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渔山派出所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为主线,坚持系统思维,深化“铸基”工程,强化警社共治、警网融合、警民联动、警保联控。社区民警联合街道、社区、网格工作人员,对矛盾风险常态化走访排查、监测动态,写好“民情日记”,实行“发现、交办、处置、反馈、销号”闭环机制,推动工作重
近年来,济宁市公安局市中区分局渔山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主动警务、预防警务,聚焦“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全力维护辖区平安和谐。
创新机制 实现治理关口前移
渔山派出所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为主线,坚持系统思维,深化“铸基”工程,强化警社共治、警网融合、警民联动、警保联控。社区民警联合街道、社区、网格工作人员,对矛盾风险常态化走访排查、监测动态,写好“民情日记”,实行“发现、交办、处置、反馈、销号”闭环机制,推动工作重心从事后调解向事前预防转变。
此外,渔山派出所创新推行“所长直达码”,群众只需手机扫码,各类民生诉求可直达所长,实现了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能“码上见”,更能“马上办”,有效推动了治理关口的前移。创新推出“网格+警格”机制,发动社区干部、网格员、公益岗人员、“五老”人员以及治安积极分子,组建“渔山义警”“儒警联盟”“红袖章巡逻队”等群防群治队伍,开展“拉家常”“劝邻里”等活动,打造出基层社会治理品牌。
渔山派出所广泛吸纳网格员、热心群众、物业工作人员等力量组建“红马甲”反诈宣传队,常态化开展走访宣传,并针对老年人、求职学生等群体开设反诈讲座。如今,“红马甲”反诈宣传队从成立之初的80人逐渐壮大到现在的230余人,在电诈预警、反诈宣传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渔山派出所还积极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路子,社区民警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经常组织治安员培训,并深入社区居民楼院,指导如何进一步加强治安防范,逐步形成了看门望锁、邻里守望的治安防控模式。
多维化解 源头消除纠纷隐患
去年9月,辖区某小区3楼住户和4楼租户因渗水问题产生矛盾纠纷,由于4楼年轻租户早出晚归,且房东不在本地,给化解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渔山派出所民警联合社区工作人员,与三方分别联系沟通,耐心劝解,最终三方达成共识,矛盾纠纷成功化解。如今,邻里关系融洽,年轻租户注意避免夜间制造噪音,楼下的老年人也更加理解年轻人的奔波不易。
渔山派出所积极落实“庭所衔接”“民调入所”“律师进所”工作机制,坚持情理法融合,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针对邻里、情感等矛盾纠纷,他们建立“广泉”“和为贵”2个品牌调解室,组建28人金牌调解员队伍,依托“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今年年初,渔山派出所社区民警陆诚接到社区网格员反映:辖区某小区上下楼邻居因电动车停放发生矛盾纠纷。随后,民警陆诚和岳耀鹏迅速赶到现场,征求双方意见并将双方邀请到派出所的“广泉调解室”进行调解。经过一上午耐心劝解,双方互相道歉,握手言和。为了彻底消除矛盾争端,渔山派出所联合居委会,通过发送信息、张贴《倡导邻里和谐的倡议书》等方式,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并组织施工人员拆除部分围栏,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赢得了居民的一致称赞。
工作中,渔山派出所成立“枫桥经验带教工作室”,老民警带领年轻民警,以“传帮带”模式共同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念好“排、研、调、访、宣”五字诀,形成“摸排—调解—跟踪—反馈”的工作闭环,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夯实基础 全力维护社会安宁
针对辖区老城区基础设施薄弱、人员密集场所集中的实际情况,渔山派出所实行一校一策、一场所一方案,落实“五个到位”,打造平安楼宇、平安街巷、平安商圈、平安单位,以“小平安”汇聚“大平安”。
渔山派出所深入推行“一室引领两队”勤务模式,形成“动态预警、即时研判、分流交办”的闭环模式。针对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多的情况,渔山派出所在程广泉事迹展馆的基础上,建立社区警校、安防体验馆、禁毒工作站、心理咨询室,形成“两馆一校一站一室”5个阵地,吸纳职能部门力量和专业人员建立16人的“讲师库”。今年以来,渔山派出所创新载体,累计开展法治宣讲、防范宣传、安防体验、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活动42场次。2024年,渔山派出所被确定为济宁市第一批“070勇敢者行动”校外教育实践营,连续24年被评为“全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此外,渔山派出所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抓手,积极推进数防攻坚工作,打造数据赋能“驾驶舱”。通过每天晨会盯办、每周汇总研判、每月全量分析,实现动态预警、即时研判、闭环处置。如今,智慧警务不仅为治安防范插上了“科技翅膀”,为基层民警提供侦查破案的有力工具,更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智慧警务带来的安全感。
来源:济宁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