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中国汽车产业迎来历史性时刻!东风集团与长安汽车的重组计划正式敲定,两大央企强强联手,一艘年销超500万辆的“汽车航母”正式启航。这场重组不仅是国资委推动央企战略性整合的标杆案例,更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从“价格内卷”向“技术突围”的关键跃迁。
2025年,中国汽车产业迎来历史性时刻!东风集团与长安汽车的重组计划正式敲定,两大央企强强联手,一艘年销超500万辆的“汽车航母”正式启航。这场重组不仅是国资委推动央企战略性整合的标杆案例,更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从“价格内卷”向“技术突围”的关键跃迁。
重组逻辑:抱团取暖,剑指全球 面对新能源赛道白热化竞争,东风与长安选择“以合破局”。2024年,两家车企合计销量516万辆,合并后将超越比亚迪跻身全球前五。重组并非简单叠加规模,而是瞄准技术互补——长安的智能座舱、华为ADS系统与东风的商用车底盘技术深度融合,固态电池与增程式混动技术共享研发资源,形成“1+1>2”的协同效应。
产业链变局:供应链洗牌,中小车企承压 整合后的新集团年采购额超2000亿元,对博世、宁德时代等巨头的议价权倍增。本土零部件商加速分化,具备三电技术的企业将收割红利,而传统供应商面临订单流失风险。行业专家预测,北汽福田、江淮等二线品牌或将被迫“站队”,未入局者恐遭淘汰。
未来图景:中国标准输出全球 重组后的超级舰队瞄准“全球话语权”,计划在东南亚、中东建设近地化生产基地,推动换电技术、车路协同等中国标准出海。国资委同步启动500亿元规模的“中央汽车研究院”,主攻车规级芯片、域控制器等“卡脖子”领域,目标2027年实现关键材料100%国产化。
这场重组不仅是两家企业的命运转折,更是中国汽车工业从“市场换技术”转向“技术定规则”的成人礼。当“中国造”智能电车驶向世界,这场改革终将惠及每个消费者。
来源:菊厂大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