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0 06:07 2

摘要:日军第11军发动这次进攻的战役企图本为策应其第23军攻占香港和南方军的作战,以牵制中国第九战区的兵力,不使南下,所以原定的作战计划是进至汨罗江以南地区,给予守军第37军以重创后即撤回原防地,并无攻占长沙的目的。但阿南惟畿在作战之初即有乘势攻略长沙的意图,第3师

长沙地区的战斗

日军第11军发动这次进攻的战役企图本为策应其第23军攻占香港和南方军的作战,以牵制中国第九战区的兵力,不使南下,所以原定的作战计划是进至汨罗江以南地区,给予守军第37军以重创后即撤回原防地,并无攻占长沙的目的。但阿南惟畿在作战之初即有乘势攻略长沙的意图,第3师团师团长亦有相同的想法,曾两次提出建议。当日军渡过新墙河、迅速进至汨罗江北岸时,阿南惟畿认为进攻开始以来进展顺利,又得到长沙守军暂编第2军南下、现市区兵力薄弱的情报,遂准备渡过汨罗江后继续南下,攻占长沙。

军部参谋们认为本次作战目的主要在于策应香港作战,现香港已为日军占领(25日攻占香港),应按原计划撤回原防,进攻长沙必须慎重。阿南惟畿没有采纳参谋们的意见,向“中国派遣军”发去请求进攻长沙的电报。27日、28日均未收到“中国派遣军”的批复。29日,阿南接到航空兵的侦察报告,说“中国军已向长沙退却”,认为正是乘势攻占长沙的良好战机,遂独断决定改变原作战计划,向长沙追击,并分别向“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和大本营陆军部申诉理由,请求认批。当晚下达了进攻长沙的命令。其主要内容为:

“1. 敌有向长沙和金井方向退却之迹象。

“2. 军决定以主力向长沙方向追击。

“3. 第3师团应迅速由近路向长沙追击。

“4. 第6师团击溃麻石山、鸭婆山附近之敌后,应以主力追击?梨市之敌,另以一部向长沙方面追击。

“5. 第40师团以一部留在浯口附近,主力进入麻峰嘴附近后,应向金井急进。

“6. 独立混成第9旅团应向关王桥急进,一并指挥泽支队在汨水以北掩护军左侧背的安全。”

另将外园支队(以独立混成第18旅团独立步兵第95大队为主编成)调来参战。

日军第3师团接到进攻长沙的命令后立即发起追击,昼夜兼程前进。30日夜到达枫林港,留骑兵联队向北警戒,主力渡过捞刀河,经碑楼铺、?梨市,渡过浏阳河,经东山向长沙东南郊前进。第6师团在航空兵支援下进至?梨市渡河点附近担任警戒,并作为第二梯队。第40师团进至金井一带,牵制东面山区的中国军队,掩护第3、第6师团的后方。独立混成第9旅团29日到达岳阳,立即向关王桥前进,以保障进攻主力的侧背安全。

12月30日晚,薛岳向蒋介石报告日军当前的动态,并说“我军已按照既定计划围歼此敌”。蒋介石为防止过早使用第二线部队,致电薛岳:“敌似有沿铁道线逐步推进攻占长沙之企图。该战区在长沙附近决战时,为防敌以一部向长沙牵制,先以主力强迫我第二线兵团决战,然后围攻长沙,我应以第二线兵团距离于战场较远地区,保持外线有利态势,以确保机动之自由,使敌先攻长沙,乘其攻击顿挫,同时集举各方全力,一举向敌围击。以主动地位把握决战为要。”

第九战区当即向各部队下达如下命令:

1. 战区决定以各兵团向长沙外围之敌军,行求心攻击聚歼之。

2. 杨副长官指挥第58军,由长乐街经栗山港、青山市向安沙,第20军由清江口经福临铺向石子铺索敌攻击。攻击到达线第一次为三姐桥、安沙,第二次为傅家冲、周婆塘之线。

3. 王副长官指挥第37军(缺第140师)由瓮江经脱甲店、上沙市向望仙桥,第78军由三角塘、更鼓台经金井、春华山向长桥索敌攻击。攻击到达线第一次为春华山、东林市,第二次为大湾港、长桥之线。

