观呈现肝肾组织损伤程度。

5. 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HMGB1、RAGE、NF-κB p65蛋白表达,解析信号通路调控机制。

实验结果

尿酸水平的显著改善

与模型组相比,桑黄多糖低剂量组小鼠血清尿酸水平下降63%,中、高剂量组下降55%。这一效果与阳性药别嘌醇相当,但桑黄多糖同时显著降低肌酐水平,提示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炎症因子的全面抑制

桑黄多糖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降幅达45-60%。进一步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低剂量桑黄多糖即可使肾组织HMGB1蛋白表达下降34%,RAGE、NF-κB p65蛋白表达下降50%以上,表明其通过阻断炎症信号通路减轻肾脏炎症损伤。

肝肾组织的病理修复

HE染色显示,桑黄多糖显著改善肝窦扩张与白细胞浸润,减轻肾小囊腔内嗜酸性物质沉积与间质出血。组织病理评分显示,桑黄多糖各剂量组肝肾损伤评分均下降60%以上,提示其对高尿酸血症引发的组织损伤具有显著修复作用。

结论

长春中医药大学王淑敏教授团队的研究首次揭示,桑黄多糖通过靶向HMGB1/RAGE/NF-κB信号轴,打破高尿酸血症引发的炎症循环。实验表明,

桑黄多糖的多靶点作用机制使其在高尿酸血症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

1. 源头控制:通过抑制肝脏XOD活性减少尿酸生成。

2. 炎症阻断:靶向HMGB1/RAGE/NF-κB通路,打破炎症循环。

3. 器官保护:显著改善肝肾组织病理损伤,降低慢性并发症风险。

★ 本文章由千济方桑黄医学研究院整理,仅供学术交流,欢迎指正。

来源:小奥聊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