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因暴雨,我被困连队三天,结识了给我写“请示报告”的连长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0 13:55 1

摘要:我正站在连队部外面的屋檐下避雨,看着越下越大的暴雨,心里直叹气。本来说好今天能休假回家的,结果这天气,山路肯定塌方了,看来是走不了了。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什么玩意儿?这破报告又被打回来了?老子写了三遍了!"小赵捏着那张皱巴巴的纸,气得直跺脚。

我正站在连队部外面的屋檐下避雨,看着越下越大的暴雨,心里直叹气。本来说好今天能休假回家的,结果这天气,山路肯定塌方了,看来是走不了了。

老天爷真是跟我作对。我摸了摸口袋里妈妈寄来的信,上面说家里腌了新咸菜,还炒了我爱吃的辣椒酱,等我回去尝尝。可惜了,这一耽误,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吃上那口家乡味了。

那是1984年的夏天,我在山区部队服役。那年我刚满20岁,当兵已经一年多了。那天早上起来,天还算晴朗,我收拾好了行李,准备搭下午的班车回家探亲。谁知道中午刚过,天就黑了下来,接着就是一场暴雨,哗啦啦地下个不停。

我和几个战友站在营房外面的屋檐下,望着越来越大的雨,心情跟着天气一样糟糕。

"小张,看这雨势,估计你今天是走不了咯。"老王拍着我的肩膀说。老王是我的老乡,比我大三岁,总是像个大哥一样照顾我。他有个习惯,说话前总要先咳嗽一声,像是要提醒别人注意听他说话似的。

"可不是嘛,这山区一下雨,那路就跟豆腐一样,说塌就塌。唉,早知道昨天就走了。"我苦笑着说,心里直后悔昨天为啥要留下来帮老马整理内务。

"你这个假期都准备了些啥礼物带回家呀?"胖子凑过来问道。胖子是我们班里的炊事班长,平时负责到食堂帮忙,所以总能弄到一些好吃的。

"也没啥,就存了点津贴,给我爸买盒中华烟,给我妈买条围巾,还有给我妹妹买了个收音机,花了我三个月的津贴呢。"我掏出口袋里的钱,数了数,"还剩下十五块六,够我坐车回家,再买点零食。"

就在这时,连队的电话员小刘跑了过来,浑身都湿透了:"喂,张小四,连长找你!"

我一愣:"找我?我又没犯事,找我干啥?"

小刘翻了个白眼:"我哪知道,赶紧去连部吧,别让连长等急了。你知道连长脾气,等急了就得扣你假期啊!"

我只好撑着破旧的军用雨伞,踩着泥水往连队部走。连队部就在营区中间那栋二层小楼,平时我们都不太敢去那边,除非有事被叫去。那里有连长办公室、指导员办公室,还有会议室和资料室。我来连队一年多,去那里的次数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推开门,连长正坐在办公桌前看报告,桌上还放着半杯浓茶和一个装满烟头的烟灰缸。我们连长姓李,大家都叫他"李连长",是个30出头的北方人,说话总是直来直去,但人不错。他有个爱好,就是喜欢喝浓茶,说是能提神。

"报告连长,您找我?"我站得笔直,还是有点紧张。

李连长抬头看了我一眼,眼睛因为熬夜有点红:"哦,小张啊,听说你今天要休假?"

"是的连长,不过看这天气,估计是走不成了。"我有点失落地说。

李连长点点头:"嗯,刚才团里通知,山下的路已经塌方了,最少三天内车辆不能通行。村里的电话线也断了,收音机里说这雨至少还得下两天。"他顿了顿,"既然你走不了,我这正好有个任务给你。"

我心里"咯噔"一下。完了,这是要给我加活啊。好不容易盼来的假期泡汤不说,还要加班。我眼前浮现出的是抄水沟、扛沙袋、清理积水这些活。

李连长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笑了笑:"别担心,不是什么累活。是这样的,团里要我写个关于连队上半年工作总结的报告,可我最近忙着整训的事,没时间写。参谋昨天又请病假了,你小子平时不是喜欢看小说写日记吗?要不你帮我写一下?"

我一听是写材料,心里稍微松了口气。比起挖战壕、站岗放哨这些体力活,写个报告对我来说确实不算什么难事。我高中毕业前还在学校做过墙报编辑呢,每周都要写稿子。

"没问题,连长。需要写些什么内容?"