4. 罗副长官指挥第26军主力由洞阳市经永安市向朗梨市,一部由江花桥经永安市协助军主力索敌攻击。第79军(附194师)主力由金潭向黄花市以南,一部由渡头向柞山桥索敌攻击。攻击到达线第一次为东林市、柞山桥、大托铺之线,第二次为朗梨市、东山、金盆岭之线。

5. 第10军固守长沙及水陆洲,第73军固守岳麓山,俟各兵团到达第二次攻击到达线时,即断行反攻。

6. 第99军(附140师)以第197师固守湘江西岸及洞庭湖南岸原防;第92师由三姐桥经桥头驿、第140师由栗桥经官桥向捞刀河之敌攻击。攻击到达线第一次为桥头驿、官桥之线,第二次为捞刀河市附近。第99师固守双狮洞、湘阴、营田,并以一部由明月山、双狮洞向栗桥、福临铺侧击敌军,截断敌补给线。

开始攻击之时间,另行规定。

为了坚定歼敌决心,打好这场“天炉战”,薛岳在下达作战命令之前首先下达了严格作战纪律的命令,规定“各集团军总司令、军长、师长务确实掌握部队,亲往前线指挥,俾能适时捕拿战机,歼灭敌人”;本人“如战死,即以罗副长官(罗卓英)代行职务,按预定之计划围歼敌人;总司令,军、师、团、营、连长如战死,即以副主官或次级资深主官代行职务;各总司令,军、师、团、营、连长倘有作战不力、贻误战机者,即按革命军连坐法议处,决不姑宽”。

12月31日,日军第3师团到达朗梨市,正准备渡过浏阳河,第6师团进至麻林以南,第40师团亦进至上沙市以南,其先头已接近永安。因日军“已进入预定包围圈中”,第九战区令各集团军于1942年1月1日子夜开始攻击,限1月4日到达第一次攻击到达线。

防守长沙市区的部队为第10军。12月30日,军长李玉堂制定了保卫长沙的作战计划。其兵力部署及任务是:“第3师(附警备司令部所指挥之各武装团队)以主力占领长沙城垣,以1团控置于城东南角,拒止敌人进犯,并以便衣队(约1连)在安沙、沙坪附近预行潜伏,搜索敌情;预10师占领自水陆洲、猴子石、金盆岭、黄土岭、林子冲、左家塘、半边山之线,主力控置于黄土岭附近,拒止敌人进犯,并派便衣队在东山附近预行潜伏,阻止敌人;第190师占领左家塘、杨家山、鞍子山、湖迹渡、复兴市附近、新河正街之线,拒止敌人,并派便衣队(约1连)在枫林港预行潜伏,搜索敌情。”

1942年1月1日8时,日军第3师团于朗梨市南的磨盘洲附近全部渡过浏阳河,以第18联队和第68联队并列向长沙城东南郊区前进,11时许,向阿弥岭南北之线的预第10师阵地发起进攻。激战到16时,阵地被日军突破,预第10师退守半边山、左家塘一带的既设阵地。18时左右,阵地再被突破,守军第29团第1营伤亡殆尽。日军继续进攻,遭到守军坚强抵抗,被阻于军储库、邬家山阵地前。

此时,日军第11军情报部门破译了薛岳令各集团军向长沙附近集结、准备围歼日军的电报,阿南惟畿急令第3师团加紧进攻,企图在第九战区形成包围以前攻占长沙。第3师团当即将师团直属的第6联队第2大队由第68联队左翼投入战斗。日军增强力量后,于21时攻占军储库、邬家山附近阵地,第2大队大队长加藤素一率一部兵力乘势突入至白沙岭。22时,预第10师在岳麓山重炮兵支援下组织反冲击,收复了军储库、邬家山阵地,并包围了白沙岭日军第2大队。

从1日夜至2日凌晨,双方在长沙东门、南门外地区展开激烈争夺战,反复肉搏,阵地多次失而复得,第29团团长陈新善、团附曾友文等阵亡,但终于守住了阵地,击退了疯狂进攻的日军。在第28团英勇攻击下,被围于白沙岭的日军除1名列兵池山至于2日凌晨2时逃走外,加藤素一和其副官桥本光义以下全部被歼,获得日军作战命令、阵中日记等文件甚多,从中得知日军弹药粮秣携行数量甚少、战力不强,以及其进攻计划、各师团位置等重要情况。此时处于外线的各集团军正从三面向长沙推进中。第九战区立即将此敌情通报各部队,并令各集团军按预定计划快速向长沙日军合围。

