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短视频软件,怎么把中美拉上了谈判桌?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6 16:28 1

摘要:抖音在国内是大众娱乐产品,在美国那可是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有人靠它卖货养家,有人靠它成了明星网红,甚至不少社会运动,都是在TT上发酵,然后就照进了美国的现实世界。

中美新的一轮谈判结束了。

好消息是,双方终于在 TikTok这件事儿上达成了一个框架;坏消息是,细节还没定下来,随时可能反转。

但不管怎么样,至少说明两边还愿意坐下来谈。

那可能有朋友就要问了:合着你们谈来谈去,焦点却是一个短视频软件?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过于魔幻了?

还真不是。

抖音在国内是大众娱乐产品,在美国那可是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有人靠它卖货养家,有人靠它成了明星网红,甚至不少社会运动,都是在TT上发酵,然后就照进了美国的现实世界。

你要是真关掉TikTok,那影响的可不是美国宅男几分钟的快乐,而是几百万人的饭碗,和几千万人的日常生活。

很多人可能还没意识到,TT在美国早就不是刷刷擦边直播这么简单了,上面有七百万美国人开店、卖货做博主,其中40%的企业表示TT对他们的生意讽刺重要,另外的40%认为TT是他们主要或者辅助收入来源。

就这么说吧,底层美国人的致富路径通常就这么几条,体育、说唱、刮彩票,而网红,是大多底层人民能够勉强触及得到的天花板。

对这些人来说,TikTok 就不是“娱乐软件”,而是饭碗。你要真关掉它,影响的就不是少了个时间消消乐,而是几百万个美国家庭的真实收入。

这还只是经济层面的问题。

要知道,TT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情绪放大器,年轻人喜欢在上面玩梗、喊口号、发泄情绪,甚至动员集体行动。

最典型的一次,是 2020年特朗普在俄克拉荷马州的竞选集会。原本的预期是人山人海,结果现场却是冷冷清清,还空了一大片座位。

事后调查才知道,原来是一群年轻人通过TikTok发起了“注册门票但不去现场”的恶作剧,把川总团队搞的十分尴尬。也就在那一刻,美国政客终于意识到,这个平台不是宅男快乐药水,而是现实世界里的代码漏洞。

还有那场“黑命贵”运动,当时很多年轻人就是通过 TikTok 分享游行视频、组织线下行动。别的平台传播速度有限,但TikTok 却靠算法把信息推送到无数年轻人眼前,结果很快形成了席卷全国的浪潮。

讲到这儿,你就能理解,为啥拜登上台后一直想封掉Tik Tok。

2023年的时候,白宫提出要禁止联邦雇员在公用设备上安装TikTok,本来打算顺势扩大禁令。但没想到,大批年轻人直接涌到国会外抗议,高举牌子喊“别碰我们的 App”。

拜登团队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真把 TikTok封掉,不光是政策争议,更可能失去年轻选民的支持。于是原本的强硬姿态,最后变成了一个“只在政府设备上禁用”的折中版本,普通人的手机,一点没受影响。

这就是 TikTok 在美国的真实分量:它不光是年轻人的娱乐平台,还是他们的饭碗,是他们的舆论场,是他们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连接。也难怪,无论谁坐在白宫,面对它都要格外谨慎。

不过换个角度,美国政客也有自己的算盘。

口头上他们经常说是“担心风险”,但仔细想想,Facebook、Google 哪家没出过数据丑闻?真正让他们寝食难安的,是 TikTok 掌握了年轻人的注意力。

要知道,美国选举基本就是社交媒体上的舆论战,谁能抓住年轻人的眼球,谁就更有优势。特朗普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他一边高调喊“要么卖,要么关”,一边又清楚自己不能真的一刀切。因为一旦关了,可能立刻就有几百万年轻人把怒火撒到他头上。

所以这次的所谓“框架协议”就显得格外耐人寻味。方案的大致意思是:美国人可以管数据,中国这边保住算法。

看上去两边都算赢了,美国可以说安全有了保障,中国可以说核心技术没卖掉。两边都有自己的台阶下,市场也暂时松了口气。

但归根结底,这其实就是一个模模糊糊的妥协,没人满意,但也没有撕破脸。

那为什么偏偏是现在?

这背后跟各自的现实需要密切相关。

咱们这两年经济承压,不管是出口还是房地产都在找平衡点,如果这时候 TikTok 被赶出美国,市场立刻会觉得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路全断了。

所以只要守住 TikTok,不管细节什么样,都能对外释放一个信号:情况还没有到最坏的地步,中美还有沟通空间,对外资信心也算是一个心理安慰。

而特朗普这边正准备中期选举,他需要一张外交牌。太过强硬容易失分,太过软弱又担心面子挂不住。于是一个框架协议成了最合适的选择,既能展现自己的人设,又能避免彻底激怒年轻人,总之就是拖到选举之后再说。

这对资本市场,总归是好事。

因为股市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如果 TikTok 真被封杀,那就是资本出海的全面冻结。而现在至少留了一个框架,说明妥协还有希望。

于是资金风险偏好提升,人民币稳住了,北向资金有回流迹象,港股和 A股的情绪也会随之修复。尤其是那些和短视频、出海相关的公司,立刻就会被资金打开想象空间。

A股里的广告代理、跨境电商,港股的快手、B站,美股的拼多多和阿里,都会被顺势编进“受益逻辑”。市场就是这样,只要有想象力,就能立刻找到新故事去讲。

不过,这里面也有风险。

要是最后细节没谈拢,协议翻车,那这些板块就是第一个被波及。市场逻辑就是:谁涨得快,就跌得狠。TikTok 在股市眼里,已经不再是一个软件,而是一个温度计。温度升一点,市场情绪就热一截;温度降下去,立刻就是冷水泼头。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个老案例。

八十年代,日本的汽车和半导体太强,美国企业扛不住了,逼出了“广场协议”。结果日本被迫让步,之后陷入了长达三十年的停滞。

今天的 TikTok,其实多少有点像当年的日本车企。不同的是,日本当时没有退路,而中国这次守住了算法的底线。因为一旦算法拱手让人,那就不仅仅是 TikTok 的事,而是整个中国科技行业的根基被掏空。

所以你看,这场所谓的“和谈”,表面上是为了一款短视频 App,本质上却是中美之间的又一次极限试探。

美国想要更多控制,中国守住核心技术,最后只能各退一步,留一个模糊的框架。它不完美,但它至少证明了一点:两边还在桌子旁边坐着,椅子没撤。对市场来说,这已经是最大的利好。

归根结底,TikTok 就像是一面镜子。

它在,美国年轻人的生活继续如常,中美之间也还留有余地;它要是没了,那才是真的凉透了。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看似只是刷视频解闷,实际上背后是大国算计的影子。搞笑段子、舞蹈视频、卖货直播,这些内容的背后,牵动的其实是资本、政治和舆论的角力。

你说魔幻吧?

但现实就是这么魔幻。

所以这场关于 TikTok 的谈判,不只是为了一家公司,而是告诉大家:情况没到最坏。只要谈判桌上还有椅子,那未来就还有想象空间。对市场,对企业,对普通人来说,这就是当下最重要的信号。

此文完。

来源:不严肃问题研究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