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还记得《小兵张嘎》中那个机灵勇敢的小英雄吗?饰演“嘎子”的谢孟伟最近又上了热搜——这次不是因为卖酒翻车,也不是和网友互怼,仅仅是因为一件衣服:一件警服。在拍戏间隙的直播带货中,他穿着警察制式服装,虽然没戴警号和胸徽,但肩章、臂章一应俱全。背景可能还是剧组片场,
还记得《小兵张嘎》中那个机灵勇敢的小英雄吗?饰演“嘎子”的谢孟伟最近又上了热搜——这次不是因为卖酒翻车,也不是和网友互怼,仅仅是因为一件衣服:一件警服。在拍戏间隙的直播带货中,他穿着警察制式服装,虽然没戴警号和胸徽,但肩章、臂章一应俱全。背景可能还是剧组片场,场面一度让人恍惚:这到底是戏里还是戏外?
虽然在《小兵张嘎》之后,谢X伟在演员这条路上越走越窄,但在当网红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而且似乎着实也捞了不少钱。他也确实掌握了互联网的秘诀,知道怎么搞有流量,知道怎么演来钱快。虽然说件事也都是流量吧,但是流量跟流量不一样,这种流量最好还是不要沾,而且还涉及到相关的法律问题。
我们都知道,警服代表着什么。它不是一件普通的制服,而是公权力的象征,是法律和秩序的符号。正因为如此,它的使用受到严格限制——哪怕拍戏或者拍宣传视频,都需要报备,穿着场合有明确规定,更别说在直播间里拿着它当“氛围组”卖货了。
也许他就是想钻这个空子,哪怕被抓住轻飘飘一句“我只是在拍戏空档随手开个直播,衣服还没换而已嘛!”但事实上,当他面对镜头开始推销商品的那一刻,性质就完全变了。这不是一句“拍戏需要”就能搪塞过去的——当镜头从拍戏转向带货,性质已然发生根本改变。戏里的服装成了戏外的“信任背书”,这是在用警察形象的公信力为商品站台。
这其实不仅是他个人的问题,更是整个直播生态某种浮躁心态的缩影:为了流量,拼命找符号、造氛围、打擦边球。那些带有职业神圣感的服装,渐渐成了某些主播眼中的“皮肤”,仿佛穿上就能蹭到权威、换来信任。从而获取更多的流量和点赞。
坦白说,谢X伟虽然在演员道路上比较坎坷,但在网红赛道是一路绝尘,确实挺会搞流量的。他知道怎么制造话题、怎么调动情绪、怎么把“童年回忆”转化成真金白银。但很多时候,观众并不反感他赚钱,而是反感那种“无下限蹭流量”的姿势。
尤其是每次他蹭流量的时候,不少媒体报道时习惯性地称他“嘎子哥”。我们记忆中的“嘎子”,勇敢、正直、带着一股纯粹的韧劲。“嘎子”这个标签不该成为“免骂金牌”,更不该被持续拿来消费情怀。当一个演员需要不断依靠二十年前的角色来获取关注时,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悲哀。
而当这个角色被用来为不当行为提供掩护时,更是对艺术创作和观众记忆的双重背叛。这是一种对集体记忆的消费,对英雄符号的剥削,也是对观众情感的愚弄。建议媒体报道时用他原名“谢X伟”,别再让他蹭嘎子了,好好一个荧幕小英雄形象都被蹭脏了……
作者:扬帆
来源:御史在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