1月2日,日军第3师团继续组织进攻,将攻击重点由南门方向移向东门,集中炮火,并令工兵第3联队逐次爆破守军的堡垒群,猛攻第190师四方塘、南元宫一线阵地。守军顽强抗击(有些阵地曾多次反复争夺),以手榴弹和刺刀进行白刃格斗,日军的多次进攻被击退。守备南门外修械所高地的预第10师葛先才团(第28团),战至仅剩58人,终于保住了阵地。第30团还以一部兵力秘密机动至南门外侧击日军第68联队,将其第7中队击歼大半,中队长丸山信一以下所有军官全被打死。

经过2天的激烈战斗,日军第3师团伤亡惨重,且因后方交通被切断,补充困难,而携带的弹药又将近用完,所以已无力组织强有力的攻击,将全部兵力投入第一线,亦毫无进展,被迫改为守势作战。

此时,守军第4军已由广东车运到达株洲,第19、第27、第30集团军亦按照计划正向长沙合围中。2日晚,蒋介石致电第10军:“此次长沙会战之成败,全视我第10军之能否长期固守长沙,以待友军围歼敌人……敌人悬军深入,后方断绝,同时我主力正向敌人四面围击,我第10军如能抱定与长沙共存亡之决心,必能摧破强敌,获得无上光荣。”用以鼓励士气。

阿南惟畿见第3师团攻击顿挫,而第九战区外线兵团正向长沙地区逼近,形势严峻,但仍企图在守军外线兵团到达前攻下长沙,遂于2日夜令在朗梨市的第6师团从第3师团右翼投入战斗,同时令在金井地区的第40师团迅速进至春华山一带,对东部山区警戒,保障进攻两师团的后方安全。第6师团留第45联队守备朗梨市及附近渡口,其余连夜进至长沙东北郊。

1月3日拂晓,日军第6师团及第3师团同时发动攻击,第6师团进攻北门至东门间阵地,第3师团进攻东门至南门间阵地。激战终日,日军除第6师团第23联队的第12中队曾一度由城北向西突至湘江岸边外,其余部队全被击退。第3师团第68联队的第2大队在向东瓜山阵地冲击时遭到守军预10师的密集火力和以手榴弹和白刃战进行的反击,在6时30分前后该大队被击退,大队长横田庄三郎以下被打死、打伤百余人。当日晚,薛岳为加强长沙防守和反击力量,令第73军的暂第5师接替第77师荣湾市一带的防务,而令第77师渡过湘江至长沙城内,归李玉堂指挥,为第10军的预备队,控制于南门口附近。

围攻长沙城的日军第11军部队粮弹将尽,死伤惨重,攻势屡遭顿挫,且处于被中国军队包围状态下,处境危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乃于3日夜间决定撤退。其撤退命令的要点如下:

1. 我军将敌军牵制在长沙方面,已达到策应华南我第23军之目的,并且扫荡了长沙市内大部地区。

大坪、青木飞行战队,密切地配合了本次作战。

2. 我军自今停止扫荡长沙,于1月4日夜开始反转,应击溃残敌,先向汨水一线前进。

3. 军主力应于朗梨市附近渡浏阳河,在其北岸等待集结,经过下列路线撤退:

第31师团:麻林市—福临铺—伍公市(新市东6公里)道路。

第6师团:麻林市—栗桥(福村铺西8公里)—新市道路。

作战地界如下(线上及其西方属于第6师团):

朗梨市—牌楼铺—平鹿嘴(枫林港东侧)—黄土坎(麻林市西侧)。

第3、第6师团的反转开始时间为4日日落后。

4. 第40师团以一部留在金井附近,以掩护军的侧背,主力即时开始行动,向春华山前进,击溃其所在之敌,以利于军主力反转。

5. 独立混成第9旅团向麻林市前进,以利于军主力反转。

6. 外园支队到达岳州后,应迅速向界头市附近前进,击溃从西方干扰军主力反转之敌。

1月4日,日军在撤退之前又对长沙进行了一次猛烈攻击,用以隐蔽其撤退企图。但所有的进攻,均被守军击退。第3师团及第6师团于当晚乘夜暗脱离战场,由长沙市郊分别向东山、朗梨市撤退。至此,长沙地区战斗结束,会战转入追击战斗阶段。

