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希、痒、鳄”等8个生字,会写“状、狐、狸”等1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
课题:《我变成了一棵树》
年级: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课时:
授课时间:40分钟
教材版本:部编版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希、痒、鳄”等8个生字,会写“状、狐、狸”等13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想象“我”变成树后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想象的奇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读生字词,书写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象的奇妙之处。
难点:
学习作者的想象方法,尝试进行简单的想象创作。
四、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包含与树相关的图片、课文朗读音频等)、生字卡片。
学具:
预习课文时标记生字词的课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5 - 8分钟)
目的: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方法:展示各种树的图片,提问学生如果可以变成一种东西,想不想变成一棵树,为什么,从而引出课题。
教师展示图片并提问:“同学们,看这些树,它们形态各异。如果有魔法能让你变成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变成一棵树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课文中的‘我’变成一棵树后的有趣经历。”
新知探究(15 - 20分钟)
a.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边听边圈出生字。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带领学生认读“希、痒、鳄”等生字,可采用多种方式,如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
讲解生字的字形、字义,如“痒”字,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是一种身体的感觉。
b.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如“‘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我’变成树后发生了哪些事情?”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我”变成树后的样子以及树上有什么的语句,通过朗读体会想象的奇妙。
c. 精读课文,体会想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想象思路,如从树的外形、树上的东西等方面进行想象。
让学生找出文中特别有趣的想象部分,如动物们在树上的活动等,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想象的乐趣。
巩固练习(10 - 12分钟)
基础题:
完成课本后的生字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书写姿势和字形结构。
拓展题:
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想象方法,想象自己变成一朵云后的情景,简单写几句话。
课堂小结(3 - 5分钟)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变成了一棵树》,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和想象的方法。
教师总结强调:想象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我们要像作者一样大胆想象。
作业布置(1 - 2分钟)
基础作业:
把生字词每个写3遍,组一个词。
拓展作业:
继续完善自己变成一朵云后的想象作文,不少于100字。
六、板书设计
来源:灿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