李连长从抽屉里拿出一沓纸:"这是去年的报告格式和一些要点,你参考一下,主要写咱们连上半年的训练成绩、政治学习情况,还有基础设施改造的事。对了,前段时间连队组织全体人员看了《高山下的花环》和《小字辈》,也要写进去。明天晚上之前给我,行吗?"

"保证完成任务!"我敬了个军礼,接过那摞纸。

回到宿舍,我把情况跟老王他们说了。宿舍里还有胖子、老马和小李,都是一个班的战友。

胖子笑着说:"你小子运气不错啊,碰上这暴雨反而捡了个轻松活。比我在食堂切土豆洋葱强多了,手都割了好几道口子。"说着他伸出手给我看,手指上果然贴着好几个创可贴。

老马却撇撇嘴:"我看未必,连长那报告可不好写,听说上个月参谋写的报告被团长打回来好几次呢。还记得去年新兵下连那会儿,有个文化高的新兵,非要帮指导员写报告,结果写了一大篇抒情的,被指导员骂了个狗血淋头。"

"怕什么,"老王安慰我,"咱张小四平时不是爱看《解放军文艺》吗?还看了不少《人民文学》,这点小事难不倒他。"

"就是,"小李在一旁插嘴,"你就当是练笔,说不定以后还能当个文书啥的,比天天站岗放哨强多了。"

我苦笑着翻开李连长给的材料,这一看不要紧,我的心立刻沉了下去。这那是什么报告啊,简直就是一堆军事术语和政治词汇的大杂烩,什么"扎实抓好训练落实"、"切实提高部队战斗力"、"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看得我直发晕。我平时写家信那点本事,根本应付不了这个。

"完了完了,这回真栽了。"我抓着头发说。

小李凑过来看了看:"哎呀,这不就是请示报告吗?我上个月帮指导员写过,来,我教你。"

"你啥时候帮指导员写报告了?"我惊讶地问。

"就上个月咱们集体看电影那次,我不是请假没去嘛,指导员罚我帮他写报告。"小李有点得意地说,"其实也没啥难的,就是一些套路和格式,内容你按照实际情况写就行了。"

就这样,在小李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我的"请示报告"写作生涯。谁能想到,这一写,居然就此打开了我军旅生涯的另一扇门。

那三天的暴雨,成了我在部队里最难忘的记忆之一。

第一天,我窝在宿舍里,对着那些材料冥思苦想。小李教了我一些基本格式和常用语,但具体内容还得我自己琢磨。窗外雨声哗哗,营区里几乎没什么人走动,偶尔能看到几个值班的战友,披着雨衣在雨中小跑。宿舍里很闷热,汗水顺着后背往下流,蚊子还不时地在耳边嗡嗡叫。

"唉,这破雨,啥时候才停啊!"老马趴在窗户上,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发牢骚,"再这样下去,咱们连的足球赛又得推迟了。"

"小张,吃了没?"中午时分,李连长居然亲自送来了两个馒头、一碗炖肉和一小碟咸菜。

"连长,这......"我有点受宠若惊。

"别客气,知道你在写报告,这天气食堂又远,就给你带点吃的。"李连长把饭菜放在桌上,看了看我写的草稿,"写得怎么样了?"

我挠挠头:"说实话,连长,这报告我还真不太会写,感觉怎么写都不对劲。像这个'深入贯彻xx精神',我不知道怎么写才好。"

李连长没说什么,坐在了我旁边的床铺上,那是老马的床,床上整齐地叠着"豆腐块"——部队里的标准被子叠法。他掏出一包"解放"牌香烟,抽出一根点上,深吸了一口:"你平时给家里写信,都写些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我一愣:"就......家常事呗。我爸妈种田的,我就写写连队的生活,训练的事,让他们放心。有时候也写写我们看了什么电影,或者连队组织了什么活动。"

"那你写信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李连长问道,眼睛微微眯起,烟雾从他嘴边缓缓升起。

"就想告诉他们我过得好,让他们别担心。"我回答道,不明白连长问这个干啥。

李连长笑了:"这不就得了。写报告也是一样的道理,就是想告诉上级我们连队干得怎么样,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你就把它当成写给团长的一封信。"

听了连长的话,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但还是有疑问:"可是报告不是要用那些......专业术语吗?"