追击战斗

在长沙外围日军撤退的前1日(1月3日),军事委员会曾向第九战区下达训令,要求加速围击行动,特别强调要切断日军的退路。训令说:

“1. 该战区应速严令各部向长沙附近敌人围击,务确实截断敌人退路,包围捕捉敌人于战场内而歼灭之。

“2. 应速以一部先期击破汨罗江敌人,占领各渡口。并即令孔荷宠部(暂54师)配合游击队,迅速向武昌挺进袭击。

“3. 如敌突围北窜,应以第73军由长沙下游渡江,另以一部由金井附近分向汨罗江北岸超越追击,封锁汨罗江各渡口,阻止敌人退却。主力向敌跟踪猛烈追击,同时以有力一部向岳阳挺进,乘虚袭取之。

“4. 向敌追击时,第10军仍应守备长沙。”

4日晚,第九战区获知日军撤退后,立即命令原准备在长沙附近合围日军的各部队改变任务,转为由不同方向堵击和追击撤退的日军,以期“在汨罗江以南、捞刀河以北地区”“彻底歼灭败逃之敌”。

其部署为:

“1. 罗副长官为追击军总司令,指挥第26、第4、第73军于微日(5日)拂晓前开始,以第26军由牌楼铺、东屯渡经枫林港、麻林桥、梁家桥(福临铺东北8里)、麻峰嘴、栗山巷、长乐街道,向长乐街、伍公市追歼败逃之敌。第4军由阿弥街、左家塘,经东屯渡、石灰嘴、青山市、福临铺、李家坡、双江口道,向新市、兰市河追歼败逃之敌。第73军由长沙经石子铺、马鞍铺、新桥、栗桥、马山神、武昌庙、骆公桥道,向骆公桥、归义追歼败逃之敌。

2. 杨副长官为堵击军总司令,指挥第20军、第58军在象鼻桥(含)、福临铺、栗桥(含)自北向南堵击北溃之敌,不得任敌由长乐街、骆公桥间窜过汨罗江北窜。3. 王副长官为东方截击军总司令,指挥第37军、第78军在枫林港以北、长乐以南地区,自东向西截击北溃之敌。4. 第99军军长傅仲芳为西方截击军总司令官,指挥第99军及第140师,在石子铺以北、新市以南地区,自西向东截击北溃之敌。第197师固守原防。第99师之一部固守湘阴、营田。”

日军第6师团因有第45联队留守朗梨市及渡口,所以撤退较为顺利,5日凌晨即退至朗梨市。第3师团开始向东山撤退时,第79军已进至东山附近浏阳河东岸,并将渡桥炸毁。5日凌晨2时,第3师团到达东山时遭到第79军的堵击。此时第4军一部亦由长沙城南向朗梨市迂回,遂从侧面向日军第3师团实施侧击。

在第79军和第4军的夹击下,日军第3师团陷于混乱,死伤甚众,被迫沿浏阳河南岸向磨盘洲退却,企图仍从来时渡河点徒涉过河,但遭到北岸第79军密集火力的堵击,死伤及溺死者达500余人,因而再次改向第6师团所在的朗梨市退却。6日凌晨退至浏阳河北岸,与第6师团会合。此时,第4军、第79军及第26军也跟踪追至朗梨市附近,向日军发起进攻。日军两个师团并列向北退却,中国军队紧紧追击。该两军于7日凌晨退到捞刀河北岸、枫林港地区。

日军第40师团由金井向春华山前进时,沿途遭到第37军的多次阻击与侧击,其第236联队伤亡惨重,第2大队长水泽辉雄、第5中队长三宅善识及第6中队长关田生吉等均被打死。到达春华山地区时,又遭到第78军的攻击。7日夜脱离与第78军的战斗,经罗家冲向学士桥退却。

1月8日,日军第3、第6师团由捞刀河北岸继续北退,沿途不断遭中国军队截击、侧击。进至青山市、福临铺、影珠山地区时,遭到第73、第20、第58、第37军的拦截阻击和第4、第26、第78军的追击,第3、第6师团被包围于该地区。

为了接应第3、第6师团的撤退,阿南惟畿令独立混成第9旅团南下解围。8日晚,该旅团对影珠山发动进攻。在该地担任堵击的第20军第58军立即进行反击。经彻夜激战,将该旅团击溃,并将其1个大队包围于影珠山附近。战斗至9日10时,该大队除1名军曹逃脱外,大队长山崎茂以下全部官兵被歼。

