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黄金涨得跟坐火箭似的,一会儿突破新高,一会儿又是“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财经专家们一个比一个激动,媒体标题也一个比一个吓人,仿佛谁现在不买黄金,下一秒就错过一个亿。
最近黄金涨得跟坐火箭似的,一会儿突破新高,一会儿又是“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财经专家们一个比一个激动,媒体标题也一个比一个吓人,仿佛谁现在不买黄金,下一秒就错过一个亿。
比如中州期货的分析师说得挺有底气:“黄金在上涨通道里,去美元化趋势还在继续。”但后面那句就让人迷糊了:“只要在相对低点买,就是好机会。”问题是——谁知道“相对低点”在哪儿?今天看着低,明天又跌了,咱普通人哪有那本事踩点进场?
再说购买方式,专家建议买足金首饰,说什么“工艺简单、回购方便、溢价低”。听着挺靠谱,结果一进商场柜台,全是“古法金”“3D硬金”“宫廷风”,导购一顿猛夸:“传承工艺、限量收藏”,价格直接比金价贵出50%以上,工费比金贵。这哪是投资?这是给品牌上供!
等你真想变现,金店立马翻脸:“工费不退、款式折价”,一通操作下来,连本都亏得差不多。你以为买的是金子,其实买的是花里胡哨的噱头和一堆听不懂的故事。
现在黄金市场热闹归热闹,但能不能赚钱,关键看你是“用眼睛买”还是“用脑子买”。
很多人被“古法传承”忽悠得一愣一愣,花大价钱买了些打着“工艺”“限量”旗号的首饰,等想卖的时候才发现,全是智商税。另外还有一批人,把黄金当股票炒,天天看K线图、盯着分时图,涨两块就追,跌三块就割,结果操作频繁,手续费反而亏了一堆。
这些年,经历过“藏獒经济”“核桃理财”的人,现在都学聪明了。不信你看看小区里的“黄金天团”——退休大爷大妈买黄金从不跟风,不看直播,不听专家,就去银行买金条,去老字号金店买足金首饰。
李大妈去年买了一根100克的银行金条,当时金价420元一克,最近涨到480,她一转手卖回银行,扣了点手续费,还净赚五千多。她说得很直白:“金条上写着‘足金999.9’,没花纹没噱头,买卖都清清楚楚。”
相比之下,那些买“纪念币”“定制金章”的,听着像央行背书,溢价动不动就超过100%。买回家既不能当饰品戴,又难出手,回购还没人认,除了落灰占地方,啥用都没有。
现在大家都想保值、抗通胀,毕竟工资没涨,菜价却蹭蹭往上涨。可黄金真不是买得越贵越好,更不是看起来越精致越值钱。
你打开短视频,满屏都是财经主播吆喝黄金纪念币、“限量收藏金条”,点开一看,小黄车里卖的是溢价120%的“定制金章”。你真买了,商家赚得盆满钵满,你只剩个心理安慰。
还有人说“黄金不保值”,其实不是黄金不行,而是你踩了坑。比如结婚买“三金”,加上工费快一万,几年后想卖,金店一句“款式旧了,得折价”,直接劝退。你本以为买的是保值品,结果变成“爱情税”。
所以说,普通人投资黄金,记住三句话:
别听忽悠,什么“皇室工艺”“传世典藏”都是营销;别贪便宜,低价金饰往往有猫腻,品质和纯度难保障;别追热度,黄金不是短线投机品,适合长期抗通胀。最稳妥的方式,就是去银行买金条、正规金店买足金首饰,按克计价、工费合理,买卖都有保障。真金不怕火炼,越简单的投资方式,越靠谱。
黄金确实是抗风险的“硬通货”,但别被表象迷了眼。买黄金不是买故事,也不是凑热闹,更不是听财经主播一喊就冲进场。
它不是理财捷径,也不是发财神话,而是一种稳稳的保值方式。如果你是为了保值,那就别买花里胡哨的首饰、纪念币,老老实实买金条、足金,才是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
投资黄金,别走弯路,越“朴素”,越靠谱。
来源:小何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