"术语只是外壳,核心还是说清楚事情。"李连长站起身,掐灭了烟头,"你先按你的理解写,写完了我来看看,咱们再调整。记住,重点是把情况说清楚,不要太拘泥于形式。就像你给家里写信,内容真实就好。"

说完,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转身离开了宿舍。我望着他的背影,心里对这个平时不苟言笑的连长多了几分敬意。

第二天,雨势稍微小了一些,但山路依然无法通行。我一早就爬起来继续写报告。有了李连长的点拨,我心里轻松多了,写起来也顺畅了不少。

"嘿,起这么早啊?"胖子揉着惺忪的睡眼问道。他是出了名的懒虫,每天起床铃响三遍才勉强爬起来,经常被班长罚俯卧撑。

"有灵感,多写点。"我笑着回答。

"要不要吃点东西?我昨晚从食堂带了几个馒头和咸菜。"胖子从他的储物柜里掏出一个用报纸包着的小包,里面果然有两个已经有点硬的馒头和一小包咸菜。

"谢了!"我接过食物,一边啃着冷馒头,一边继续写报告。

中午,李连长又来看我的进度。这次他带来了几个战友的训练记录和一些连队活动的照片,说是可以作为报告的素材。他还带来了一本《解放军报》,说里面有些报道可以参考一下。

"连长,我能问个问题吗?"我犹豫了一下说。

"说吧。"李连长点燃了一支烟,靠在窗边。外面的雨小了,但天色依然阴沉。

"您为什么选我写这个报告?连队里比我文笔好的战友有不少啊。"我一直很疑惑这点。

李连长笑了笑:"因为我看过你写的家信。"

"啊?"我惊讶地张大了嘴。

"别紧张,不是我偷看你的信。"李连长解释道,"上个月咱们连组织写家信活动,指导员让我看了几封优秀的信,其中就有你的。你知道我为什么记住了你的信吗?"

我摇摇头。

"因为你写的不是官话套话,而是真情实感。你描述咱们连队的拔河比赛,把每个参赛战友的样子都写得活灵活现,像胖子满头大汗却还死死抓住绳子不放,老王使出吃奶的劲喊'加油',小李一个趔趄差点摔倒......让人看了仿佛就在现场。这就是好文章。"

听了连长的评价,我脸上有点发热。那封信是我花了整整一个晚上写的,当时就是想把连队的活动生动地告诉家里人,没想到被连长看到了,还记住了。

"写报告也一样,不要光堆砌空洞的口号,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有血有肉的故事。这样的报告才能打动人,才能让上级了解咱们连队的真实情况。"李连长拍拍我的肩膀,"好好写,我相信你能行。对了,我听说你很喜欢《小兵张嘎》那本书?"

"是啊,连长,我都看了三遍了。"我有点惊讶连长连这个都知道。

"那本书写得好,就是因为故事真实,人物有血有肉。你写报告的时候,也要想着怎么把咱们连队的故事讲好。"李连长说完,又看了看我写的内容,指出了几个需要修改的地方,然后离开了。

第三天上午,我终于完成了报告的初稿。雨还在下,但已经变成了绵绵细雨。

我按照李连长说的,把报告写得既有形式要求,又不失真情实感。我详细描述了连队上半年的训练成果,用具体的例子说明政治学习的效果,还特别提到了几个表现突出的战友的事迹。比如,老王在武装越野中背着受伤的新兵走完全程;胖子改进食堂的炒菜方法,让伙食质量提高了不少;还有小李组织大家看电影后的心得交流会,让政治学习不再枯燥。

下午,我把报告交给了李连长。他仔细看了一遍,不时点头,有时候还会在某些地方画上记号。

"不错,比我想象的要好。"李连长最后说,"有几个地方需要调整一下,我给你标出来了,你再修改一下。对了,这个'加强军民共建'的部分,你可以写一下上个月咱们帮村里老大爷修房子的事,那个挺有代表性的。"

"好的,连长。"我接过报告,准备回去修改。

傍晚,我把修改好的报告再次送到连部。这时,李连长正和指导员讨论什么事情。指导员是个40多岁的中年人,戴着一副老花镜,平时很少说话,但是大家都很敬重他。

指导员看了我的报告,笑着对李连长说:"小张写的不错啊,这语言生动形象,比参谋写的那些空洞套话还像那么回事。"

李连长也笑了:"我就说吧,有时候咱们要善于发现战士们的特长。小张平时就爱看书写日记,这不是正好用上了嘛。"