1月10日,第6师团企图向北突围,其第13联队被第20军和第58军分割包围于冯家瑕附近,遭到猛烈的围攻。虽然第1飞行团出动全部飞机支援,第13联队仍无法突出重围。联队长友成敏惟恐被歼后文件落入中国军队之手,下令将文件全部焚毁。

阿南惟畿得到第6师团被分割包围的报告后,立即令第3师团、第40师团及第9旅团分别从麻林市东、象鼻桥和影珠山以北向福临铺和其以北地区推进,一方面解第6师团之围,一方面集中兵力向北突围撤退。

1月11日,日军第6师团及第3师团陆续突出拦截线,第40师团亦从春华山东侧北撤。第99军、第37军再在麻石山、麻峰嘴等地进行截击。日军一面抵抗、一面撤退。至12日,日军退至汨罗江北岸才得以收容、整顿。第20军、第58军、第73军、第4军、第37军和第78军尾追至汨罗江南岸后,第78军于13日从浯口渡过汨罗江,向长乐街以北实施超越追击。

1月15日,日军退至新墙河北原防地,第20军、第58军、第78军等中国军队一面寻歼汨罗江以南的残留日军,一面向新墙河以北日军阵地实施袭击。至16日,基本上恢复了会战开始前的态势。第11军指挥所也撤回汉口。

此次会战,据国民政府军委会及第九战区发表的战绩说:日军伤亡56944人,俘虏日军中队长松野荣吉以下官兵139人,缴获步骑枪1138枝、轻重机枪115挺、山炮11门、无线电台9架及其他军用品;中国军队伤亡官兵29217名。而据日方战史上引用的公开统计数字,日军战死1591人(内军官108人),战伤4412人(内军官241人),打死军马1120匹,打伤646匹。

会战开始时,日军为了配合主力作战,根据阿南惟畿的命令,赣北方面第34师团第218联队的第1大队及独立混成第14旅团的独立第65大队于1941年12月25日、26日,分由安义、箬溪向西进攻新3军及第72军的阵地,先后占领高安、武宁,但在第19军及第30集团军之一部奋勇阻击及反击下,于1942年1月5日至6日间,日军先后撤回原防地,恢复了原态势。

会战期间,第九战区位于敌后的各挺进纵队亦积极展开游击战,活动于临湘、蒲圻、咸宁、崇阳间广大地区,袭击日军后方勤务机关和破坏交通、通信,给日军行动造成困难。

会战期间,日军第1飞行团动用了侦察第44战队、战斗第54战队和独立第18中队的50余架飞机支援其地面部队作战,给中国军队造成一定的伤亡。此时中国空军尚未恢复实力,作战飞机数量尚少。当日军败退途中被围困于福临铺地区时,中国空军第2大队从成都起飞9架轰炸机,至长乐街轰炸,以切断日军退路,配合围歼作战。返航途中遭到日军第54战队8架战斗机的攻击。第2大队边战边退,击落日97式战斗机1架,击伤2架。第2大队亦损失轰炸机2架,但创下了以轰炸机击落战斗机的成功战例。

会战简析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的一次规模较大的战役。这时日本的南方军正以破竹之势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第14军于1942年1月2日攻占美军防守的菲律宾首府马尼拉,第25军于1月11日攻占英军防守的马来亚首府吉隆坡,第16军同日攻占了荷军防守的东印度群岛的婆罗洲。但日军第11军在长沙却遭到惨败。以往日军作战,不论胜败,总是设法将阵亡官兵的尸体抢回带走,或焚烧后带回骨灰;情况特别危急时,也尽量将尸体掩埋。而此次会战,从长沙城郊到汨罗江畔,日军遗弃了大量尸体,由此可见其败逃仓皇。中国军队长沙会战的胜利,对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不仅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对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盟军的士气,对支援美、英在太平洋战场作战也有一定的作用。

中国军队在此次会战中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第九战区的作战指导正确。针对日军贯用“钻隙战术”悬军深入、速战速决、后续力量极为薄弱、后方联络线过长等特点,“始终按照天炉战要领指导作战”。

