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路边摊”到“产业集市”!石城镇人大代表助力枇杷产业破局升级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0 09:30 1

摘要:春末夏初,正是枇杷果实成熟的时节。在国道324线石城镇富林路口处,一颗颗圆润饱满、色泽金黄的枇杷果“跃然”摊上,成行的摊位汇集成市,吸引了过往游客前来尝鲜。

春末夏初,正是枇杷果实成熟的时节。在国道324线石城镇富林路口处,一颗颗圆润饱满、色泽金黄的枇杷果“跃然”摊上,成行的摊位汇集成市,吸引了过往游客前来尝鲜。

近年来,为持续优化种植品种,村民群众积极探索"以技提效、以质增收"的发展路径,通过引进优质品种和改良嫁接技术,培育出圆润饱满、甜润多汁的枇杷新品种,不断扩大种植规模。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枇杷产量实现逐年稳步增长。以石城镇留洞村委枫树角为例,当地枇杷种植面积已达800亩,形成了规模化的特色产业。

枇杷产业虽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却因保鲜难度高、种植区域分散等问题,难以吸引收购商进村采购,导致农户不得不依赖沿路摆摊销售。然而,国道两旁零散无序的摊点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引发无序的竞争,成为制约枇杷产业发展的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石城镇人大代表主动作为,深入调研后积极建言献策,推动问题解决,以实际行动践行履职为民的初心使命。

引摊成市,助力枇杷产业“安家”

为民履职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以实际行动破解民生难题。今年2月,叶均强等人大代表在深入调研枇杷产业发展现状后,向镇党委政府及区人大提交了《关于推动我区枇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在收到建议后,石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抢抓"百千万工程"实施机遇,创新性地将留洞村委富林路口的闲置空地改造为枇杷集市,引导种植户进入集市规范经营。

建议不仅要说到点子上,更要办到心坎里。面对枇杷集市搭建人手紧缺、经验不足的困境,简文敏等人大代表主动担当作为,加入集市升级改造队列,以崭新面貌助燃集市“烟火气”,始终把做强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担子扛在肩上。

借势赋能,助力枇杷产业“出圈”

在互联网时代,"流量经济"已成为媒体市场的核心竞争要素和内容生产的重要导向。借鉴“村BA”和托洞腐竹、麻竹笋等云安“土特产”成功出圈的经验,张亚南等人大代表积极与石城镇党委政府沟通,创新性地探索"媒体+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着力破解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主动对接宣传部门,依托云浮融媒、云安融媒等主流媒体作为“首发窗口”,邀请记者走进枇杷园、枇杷集市进行实地采访。同时,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精心制作推文、短视频等内容,多维度展现枇杷产业的特色与价值,有效提升了这一"土特产"的品牌影响力。

针对枇杷保鲜期短的特点,叶水连、张泽彬等人大代表充分发挥"熟人圈子"的社交优势,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在"朋友圈"广泛宣传推介枇杷产品,持续激发枇杷产业发展活力。在南海区驻石城镇工作队驻镇帮镇扶村项目的支持下,枇杷销售渠道成功拓展至珠三角地区。同时,通过建设白石岗标准化农产品展销中心,为提升留洞枇杷品牌知名度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这一特色农产品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下一步,石城镇人大将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产业发展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努力把枇杷果打造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甜蜜果”。

来源:云安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