听到这话,我心里暖暖的,那一刻感觉这三天被困在连队的郁闷一扫而空。雨水打在窗户上的声音,也变得格外悦耳。

第四天早上,雨终于停了。阳光照在湿漉漉的营区里,地上的水洼映着蓝天,格外明亮。连队的广播里放着《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战友们纷纷出来活动,整个营区一下子有了生气。

"张小四,听说你给连长写报告了?写得怎么样啊?"吃早饭的时候,胖子问我。食堂里飘着稀饭和咸菜的香味,餐桌上还摆着几盘炒青菜,是食堂为数不多的"荤菜"。

我笑着说:"还行吧,连长说挺满意的。"

"那当然了,"老王拍着我的背,"我们张小四可是咱们班的文化人!"

"文化个屁,"小李笑着说,"上次军事理论考试,他照样考了70多分,还不是我帮他突击复习的。"

大家都笑了起来,我也跟着笑,但心里却在想着李连长说的话。原来写报告也需要真情实感,不是简单地堆砌术语和口号。这个道理,似乎不只适用于写报告,还适用于军营生活的方方面面。

吃完饭,我去连部报告,问李连长我什么时候可以补休假。连部的办公室里,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把办公桌上的文件照得格外刺眼。

"报告批下来了,明天你就可以走了。"李连长递给我一张纸,"对了,从下个月开始,你每周抽两个下午来连部帮我整理一下材料,可以吗?"

我愣了一下,然后马上反应过来:"是!保证完成任务!"

"别那么紧张,"李连长笑着说,"就是觉得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可以多锻炼锻炼。要是不愿意,也可以拒绝。"

"不,我愿意!"我几乎是脱口而出。这可是个好差事啊,比起站岗、挖战壕、擦枪这些累活,在连部帮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而且,说不定以后还能当个文书什么的,那可比普通战士轻松多了。

李连长看着我的反应,笑着摇摇头:"年轻人啊,就是心思活络。行了,去准备一下,明天一早就能回家了。记得给家里带好我们连队的问候。"

后来回想起来,那场困住我三天的暴雨,其实是改变我军旅生涯的转折点。因为会写"请示报告",我开始经常帮连队整理材料、写简报,甚至后来还参与了连队简报的编辑工作。

那时候,每周能去连部"值班"的日子,成了我最期待的时光。连部有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比我们宿舍那台12英寸的大一些,而且信号也好。有时候赶上好电视剧,连长还会让我多看一会儿。

再后来,我被选拔去当了文书,虽然工作忙了点,但比起天天训练,确实轻松不少。伙食也好了,因为有时能参加接待任务,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特供"菜。一年后,我还被保送去上了军校,学习文秘专业。

这一切的开始,就是那场让我无法回家的暴雨,和那位愿意给我机会的李连长。

每当回忆起那段岁月,我总会想起连队外面的暴雨,想起李连长递给我馒头和炖肉的情景,想起他说的那句"写报告也需要真情实感"。在李连长的办公桌抽屉里,总是放着几包"解放"牌香烟,那是当时最普通的烟,一包才八毛钱,但他总说抽惯了,换不了别的。

在部队这个大家庭里,有严厉,有委屈,也有欢笑,但更多的,是像李连长这样,在你迷茫时给你指引的人。他们可能不会说太多漂亮话,但一个简单的举动,一句朴实的鼓励,却能温暖你的整个军旅生涯。

多年后的今天,我早已退伍,但每次下雨,我都会想起那个被困在连队的年轻士兵,和那个教我写"请示报告"的连长。有时候,我甚至能闻到连队食堂的饭菜香,听到广播里播放的《团结就是力量》,看到战友们在操场上整齐列队的场景。

那场暴雨,那份报告,那个连长,成了我军旅记忆中最珍贵的一页。它们让我明白,有时候,看似是困境的东西,或许正是打开新世界的钥匙。而那些平凡生活中的小事,往往比什么豪言壮语更能打动人心。

现在回想起来,我还真得感谢那场暴雨。没有它,我可能就只是个普通的士兵,度过平凡的军旅岁月。但正是因为那场雨,让我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也让我遇到了改变我人生的李连长。

山里的暴雨来得突然,去得也快。但它带来的改变,却如同春雨润物,悄无声息地改变了大地的模样,也改变了我的军旅人生。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