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第8期《秘书工作》刊发文章《四秩芳华砺初心 笔墨无声伴成长》,节选刊登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办公厅青年干部武泽楠学习、使用《秘书工作》的心得体会,现全文转载如下:
2025年第8期《秘书工作》刊发文章《四秩芳华砺初心 笔墨无声伴成长》,节选刊登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办公厅青年干部武泽楠学习、使用《秘书工作》的心得体会,现全文转载如下:
党办生涯的“时光相册”
翻开《秘书工作》,我总被那些带着泥土芬芳的故事打动:驻村第一书记在田埂上写就民情日记时的俯身执笔,老前辈退休前将30年笔记赠予新人时的殷殷嘱托……这些画面勾勒出了秘书群体特有的精神图谱。每一份会议纪要、每一次群众接待,都是对初心的砥砺。秘书工作者往往是幕后英雄,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着默默奉献的情怀。在重大活动筹备期间,连续多日加班至深夜,保障每个细节完美无缺、每个环节严丝合缝;在紧急任务加身时,勇于担当、认真落实,不辜负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在协调各部门工作中,始终保持耐心、热情,积极促进合作、寻求系统最优,只为心中坚守的职业信仰。
情怀之纸承载的是青春和汗水,记录的是成长与收获。展望新征程,我将继续与《秘书工作》相伴,在以文辅政中锤炼本领,在服务群众中砥砺初心,在笔墨春秋中书写成长。
——北京市委办公厅 贾翔夫
2005年6月的一天,刚从偏远乡镇借调到洪雅县委办公室工作,办公室主任就给我推荐了《秘书工作》。当时,我最喜欢里面的业务类文章,实事求是地说,第一次阅读,有点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琳琅满目,眼花缭乱。于是,我将《秘书工作》作为床头书、案头卷,只要有空就找来学习。后来,到眉山市委办公室从事秘书工作,这一干就是18年,加上在县委办公室工作的2年,整整20年。20年来,《秘书工作》陪伴我走过了最美的青春年华。一路走来,最大的成长不是职务的变化,而是在长期的业务知识积累和工作沉淀磨炼中一路生花。
——四川省眉山市委办公室 陈强
上个世纪90年代,领导办公桌上总摆着《秘书工作》,特别显眼。每期杂志一到,大家都争相传阅,格外珍惜。往年的旧刊攒到一起,按年度存进档案柜,当工具书内部借阅,每一任科长都当宝贝一样往下传。那时的《秘书工作》是小16开,油墨味特别浓,现在想来都是沁着油墨香的回忆。《秘书工作》是我党办生涯的“时光相册”。多年前的期刊依然整齐码放在书房,翻开就能想起某个重要任务、某次加班熬夜。特别是那些关于党办系统作风建设的文章,时刻提醒我“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责任。现在虽然退休了,看到新刊还是忍不住逐篇研读,从中回味记忆深处那段在党办的难忘岁月。
——山东省德州市委机关服务中心退休干部 夏晓莉
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秘书工作》像一位无声的导师,在我面对工作难题时,总能给予我帮助和指导。
2023年12月的一个上午,我接到群众来电,反映他们村存在的问题。主任安排我摸清群众诉求并予以解决。起初,我以为去村里开一次屋场恳谈会就能完成任务。在村干部陪同下恳谈会如期举行,但群众却很少发言,最后恳谈会成了我的“独角戏”。意外的冷场让我颇受打击,回到宿舍,我习惯性打开“秘书工作”微信公众号,搜索关于调研的文章。
一篇基层调研“真取经”的文章让我认识到了屋场恳谈会为什么不成功:我的发言“官腔”太浓没有与群众形成共鸣,也没有预设好话题引导群众说出诉求,加上村干部在场群众不愿开口,当然就很难听到真心话。归结起来就是没有做到“真取经”,自然也就难以“取真经”。
于是,我下功夫了解村里的情况,准备一些群众喜欢讨论的身边事。半个月后的这次屋场恳谈会,我从村里的特产冬笋说起,询问怎么找到并挖掘冬笋。这正是他们最擅长的,于是兴致勃勃地跟我“显摆”。见暖场到位、“心墙已拆”,我便用提前摸排出的矛盾为引子,开始询问群众有哪些意见想法,大家慢慢地你一言我一语“吐槽”了起来。摸清实际情况后,我把群众的诉求带回了办公室,协同相关部门进行核查。没过多久,问题得到解决。当看到村民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时,我深刻理解了乡镇办公室服务群众的责任与担当,办公室的“笔杆子”,从来都应该连着群众的“心窝子”。
