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最近「克劳锐」就先后刷到了三水居士、上古居士、香山居士、关山居士、寒江居士……以及一些账号昵称不带居士的书法大师们。
“您好,我是执笔游学的XX居士,能在您这里讨口水喝吗?”
只要你刷到了此类视频,在浏览、关注、点赞后,一定还会被抖音推荐大量类似的书法居士。
比如,最近「克劳锐」就先后刷到了三水居士、上古居士、香山居士、关山居士、寒江居士……以及一些账号昵称不带居士的书法大师们。
满屏幕的居士,简直数不胜数,这让相当一部分网友吐槽,最近好像是捅了居士窝。
而且他们的装扮极其相似,都是一袭青布长衫、手持长杖、身背竹篓,篓内不仅放着卷轴和毛笔,布袋还会被墨染成黑色。
如果居士面容英俊,再戴上一顶居士帽,活脱脱就是赶考路上的宁采臣。更有网友根据居士的气质形象、书法功底和粉丝数量,做了个“抖音十大居士排名”。
图片源自抖音
为何这些靠书法换饭(物)的居士会扎堆出现?这类内容又如何吸引到大量点赞、关注?斯斯文文的居士们,又靠什么方法闷声赚大钱呢?
一
书法换饭
看尽世态炎凉
一直以来,换饭、换住宿、以物易物都是很好的题材。这类内容之所以深受用户喜爱,主要是因为创作者在换饭过程中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商家。
商家待人接物的态度好坏,背后隐藏的心酸故事,冷漠或豪爽的性格,驱赶或接待的决定等冲突和不确定,才是视频爆火的关键。
所以,不管是拍照换饭、树叶换饭、刮刮乐换饭,还是如今的书法换饭,换饭只是故事开始的契机,用户最喜欢看的,往往是施舍者的瞬间变脸。
比如,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把居士当成是要饭的,甚至觉得他们是骗子,因此很多视频开头的那几句,总是很扎心。
抖音粉丝36.7万的@三水居士 ,去年12月迎来了的第一条大爆款视频(目前点赞已经达到了26万),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那条视频开头,老板直接来了个开屏雷击,黑着脸致命发问:“一杯水都要讨吗?你年纪这么轻,哎呀这个事情我见得多了。”
图片源自抖音
这番尖锐的提问,瞬间就引起了很多用户的反感,评论区的吐槽也反映了这一事实。
好在视频的主人公——老板的妹妹快速出现,热情招待了三水居士。在三人的交流过程中,老板也搞清了事情原委,改变了态度,向居士反复道歉。
不过,评论区对老板并不友好,大量网友责备她态度不好、人太凶、光速变脸……
这也不得不让老板妹妹也三水居士的评论区解释“我姐姐人很好的,只是原来遇到过被人骗,师傅多多包涵,后面她也很自责。”
图片源自抖音
其实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因为这里地处云南,很多当地人“三生教育”的角度来分析这件事,让网友不要过于苛责。
三生教育是指“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这是云南在学校中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地处边境让云南“从小就教育我们的宝宝,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是她们不礼貌。”
图片源自抖音
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不要轻易指责一个人的冷漠,也别轻易劝别人大度。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别人都经历了什么。
二
形式固化
新鲜感逐渐流失
一直以来,一条赛道的火热,就会快速吸引大量的创作者,这就导致了我们开头所说的居士扎堆。
可比这更严重的问题,并不是居士多、作品多,而是这条赛道的拍摄形式越来越固化、内容重复度越来越高。
翻阅大部分居士的作品,我们会发现,永远都是居士先到店里讨水、讨饭、讨住宿,看店家的态度;接着就是施舍在先、写字在后;然后就是大家举着书法作品来个大合影。
假如碰到的是餐馆,店家准备了餐食,居士就吃上一顿。如果店家想给礼物,居士基本会百般拒绝,最后双方挥手告别。
如果说这些居士初期爆火靠的是机遇和缘分,但在持续更新作品时,难免会选题困境。这也导致大部分居士今年更新的作品,看起来总有一种店家表演的感觉。
