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日,站在江南路与昌盛路交叉口,机械轰鸣中,交叉口改造初现雏形。这个曾让老司机赵师傅犯愁的“堵心路口”,正蜕变为常州经开区“七纵七横”路网的枢纽节点。
4月2日,站在江南路与昌盛路交叉口,机械轰鸣中,交叉口改造初现雏形。这个曾让老司机赵师傅犯愁的“堵心路口”,正蜕变为常州经开区“七纵七横”路网的枢纽节点。
作为常州东部桥头堡,常州经开区始终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先手棋,十年来,外部构建沪蓉、沪武“黄金三角”主动脉,内部织就东方大道、漕上路、常青路、大明路等“七纵七横”骨架路网,跑出区域发展“加速度”。
外畅内达 骨架成型
“现在从经开区中心城区到无锡滨湖区,时间缩短近一半!”货车司机赵火金的亲身体验,印证着常州经开区路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自《常州经开区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实施以来,常州经开区通过重大项目攻坚持续完善交通格局:截至目前,沪宁沿江高铁常州段建成投用,沪武高速扩建与苏南运河二级航道整治同步推进,顺丰智慧物流产业园等枢纽项目落地生根,特别是大明路跨京杭大运河、漕上路跨沪蓉高速等关键节点的打通,实现了区域路网的“破壁”融合。
G312、S232“双快工程”尤为瞩目。其中,G312快速路西接青洋高架,东连无锡边界,正在加快推进路基、桥梁主体工程施工,12.8公里的快速化改造建成后将成为串联苏锡常一体化运输大动脉;S232常州经开区段快速路工程是常州市抢抓沪武高速公路扩建时机推动建设的配套工程,项目全长约5.2公里,建成后将与青洋路高架、G312等重点道路共同构建区域快速环线,推动城市功能空间聚集。叠加穿境而过的沪宁城际、京沪铁路,完成“三改二”升级的苏南运河千吨级航道,以及规划泰州至常州高速公路,未来将与奔牛国际机场形成30分钟高效交通圈,将共同推动空铁联运无缝对接。
毛细血管 全域畅通
在横山桥镇,新改建的芳亚路见证着“末梢神经”的焕新。这条曾因破损严重被迫“打补丁”6次的乡道,经过2024年半年的彻底改造,不仅使货车运输成本每公里下降2.5元,更带动片区物流效率提升30%。
十年来,常州经开区累计改造县乡道隐患路段60.352公里,完善60座桥梁限载标识,推动58公里农村公路从“羊肠小道”蜕变为“康庄通途”。
眼下,这一攻坚持续深化:竣工的10条道路中,纬二路、花园路破解园区“最后一公里”梗阻,五一路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地铁、常规公交、非机动车、小汽车“零距离”换乘,东方大道智慧候车亭到站准确率达95%,遥观片区公交线路车路协同覆盖率超80%,城乡居民出行持续优化。
路网升级亦与生态建设同频共振:潞横路“花漾道路”四季斑斓,东方大道月季长廊香飘三季,苏南运河碧波重现,编织出“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生态图景。
枢纽成型 动能跃升
清晨的漕上路见证着经济脉搏的跃动。这条绿色家居产业园的“黄金动脉”,每天将周边200余家企业产品高效输送至无锡港。“漕上路贯通后,我们与惠山产业园实现10分钟通勤,2024年订单量增长40%!”一旁,常州格林木业负责人算起经济账。
立体交通网络乘数效应还在持续放大——运河畔,总投资15亿元的顺丰智慧物流产业园正依托“水铁公”多式联运优势快速崛起。京杭大运河上往来穿梭的货轮与沪宁城际铁路的动车组交相辉映,运河两侧丰富的岸线码头资源与京沪铁路戚墅堰货场高效衔接,未来这里将成为长三角大宗物资中转新枢纽。
“每条道路都是经济动脉,每座桥梁都是民生纽带。”常州经济开发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贯良表示,随着“七纵七横四铁三高两航道”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加速成型,常州经开区正成为长三角先进智造业要素集聚的“强磁场”。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