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预言成真!人类首探引力波,2015 年改写天文史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6 15:15 3

摘要:引力波这个概念本身并不新鲜。其实早在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时就指出,质量极大的天体在加速运动时,会在时空中激起类似水面涟漪般的扰动,这种扰动会以光速向外传播,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引力波”的现象。

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9月14日凌晨5点51分两个相距3000多公里的观测站里,科学家们几乎同时捕捉到了一个异常的信号。

这个信号不是光,不是电磁波,也不是任何已知的天文图像,而是一种极为微弱、穿越13亿年时空的扰动——引力波。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也是在科学界沉寂了近百年的一个巨大理论悬案的首次实证。

这个发现,不仅验证了爱因斯坦1916年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预言,也被认为是彻底改写现代天文学和物理学研究方式的里程碑事件。

引力波这个概念本身并不新鲜。其实早在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时就指出,质量极大的天体在加速运动时,会在时空中激起类似水面涟漪般的扰动,这种扰动会以光速向外传播,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引力波”的现象。

但是这种波动的振幅非常微小,连爱因斯坦本人都曾多次表示怀疑:即便引力波真的存在,人类恐怕永远也无法探测到它。

但是直到197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赖纳·韦斯提出了一个不同的想法。他觉得,可以使用激光干涉仪,通过测量两束激光在不同路径上传播时的微小相位差,来识别极其微弱的时空扰动。

这一设想后被加州理工学院的基普·索恩等人进一步发展,最终促成了199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批准建设LIGO。尽管设备已经在技术上达到了极高的灵敏度,但是LIGO的探测器始终没有观测到任何引力波的踪迹。

直到2015年9月出现了转机,升级改造后的LIGO重新启动运行后不久,科学家们观察到一个“啁啾”形状的信号——其频率逐渐升高,最后迅速消失——这种波形正是黑洞合并理论中对引力波的典型预期。

经过多次数据复核和模型对比,研究人员确认:这个微小的信号来自于13亿年前两个黑洞相撞并合并的天文事件,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通过引力波形式传播至地球。

2016年2月11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直接轰动了整个儿天文界,有不少人认为通过引力波,可以改变监测天文的手段,甚至可以改写天文史。

不过也有人提出质疑:一次探测是否足以称得上“改写天文史”?

其实LIGO也给出了不错的答案,2015年之后,LIGO及其合作机构——意大利的处女座、日本的KAGRA——陆续进行了多轮观测。截至2023年6月,科学家们已经利用这些设备探测到约300次引力波事件,其中包括三重黑洞合并、黑洞与中子星碰撞等极端天体现象。

同年,研究者还宣布,他们已经确认宇宙中存在一种持续性的“引力波背景”,这意味着无数对黑洞正在宇宙各处悄悄合并,释放出微弱却持续不断的引力波,形成宇宙的背景噪声。

这场科学突破的意义,并不仅在于它验证了一个理论,更在于它带来了全新的观测维度,让我们得以从时空本身中读取宇宙的信息。过去我们依赖光去看,现在我们通过引力波去听。引力波不是终点,而是人类认识宇宙边界的一次延伸。

来源:小芳医学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