据第九战区《第三次长沙会战战斗详报》所记,天炉战的具体内容是:“挺进兵团”在敌人后方进行游击战,“任敌原占地区内主要交通、通信之破坏及敌援军之阻击”;“警备兵团”“任第一线(即绪战地第一网形阵地带)之作战,敌进犯时迟滞消耗敌军,尔后转为尾击兵团”;“尾击兵团”“待敌通过第一线阵地后,衔尾猛攻,参加决战,力制(止)敌军筑路,截击敌辎重,断敌补给,击敌后援”;“诱击兵团”“占领绪战地第二、第三网形阵地带,迟滞消耗敌军,尔后转为侧击兵团”;“侧击兵团”“位置于决战地左(右)前方,适时侧击敌军”;“守备兵团”“先担任决战地之守备,俟敌攻势顿挫,断行反击”;“预备兵团”“占领决战地后方要点,必要时参加决战,扩张战果;或依情况占领预备阵地,收容决战地部队,转移作战”。

这实质上是利用多层次工事,以运动防御逐次抵抗,诱敌深入;以坚强的阵地防御战阻敌于预设地域,尔后集中兵力以外线进攻的运动战围歼敌人。它的中心思想与毛泽东一再指出的“运用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三种方式互相配合,必能使敌军处于极困难地位”的精神是基本符合的。由于挺进兵团和尾击兵团的战斗不仅使日军的后方弹药、粮食以及医药等军需物资供应不上,使其在当地筹掠粮草的企图也因不能分散兵力而无法实施。

据日军战史记载,当日军被围于浏阳河以北、福临铺地区时,从1日至4日,日军有不少联队每个士兵仅有子弹10发至15发,每个分队仅有手榴弹一两枚,不得不以刺刀进行白刃战。日军战史也不得不承认“作战始终是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中国军队“引诱日军一直深入到长沙,集中长沙城内外的30万大军将日军包围。尔后,日军第一线部队几经苦战,付出了高于香港作战两倍多的牺牲,于1月15日撤回到原驻防地。这次作战,动摇了一部分官兵的必胜信念。”

第九战区防守新墙河南和汨罗江南的第一、二线部队能够依托既设阵地逐次抵抗,给予日军以一定程度的迟滞和损耗;守备长沙的部队能够坚守核心阵地,以不怕牺牲的顽强抗击,将日军主力抑留于预定决战地区四昼夜,争取了外线部队合围日军的必要时间,这也是此次会战获胜的重要原因。

第九战区和多数担任堵击、截击以及追击兵团的指挥官在作战指导上忽略了控制渡河点,则是这次会战虽然获胜而并未能按照计划全歼日军或歼灭更多日军、却使其得以大部退回原驻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担任堵、截和侧击的部队都像第79军预先控制了东山及磨盘洲等浏阳河渡河点,并炸毁了日军架设的军桥,使日军遭受重大损失而仍无法渡河的话,则被歼日军必将更多;如果担任追击的部队能事先考虑到追击路线,部署一定兵力,控制较多的渡河点,则可以迅速渡河紧追敌后,不使日军轻易摆脱,也必能给予日军以更大打击。相反,“如暂5师由岳麓山追击溃败之敌,渡湘江、浏阳河、捞刀河时,只有一个渡河点,且未能预先准备,以致行进迟滞,遭受敌机轰炸而受损害”。

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不久,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即被调任他职,第3师团长则在战斗进行中的1月6日即被免职。在此之后的两年内,日军再没有向第九战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中国军队在日军突袭珍珠港后在中国战场上的第一次攻势,也是同盟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一连串失败中首开胜利的记录。鼓舞了人心,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促使美国援华方案的迅速实施,也促进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迅速形成。使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迫使美英等国自动放弃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取得的各种治外法权。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之后,中国第九战区召开了大规模的庆祝大会,美国即宣布将向中国贷款5亿美元,随后,美英两国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

但是,第九战区部队尤其是长沙一线守军由于长期相持亦放松了警惕,日军则在此战后总结了经验教训,于是在1944年的长衡会战中,日军经过充分准备,集中主力20余万人向第九战区发动攻势,并改变进军策略,改由湘江逆水而上先夺取岳麓山炮兵阵地,在1944年的第四次长沙会战中,日军成功攻占长沙,并在整个长衡会战中将第九战区彻底击溃,使其至战争结束都再无反击能力。

来源:江右郎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