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以载道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0 09:10 2

摘要:《周易·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正所谓“道器不离”,无形的“道”隐含在有形的物或技艺之中。中国传统工艺讲究“制器尚象”“器以藏礼”“器以载道”。当我们以“道器论”观照服装设计时,服装设计便是“载道”的器,不同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则通过设计实践

衣裳是文明的脉络,经纬交织皆记录着历史。老庄哲学蕴含的见素抱朴、上善若水、道法自然等思想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启迪。

《周易·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正所谓“道器不离”,无形的“道”隐含在有形的物或技艺之中。中国传统工艺讲究“制器尚象”“器以藏礼”“器以载道”。当我们以“道器论”观照服装设计时,服装设计便是“载道”的器,不同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则通过设计实践得以承载和传播。老庄哲学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是中国人贡献给世界的智慧,其蕴含的见素抱朴、上善若水、道法自然等思想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启迪。

见素抱朴

工业文明带来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丰裕的物质享受,以及对物的崇拜。现代人的“衣生活”很大程度上受到消费主义背后资本逻辑的影响。在电商平台快时尚消费语境中,大部分服装设计师为了生存,不得不兼顾市场需求,穷尽手法使服装产品从形式上看起来“时尚、平价”。品牌与商家一起,通过产品快速迭代、广告宣传和价格战略制造一个个消费陷阱。消费者想要彰显其财力或个性追求,甘愿步入消费漩涡,参与消费狂欢。然而,消费过后的心灵空虚和资源浪费让人触目惊心。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二章中批判贵族阶层的奢靡生活,指出声色犬马的物欲享受会给感官极大的刺激性,扰乱人的心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经》第十九章倡导人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保持内心清静、无为的生活方式。

在着装理念上,老子赞赏“圣人被褐而怀玉”的服饰观,认为朴素的着装能带来真正心灵上的安定,应该摒弃奢华、繁杂的服饰,重视人的内在气质和风度。庄子同样推崇朴素自然的服饰审美。《庄子·天道》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地》:“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庄子·刻意》篇中有关于人生修养和境界的讨论:“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这种朴素的人生观、审美观对中国绘画、诗歌、园林、雕塑等艺术风格产生深远影响,并传承至今,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风格。

2008年,马可携带“奢侈的清贫”系列作品登录巴黎高级时装周,进行一场类似于艺术性的服装展览,最大限度地诠释了老庄哲学中的“见素抱朴”“披褐怀玉”思想。如她所言,这里的“清贫”是指最低限度地对物质的占有、简单朴实的生活状态,以及不执着于世俗的欲望:如权力、利益、名誉等。“奢侈”是指最为充实和自由的精神生活,通过自己的思想和意志主动选择生活方式,而非出于被动或无力改变现状。她的作品往往从纺纱、织布到剪裁缝制成衣,均由手工完成。且利用天然染料着色,在廓形与款式上回归中国传统服装样式,追求“大道至简,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自然,践行以手传心,衣以载道的创作理念。

上善若水

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认为,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海纳百川,海之所以能容纳百川,是因为它处于最低的位置。水看似弱,实际上又是最强大的,“上善若水”的中国哲学思想,其本质是追求和谐的理念。

目前,中国与世界正在构成文化交互语境,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令这种交互更为突出。面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服装设计,需要以“上善若水”哲学思想为导引,以文化超越的姿态观照不同文化,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设计生态环境。所谓文化超越,指的是在关注人类共同命运的基础上,寻找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沟通方式,最终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相处与交流互鉴。(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

来源:贴近地面飞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