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年生殖健康蓝皮书》显示,2023年共报告15-24岁青年学生病例3010例。据相关数据,2020年至2023年,新报告青年学生病例分别为:2977人、3677人、2733人、3010人,四年间共报告123
#本地热点#近日,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年生殖健康蓝皮书》显示,2023年共报告15-24岁青年学生病例3010例。据相关数据,2020年至2023年,新报告青年学生病例分别为:2977人、3677人、2733人、3010人,四年间共报告12397人。
近年来,4 年 12397 例的数据敲响了大学生防艾的警钟。大学生艾滋病感染比例偏高,背后原因错综复杂。
性观念的转变是重要因素。当下大学生对性的态度更为开放包容,婚前性行为增多,但与之相伴的性教育却相对滞后。许多学生缺乏正确的性安全知识,对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方法一知半解,在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中,将自己暴露于感染风险之下。
社交方式的多样化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社交的便捷使大学生能轻易结识陌生人,一些人在冲动与好奇驱使下,陷入危险的情感或性接触情境。
同时,部分大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自认为偶尔的不安全行为不会导致感染,对艾滋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高校防艾工作的不足不容忽视。防艾宣传教育形式化、覆盖面窄、深度不够,难以让学生真正重视并掌握防艾要点。此外,检测机制不完善,很多学生即便有疑虑也不知如何检测、到哪检测,导致不能及时发现与干预。
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高比例现象,亟待高校、家庭与社会多方合力。加强性教育,完善检测与干预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与健康生活方式,才能有效遏制这一严峻态势,守护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未来。
来源:健康一姐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