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咏麟之父谭江柏:被光环掩盖的足坛宿将与抗战先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6 14:59 1

摘要:提到谭咏麟,你会想到“校长”的乐坛地位,想到《朋友》里的熟稔旋律;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父亲谭江柏曾是民国足坛的“铁卫”,抗战时还在滇缅公路上开着卡车运过军粮——这位被儿子光环盖住的老人,藏着段比舞台故事更实在的经历。为啥谭咏麟很少提父亲当年的事?这位95岁去世时

提到谭咏麟,你会想到“校长”的乐坛地位,想到《朋友》里的熟稔旋律;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父亲谭江柏曾是民国足坛的“铁卫”,抗战时还在滇缅公路上开着卡车运过军粮——这位被儿子光环盖住的老人,藏着段比舞台故事更实在的经历。
为啥谭咏麟很少提父亲当年的事?这位95岁去世时只在讣告上写着“谭咏麟父亲”的老人,年轻时在民国足坛到底有多能打?
1911年,谭江柏出生在广东省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靠种地和打零工过日子,家里条件不算宽裕。那时候的广州街头,孩子们没什么玩具,几个小伙伴凑钱买个旧皮球,就在巷口的空地上追着踢。


谭江柏从小就爱凑这个热闹,跑起来像阵风,脚法也比别的孩子灵活,每次踢球都能引来半条街的人围着看。有次广州华南足球队的教练路过,正好看到他带着一群孩子踢球,见他跑位刁钻、传球准,当场就拉着他问:“愿不愿意跟我踢球?”
谭江柏想都没想就点头,从此脱下打补丁的粗布衣,穿上了球队的训练服,跟着教练开始正规训练,算是真正踏上了职业球员的路。
1930年起,谭江柏成了华南队的主力后卫,那时候他身体素质好,跑起来像阵风,铲球又准又狠,队友都叫他“铁卫”,连续三年带着球队拿遍华南地区联赛冠军,连上海、天津的老牌球队碰上他都头疼。
1936年,25岁的他当上国足队长,带着队伍去柏林参加奥运会,那时候条件苦,队员们凑钱买船票,到了柏林连专业球鞋都没有,就穿着平时训练的帆布鞋上场,虽然没赢比赛,却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也有会踢球的。
1938年秋天,上海江湾体育场,他带着国家队跟日本队踢,全场几万人喊加油,他在后卫线上挡下好几个必进球,最后带着队友3比2赢了,那时候报纸都叫他“民国足坛第一人”。
那时候他以为能一直踢下去,没想到两年后,抗战的炮声就响了。


1940年,抗战的炮声从华北传到华南,谭江柏正跟着球队在后方打慰问赛,收音机里突然播送前线吃紧的消息,他当场把球衣往包里一塞,对着队友说:“国家都快没了,还踢什么球!”第二天就去报名参军。
部队看他识点字又会带队伍,把他分到滇缅公路运输大队,让他当训练大队长。那时候滇缅公路刚通车没多久,全是盘山险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怒江,路面坑坑洼洼,雨天全是泥,晴天全是灰,日军飞机还天天来轰炸。
他带着新兵在山脚下搭帐篷,白天教他们认仪表盘、学修车,晚上点着马灯讲怎么躲轰炸——“看到飞机影子别乱跑,找路边凹进去的石头堆趴好,等飞机过了赶紧发动车,一秒都不能停”。
有次一批弹药要送往前线,他带着车队走夜路,有辆卡车轮胎爆了,他趴在泥里换备胎,手上被尖石头划了个大口子,血混着泥往下滴,他咬着牙说“快点,前线等着用”。
那几年他带出了上千个司机,这些人开着十轮大卡车,在“抗战生命线”上一趟趟跑,车斗里装着步枪、炮弹、面粉,驾驶室里塞着伤员,有时候遇上塌方,就拿铁锹铲土填路,饿了啃口干粮,困了就靠在方向盘上眯一会儿。
滇缅公路上每个弹坑、每段塌方的路基,都见过他和队员们满身油污的样子,那些没来得及擦掉的血渍,早跟路面的泥土混在了一起。


抗战胜利后,谭江柏把军装叠得整整齐齐压进箱底,带着简单的行李去了香港。他在九龙一家运输公司当调度员,每天骑着二八自行车上班,车把上挂着帆布包,里面装着账本和老花镜。街坊邻居都喊他“老谭”,没人知道这个说话带广东口音、总穿蓝色工装的老头,当年在球场上能让几万人喊破嗓子。
谭咏麟小时候抱着足球满街跑,他蹲下来擦掉儿子脸上的泥:“踢球能当饭吃?”转身却在抽屉里留着香港音乐比赛的报名表。儿子组乐队缺乐器,他偷偷把攒了半年的工资塞在谭咏麟枕头下,嘴上却说“是公司发的奖金”。后来谭咏麟在红磡开演唱会,他坐在观众席最后一排,看着舞台上穿着亮片西装的儿子唱《朋友》,手里的荧光棒没怎么挥,眼角的皱纹里却晃着光——像极了当年自己在球场上,听见全场喊“铁卫”时的模样。
民国那会儿的足球资料本来就少,比赛记录靠手写,球员照片大多在报社仓库堆着,时间一长不是发霉就是被当废纸卖了,根本没人专门整理。
加上抗战运输史总说滇缅公路多重要,卡车队怎么厉害,却很少提具体谁在教司机开车,谁在悬崖边换轮胎。
谭咏麟后来成了大明星,人家介绍他,开口就是“谭咏麟的爸爸”,没人会追问这老头年轻时是不是踢过球、扛过枪。
那时候踢球哪有什么商业包装,赢了比赛最多报社登个豆腐块,球员踢完球该扛活扛活、该上班上班,全凭一腔喜欢死磕,不像现在有广告有转播,能把名字刻在观众脑子里。
这种没光环的幕后英雄,日子一久,自然就被忘在角落里了。


2006年冬天,谭江柏在香港去世,活了95岁。街坊邻居来送行,看到报纸上的讣告才想起,这个总穿蓝布衫的老头,原来年轻时在球场上能让几万人喊“铁卫”,在滇缅公路上教过一千多个司机怎么躲炸弹。那时候没人把这些当回事,讣告上就五个字:“谭咏麟父亲”。
这几年研究民国足球的人多了,有人翻旧报纸,有人跑档案馆,当年他带着球队赢日本队的照片、滇缅公路上教司机修车的训练手册,慢慢从角落里找出来了。大家这才觉得,这老头不简单——踢球踢到全国第一,扛枪扛到滇缅公路,最后蹲在香港当调度员,一辈子没说过自己多厉害。
其实历史就是这样,不能光记着舞台上唱歌的、镜头前露脸的,那些在后面踢球的、开车的、扛枪的,他们用脚、用手、用肩膀扛过的日子,也是时代的一部分。现在越来越多人知道谭江柏的故事,或许这就是最好的事:那些没被记住的,慢慢都能被想起来。

来源:Y.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