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两天,陈幸同不就发了几张度假的怼脸自拍么,好家伙,直接把热搜给“屠”了。
最近这互联网的风向,我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前两天,陈幸同不就发了几张度假的怼脸自拍么,好家伙,直接把热搜给“屠”了。
照片里啥样?
碎花裙子、沙滩墨镜,坐在船上笑得那叫一个“治愈系”。
这一下可把网友给整不会了,评论区全是“这姐摘了发带,比90%的女明星还能打!”
、“这是什么新晋偶像剧女主?”
、“求求同同别打球了,快出道吧!”
讲真,这股“甜妹”风刮得是挺猛。
可我每次看到这种热搜,脑子里第一反应,却是她打木原美悠那场球。
那场球,但凡看过直播的,估计心脏都得多搭两个支架。
那真是从泥潭里往外硬爬,尤其是在决胜局落后时,陈幸同那个眼神……我的天,那不是打球,那是“杀生”现场。
隔着屏幕,你都能感觉到木原美悠那边的空气都凝固了。
那股狠劲儿,那种“你今天别想活着下台”的决绝,绝对是国乒这个“地狱熔炉”里淬炼出来的顶级杀气。
现在你再回头看那张穿着碎花裙笑颜如花的脸。
这俩是同一个人?
我磕的就是这个。
这根本不是什么反差萌,这是“人格分裂”啊!
现在的运动员都爱秀生活,搞点反差,但很多都透着一股团队包装的刻意。
陈幸同不一样,她的分裂感是长在骨头里的。
你以为她的“甜”就是那种傻白甜?
那你可就太天真了。
这姐姐的“甜”,是建立在极度清醒和高智商底色上的。
你绝对想不到,她私底下最爱啃的书,是东野圭吾。
对,就是那个写《白夜行》的。
当别的女孩在追剧,她在研究人性之恶和完美犯罪。
她那个著名的微博小号,写的旅行随笔,文艺到什么程度?
她说北海道的雪“像砂糖般簌簌落下”。
这事儿你得连起来看。
一个爱读《白夜行》、文笔细腻如诗的人,在赛场上却能瞬间切换成“冷面杀手”。
这说明什么?
她不是靠本能打球,她是靠脑子。
她打球,估计就像在解一道推理题,分析对手的漏洞,就像在分析案发现场。
这就不奇怪了,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专攻的就是《运动心理学》。
国乒队里公认的“学霸”。
她赛场上那种关键分的超高成功率,那种窒息般的心理压制,那都是理论照进现实。
所以说,别被她的“甜妹”笑给骗了,这姐们儿的内核,比谁都硬。
当然,她要是只有这两面,那也太“神”了,不够“人”。
陈幸同最绝的地方,是她毫不掩饰自己的“不完美”。
她28岁生日,开直播,当着几十万粉丝的面,直接上手卸妆。
这一下把秘密全曝光了——长期高强度训练,导致她左右咬肌完全不对称。
弹幕都笑疯了,说“世界冠军的腮帮子也会鼓成仓鼠”。
她呢?
非但不遮掩,还跟着大家一起乐。
这种坦然接受职业“后遗症”的真实感,比什么精修图都圈粉。
还有那个经典永流传的“红毯接发球”。
好不容易出席商业活动,穿上高跟鞋晚礼服,结果摄影师一喊她,她下意识“噌”地一提裙摆,直接摆出了一个准备接发球的姿势。
那肌肉记忆,已经刻进DNA里了。
全场爆笑,她自己也绷不住了。
这就是运动员的本能,装不出来的。
这种从里到外的“松弛感”,还体现在她的私生活上。
国乒是什么地方?
那是高压锅的内核,纪律严明。
可到了陈幸同这儿,画风又变了。
她跟周启豪那点事儿,传得满天飞。
换别人估计早就藏着掖着了,这俩倒好,一起逛迪士尼、一起上街采买,被拍到N次,遇到球迷镜头也大大方方,绝不躲闪。
双方是没官宣,但这种“不否认、不躲藏”的态度,简直比官宣还刺激。
队友都在调侃他俩是“从队友变仇人”(你细品这词)。
据说混双训练时,俩人隔网对拉,那正手暴扣,简直就是“公费泄愤”,看得人牙酸。
在这种高压环境里,还能活得这么舒展,这么“不内耗”,这才是真本事。
说到底,陈幸同28岁了。
这个年纪在国乒内部,位置相当微妙。
往前看,奥运资格那座大山太难翻,孙颖莎、王曼昱、陈梦、王艺迪几乎把路堵死了。
但她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留守。
她太清醒了。
她知道自己的历史使命或许不是去冲金牌,而是去当那块最坚硬的“试金石”。
她现在更多的是在扮演陪练和导师的角色。
她利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和大赛经验,帮着团队做新老交替。
圈内都说,她给小队员当陪练时做的那些慢动作笔记和战术复盘,“比教练还专业”。
这就是陈幸同的全部。
她身上完美融合了顶尖运动员的坚韧、学霸的知性、邻家女孩的纯真,甚至还有那么一点八卦绯闻的烟火气。
她不是一个被供起来的冠军符号,她就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会哭会笑、会啃推理小说、也会在红毯上本能想接发球的“人”。
所以啊,别光盯着人家的碎花裙子喊“甜妹”了。
她赛场上的眼神杀是真,生活里的治愈笑也是真。
能把这两种极端气质捏在一个人身上还不违和,这才是她最要命的魅力。
来源:素言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