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9月,湘潭理工学院成立潭州书院,学习、研究、传播湖湘文化,探索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着力于学生品格塑造、习惯养成和综合素养提升,为学生扣好大学“第一粒扣子”。
“明明高考志愿填报的是某专业,为何被分到潭州书院?”这个疑问是许多湘潭理工学院大一新生的共同困惑。
2021年9月,湘潭理工学院成立潭州书院,学习、研究、传播湖湘文化,探索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着力于学生品格塑造、习惯养成和综合素养提升,为学生扣好大学“第一粒扣子”。
2021年9月,湘潭理工学院举行潭州书院成立座谈会。
书院制运行
扣好大学的第一粒扣子
一部近代史,半部湖南书。近代湖南人才辈出,在湖湘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走出了魏源、曾国藩、毛泽东等一代代栋梁之材。潭州书院的设立,正是对这一传统的接续。
“大一是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潭州书院要做的是帮他们扣好大学的第一粒扣子。因此新生入学就先进入潭州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锻炼,二年级再回归专业院系。”潭州书院副院长许媚说。
潭州书院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单位,而是开展通识教育和“第二课堂”的实践平台。在运行机制上,潭州书院以辅导员队伍为主,不设专职教师岗位,也不开设专业课。各专业学院承担专业教育的职责,潭州书院则通过特色活动与项目,延展素质教育,二者分工协作,形成“书院+学院”的双重育人体系。
刘敏作为湘潭理工学院成立潭州书院后的第一届学生,她目前正在长沙实习。回顾四年时光,她最感激的是书院提供的实践平台。大一时,她只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大二时,她尝试担任潭州书院新生班助,肩负起引导新生的职责;到了大三,她已经成为商学院学生团队的负责人,统筹多项大型活动。
“在书院时,我学会了如何沟通协作、如何应对挑战,这些能力让我在求职中脱颖而出。”如今,刘敏即将步入职场,但在大学期间培养的领导力、执行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将继续伴随她前行。
以青年毛泽东为榜样
培养CFAP创新人才
素质教育当如春风化雨,于无声处浸润心田。潭州书院围绕学校CFAP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设计了涵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十大素质项目,如品格力量维度的“潭州四礼”、锻炼基础能力的“拉练”“向上马拉松”、培养行动力的“奋斗者训练营”、实践领导力的“知行学堂”等项目。
刚进入潭州书院时,大数据专业的杨洲宏和许多同学一样,对如何平衡学业与生活、选择哪些活动来提升自己感到困惑,直到她参加了潭州书院组织的“开心农场”活动。从翻土到播种,她第一次感受到了劳动的成就感,这也促使她加入了劳动实践部继续发展。
图为潭州书院开展“开心农场”劳动教育实践现场。
此外,潭州书院承袭并发扬了中国传统书院重视人格修养、礼仪规范等优良传统,将品格教育融入日常点滴。十大项目中的潭州四礼将“谦、和、量、规”转化为可感可知的育人场景。提前5分钟到课堂、宿舍22点有约、“光盘行动”、办公室礼仪,这些看似细小的规则,引导学生在躬身实践中规范行为。
“从劳动中懂得担当,于规则中学会敬畏。”潭州书院辅导员余杨杨表示,“CFAP四个维度中,品格力量是基础,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底色。”
潭州书院十大项目中,“拉练”“全民健身操”“向上马拉松”均以体能锻炼为核心,但其所承载的意义远不止于体育本身。在15公里“拉练”中锤炼毅力,在不断突破自我极限的“向上马拉松”中培养“向上攀登”的人生态度……通过这些活动项目,学生能够在生存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基础能力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夯实学生成长基石。
图为潭州书院开展户外拉练活动。
“业精于勤,荒于嬉”,潭州书院依据CFAP人才培养模式中倡导的即想即做的“奋斗者文化”,成功打造的“奋斗者训练营”项目至今已举办四期,目前第五期正如火如荼进行。“奋斗者训练营”以兴趣小组为单位,设定相应奋斗目标,21天打卡计划涵盖晨读、运动、艺术特长培养等,用自律对抗拖延,塑造“今日事今日毕”的行动准则。
同时,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和专业能力,潭州书院还推出“知行学堂”项目,采用线上答疑与线下教学方式让学有所长的学生对学业困难学生进行辅导教学。参加过“知行学堂”的财管2302班曹豪说:“大一新生常对高等数学理解不深,跟不上课堂进度,导致期末备考焦虑。成为知行学堂的学员后,讲师们知识讲解的节奏恰到好处,为我们留出了充足时间进行自我思考和解答。我们还会一起讨论,提供多种解题方法,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学习体验。”
“在项目实践中,我们学生处积极支持与配合潭州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青年毛泽东为学习榜样,通过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活动,在品格力量、基础能力、行动力、专业能力四维度上全面培养学生。”学生处付炜表示。
开展多元评价
关注学生“成长”“成人”
如果说专业院系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和科学研究,即关注学生“成才”,那么潭州书院更注重学生的价值塑造和人格养成,即关注学生“成长”“成人”。
潭州书院在新生一进来就为学生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根据学生CFAP综合素质测评表评定ABCD四个等级。这份电子成长档案将伴随着大一结业学生升入各二级学院,作为各二级学院发掘和培养学生方向的重要依据。每个人的电子成长档案会动态记录其在品格力量、基础能力、行动力、专业能力四维度(CFAP)上各年级阶段的表现和进步。
“今年我刚从信科专业转到计科专业,潭州书院在大一时主要集中公共课学习,初来乍到,我很庆幸没有落后其他同学太多。”计科2306易铮在填报志愿时,并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对一些专业的认知也不深刻。
在大一时,易铮通过“学长学姐面对面”谈话、接触班助、参加活动,认识了许多不同专业的人,这些经历让他更加慎重地考虑和重新选择了专业。如今,他在新专业中游刃有余,并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图为潭州书院“学长学姐面对面”活动现场。
在潭州书院大一学年结束时,学生可根据在校期间的兴趣或特长申请转专业,从而确定自己专业方向。此外,潭州书院在大一阶段开展的项目制活动,与多样化的专业教育相结合,因不同的专业课程和教师而展现出丰富的多样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王侣,正是在齐白石艺术研学班的经历让他发掘出自己的“书法”爱好,并将兴趣与专业结合,创造出抖音爆火视频。
图为潭州书院齐白石艺术研学班。
湘潭理工学院单项奖学金设立“挑战者奖”“发现者奖”“奋斗者奖”。潭州书院同样不以考试和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指标,而是强调在奋斗中成长,在挑战中前行。潭州书院每年在结业典礼颁发“潭州之星”“运动之星”“文艺之星”“励志之星”“实践之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辅导员助理”等在内的多个荣誉奖项,为不同特色的学生表彰。
2022年,李威在潭州书院获得“实践之星”荣誉。大学期间连续三年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从参与者、组织者到指导者,李威最想分享的经验是“沉淀”。“任何一次小比赛、小活动,都可能成为未来的敲门砖。”
他提到大二时凭借多项活动负责人的经历,意外地获得了一个稀缺的竞选名额。“潭州书院的活动项目意义在于,它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无论是在体育、劳动、艺术,还是社会实践。”
图为潭州书院首届学生结业典礼。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书院之兴,在文脉不绝,在精神不灭,在青年不负。
湘潭理工学院副校长戴树根表示,潭州书院承袭湖南书院的千年积淀,正在不断探索实践,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坚韧不拔”的湖湘精神为内核,回应时代需求,培养时代新人。
来源:湘潭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