——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东湖镇人民政府 厉欣林
党办无小事,事事连政治,无论是深夜伏案推敲文稿,还是字斟句酌严格审核,看似重复的细节背后,实则是职业素养的积累与锤炼。从“文经我手无差错”的工匠精神,到“事交我办请放心”的庄严承诺,《秘书工作》中一篇篇关于“三服务”工作的案例分享,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坚守”二字的千钧分量。十年如一日的精益求精,才能换来关键时刻的镇定从容,唯有持之以恒,方可淬火成金。
——吉林省委办公厅 郑清元
与《秘书工作》一路同行,让我见识了她“十八般武艺”,从“业务指南”到“案例剖析”,从“理论前沿”到“经验共享”,内容呈现各有特色、相得益彰,就像一艘满载智慧的“精神方舟”,让秘书工作者在字里行间与智者同行。一个个精心编排的栏目,既是一堂堂业务充电的必修课,亦是一处处心灵栖息的避风港。
——广东省深圳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王鼎
如果能把“我与《秘书工作》”的故事拍成微电影,我想,画面不是在写材料,就是在收集材料素材的路上。字里行间,沉淀着白驹过隙的橘绿橙黄,对我的启蒙、成长和影响是深远的,激励着我用心用情做好分内的事,写好手头的文。真正的以文辅政是朴实简明,用精练的文字传递精准信息,用务实的表达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落实。愿与《秘书工作》时光永伴!
——上海市闵行区司法局 高辉绩
传承发展的桥梁纽带
办公室的书架上,整齐排列着自2012年以来的每一期《秘书工作》。这些略微泛黄的杂志,不仅记录着新时代办公厅(室)工作发展的轨迹,更承载着一代代秘书工作者薪火相传的职业精神。
如今,这本杂志已成为我们办公室不可或缺的工具书。每月新刊送达时,科室都会自发形成“三点一刻”的学习传统:在下午茶歇时间,大家围坐在会议室,由我带头领学当期“写作讲堂”和“咬文嚼字”等栏目。最令人欣慰的是看到年轻同事的成长。当我看到同事把《秘书工作》中《党办领导干部如何当好“施工队长”》一文做成思维导图分享给新人时,仿佛看到10年前那个在台灯下苦读《秘书工作》的自己。
一路走来,《秘书工作》始终像一位智者,用铅字告诉我们:秘书工作不仅是技巧,更是艺术;不仅是职业,更是坚守。那些在台灯下与杂志对话的夜晚,早已化作我笔下流淌的严谨与温度,见证着一名党办人的执着与成长。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昌平分局 常丽静
站在窗前眺望远方,大青山脚下的敕勒川草原一望无际,阴山山脉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消融。回望来时路,从旗县到盟市,再到自治区政协办公厅的8年跋涉,实则是不断拓展文稿半径的一次次锤炼,那些曾经在旗县办公室里反复修改的句子,在盟市会议室里激烈讨论的提纲,如今都化作为政协参政议政的生动实践。
我终于懂得:秘书工作者的真正含义,不在于3000多个常用汉字无数次排列组合在多少综合文稿上,而在于能把党的政策转化成老百姓能听懂的故事,在于把群众屋檐下的风雪冷暖反映给各级党委和政府。就像马头琴的琴弦,既触碰着丝竹的优雅,也震颤着草原的长风。这,或许就是秘书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在笔墨和尘世之间,做一个忠实于“三服务”事业的摆渡人。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办公厅 武泽楠
斜阳漫过窗台,为那本摊开的《秘书工作》镀上一层金边。新来的同事正伏案疾书,一字一句誊在笔记本上。他时而蹙眉沉吟,时而豁然击节,笔尖沙沙声里,7年前那个坐在办公楼石阶上抄录的自己,忽然穿过时光站到了对面——一样的夏末蝉鸣,一样的卷边杂志,连笔筒里斜插的红黑双色笔都似曾相识。
40年来,这样的场景在无数党办人的案头流转:《秘书工作》始终是那座架在代际长河上的桥——桥的这头,前辈删改的墨痕逐渐淡去,却沉淀着“三服务”的岁月年轮;桥的那头,后来者的笔迹正从青涩转向遒劲,字里行间跃动着新时代的赶考足音。变的是奔涌的浪头,从纸质文件到数字政务,考卷始终随潮更新;不变的是托举的桥桩,任40载风雨冲刷,依旧深扎着“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赤诚。
——中铁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 王凡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