例如,很多视频在店家问候之前就已经开始拍摄,各大店家的话术、神态都极为相似,这也难免让人产生怀疑。
当然,模式固化并非书法换饭这一类型创作者独有的困境,很多相似模式的内容都会面临这个问题。
好在书法换饭的视频大多拍摄于小乡镇、小县城,商家重复度较低。而彩票换饭、叶子换饭这类内容,店铺重复度极高,甚至有些店铺老板本身就是创作者,换饭更像是剧本。
面对模式困境,各大居士也不得不开始寻求解法。
比如,在抖音拥有700万+粉丝的@晴书 ,内容就与大部分男性居士不同。她的作品早在去年,就从探店变成了去山村探访空巢老人、病患家庭、残障人士、留守儿童等内容。
图片源自抖音
她视频里的每一个悲苦故事,都让观众看到了人世间的艰难;每一行眼泪背后,都饱含着亲情、爱情。
她还一直坚持做公益,为困难家庭捐钱捐物,她的内容也让用户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显然这就是对书法换饭形式的一种升级。
当然,并非所有的居士都有精力、能力去拓展题材。因此很多居士希望通过共创的形式,拓宽自己作品的传播范围。
翻看三水居士的主页会发现,从今年开始,他已经先后和香山居士、执笔战士、潇湘居士、朱元鼎、卫东执笔等居士,以及小大人忠义、标哥夏家源建设等创作者,进行过多次共创。
共创可以让粉丝看到不同类型的书法作品,因为这些书法居士有的擅长行书、有的擅长篆书;共创还可以让看到更多不同形式的内容,实现流量互补。
三
闷声发财
揭秘居士游学的营收内幕
当然,绝大多数居士的执笔游学,终归是获取流量、实现变现的一种手段。哪怕很多居士自称是出世之人,可路费、餐费、住宿费都是开销,没有收入游学肯定难以持续。
因此,稍有粉丝基础的居士,都会在内容中进行一定的商业化植入,还会在抖音橱窗售卖与书法相关的商品。
抖音粉丝110万+的@香山居士 ,不仅会在橱窗售卖自己的书法作品,还在主页留下了经纪人的联系方式。
如果按照每件书法作品平均198元的价格来计算,当前他已售作品数量超过了1500件,仅此项收入就达到了30万,这还没算他在视频内容中对餐馆、企业的推广收入。
图片源自抖音
抖音粉丝289万的@上古居士 则在主页介绍里,直接给出了书法定制的选项。
虽然「克劳锐」并没有查到他的一幅字画到底值多少钱,但因为上古居士曾在去年9月入住过@遂宁四月天酒店 并留下一幅字画。
视频发布后,酒店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很多网友为了买上古居士的这幅字画,不惜出资三五万的,甚至十万,足见他书画作品的价值不菲。
图片源自抖音
而这些书法创作者中的佼佼者@晴书,在抖音主页明确注明不售卖字画。不过,她会在橱窗推荐手串、毛笔、大米以及相关文创作品。
从销量来看,这些商品目前已经售出14万件,跟卖人数超过9.7万,带货口碑也达到了4.9分。这种影响力,肯定不是粉丝几十万的书法创作者所能相比的。
图片源自抖音
由此可见,这些居士在收获一定关注度后,大多都能获取颇为可观的商业收益。
这也刚好解释了为何这条看似受众不广的赛道,仍能持续吸引新居士不断加入的原因。
四
写在最后
虽然居士扎堆,内容形式也比较相似,但他们之所以能被大家喜欢,「克劳锐」认为无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大部分书法创作者,都具备相当的功底,确实是靠实力吸睛。比如香山居士颜兵是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后裔,自幼便学习书法。
其他居士很多也是各地书法协会的会员,书法水平大多都有保障,不仅能博得普通人的喜欢,也经得起行家的推敲。
第二,书法、诗词都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这些书法创作者不仅把文化带到了店铺里,还通过短视频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这两年传统文化越来越热,显然这类视频的受众群体也在不断扩展。
第三,虽然大家内容形式有相近之处,但因为创作者众多,也让我们看到了全国更多城市中的更多人。
比如,三水居士目前已经游学691个城市,可见他用笔墨记录了多少感人的瞬间,带用户感受了多少人间的人情冷暖。这种故事性,才是居士们能从书法、传统文化领域破圈,得到大众喜爱的关键。
来源:生活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