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情是这样:薛先生本想借助网红“内蒙老狗”的影响力打开销路,对方承诺可以帮他卖出2万双鞋,并建议提前备好货。结果直播结束,只卖出去58双。5万元坑位费打了水漂,备下的100多万元货全压仓库。
“花5万请千万粉丝网红带货,结果只卖出58双鞋。”河南薛先生的遭遇最近登上热搜,也让直播电商的流量幻象彻底破了个洞。
事情是这样:薛先生本想借助网红“内蒙老狗”的影响力打开销路,对方承诺可以帮他卖出2万双鞋,并建议提前备好货。结果直播结束,只卖出去58双。5万元坑位费打了水漂,备下的100多万元货全压仓库。
类似经历的商家不止一个。有卖啤酒的商家为直播备了9000多箱进口啤酒,结果只成交1单;还有烟台的周先生,找了快手粉丝超8000万的头部主播团队合作,四个月投入800多万元,后台显示成交3700多万,实际到账不到900万,退货率高达80%,最后公司直接倒闭。
明星带货也没有更光鲜。有品牌找杨坤带货,坑位费10万元,最后销售额不到2万元;黄圣依直播只卖了5个杯子,总共才695元;甚至还有演员直播带货,总销售额只有64.9元。
这些案例反复揭示一个问题:**流量≠销量,粉丝数再多,也不一定有转化力。**商家一旦盲目“押宝”大主播、大明星,很可能赔了钱还砸了品牌。
直播电商的“流量神话”为什么会破?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者变聪明了。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调查,接近80%的消费者在购物前会先去网上查“第三方测评”。也就是说,大家买东西越来越注重体验和实际效果,而不是只听主播说得天花乱坠。
艾媒咨询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76.9%的用户在直播购物时,最看重的是商品质量,而主播信用只排在39.3%。
消费者不再为“谁喊得响”买单,而是更在意“值不值”“靠不靠谱”。这意味着,靠明星、网红带货的“光环效应”正在迅速失效,直播电商从“卖货气氛组”变成了“价值比拼场”。
从行业端来看,过去商家太依赖“粉丝量”“场观数”这些表面数据,导致行业刷单、数据注水、虚假宣传等乱象频发。如果再加上高昂的坑位费、抽佣,商家利润根本撑不住。
比如某羽绒服品牌透露,头部主播单场坑位费高达200-300万元,佣金还要抽10%-20%,算下来企业利润率只有6%左右。更糟糕的是,即便高投入,也不一定真能卖出去,有时候还面临大批退单。
当消费者不再盲目冲动,商家也开始从“砸钱博热度”,走向“精算投入产出”,直播电商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一次次被“高流量低转化”坑惨之后,越来越多商家不再依赖外部主播,而是选择自己做直播——店播模式正在成为主流。
相比花大价钱请明星、KOL,店播更具性价比。商家可以自己搭建团队、讲产品、做服务,不仅成本可控,还能沉淀自有流量,建立长期信任。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直播电商行业白皮书》指出,店播贡献的GMV已占据行业一半以上,越来越多品牌倾向于自主运营、常态化直播。
不少品牌已经借此尝到了甜头。比如Levi’s®与天猫服饰合作的直播大秀,当天品牌成交超520万元,直播间新客占比超96%,店播成交同比暴涨1860%。周大福上线“区块链溯源+AR试戴”系统,618期间店播销售额同比增长310%。
美妆、服饰、珠宝等多个行业都在通过店播做用户运营,甚至用直播间收集消费者反馈,反哺产品优化。这种模式不再只是卖货工具,而是成为品牌与用户之间的价值连接器。
专家也指出,未来店播将朝专业化、垂直化方向发展。谁能把内容讲好、产品做好、供应链打通,谁就能在直播电商的新阶段站稳脚跟。
当商家不再为“千万粉丝”的虚假流量买单,而是通过店播倒逼产品、服务和体验的持续优化,直播电商才能真正从“赌运气”走向“拼实力”。
从5万元只卖出58单,到800万打水漂,直播带货的流量泡沫正在破裂。消费者更理性,商家更务实,店播正在成为直播电商的新主角。这不是流量的终结,而是价值的新开始。
来源:小何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