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离别,是人生中难以避免的场景,它饱含着伤感、不舍,也有着对未来重逢的期许。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用诗词记录下了离别的瞬间与复杂情感。让我们一同走进这 15 首经典七绝,感受其中的深情厚意。
离别,是人生中难以避免的场景,它饱含着伤感、不舍,也有着对未来重逢的期许。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用诗词记录下了离别的瞬间与复杂情感。让我们一同走进这 15 首经典七绝,感受其中的深情厚意。
1.《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旅舍旁的柳树愈发显得翠绿清新。王维在此处用清新的景色,为送别营造出一种略显忧伤的氛围。而后一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则是直接抒情,以劝酒的方式,将对友人远行的担忧、牵挂与不舍推向高潮。出了阳关,友人便要面临未知的艰难,再难有故旧相伴,这杯酒里满是深情厚谊。
2.《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在一个寒雨连江的夜晚,诗人抵达吴地,次日清晨便送别友人。此时,那远处的楚山在诗人眼中也显得孤独寂寥,这既是实景,又何尝不是诗人内心孤独的外化。后两句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托友人向洛阳亲友传达自己的心声,表明自己虽身处困境,却依然坚守内心的纯净与高洁,犹如玉壶中的冰心一般。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有着对亲友的牵挂,又有着自我的坚守,在离别诗中别具一格。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地点在黄鹤楼,时间是繁花似锦的三月。前两句看似简单叙事,实则为后文的抒情做了铺垫。后两句堪称神来之笔,诗人久久伫立江边,望着友人乘坐的孤帆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碧空尽头,眼前只剩下滔滔不绝向东流去的长江水。这一画面不仅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更有一种对友人远行的牵挂与祝福,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到浩渺的江景之中,余味无穷。
4.《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以壮阔苍凉的边塞风光为背景,黄云蔽日,风雪漫天,却以豪迈之语宽慰友人。后两句如金石掷地,既是对友人才华的肯定,更传递出"海内存知己"的旷达胸襟。
5.《重别梦得》(唐・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柳宗元与刘禹锡有着深厚的情谊,二十年来两人历经相似,患难与共。然而今朝却要在岔路口分别,各奔东西。这种分别的无奈与不舍在诗的前两句中尽显。后两句诗人则畅想未来,如果皇恩浩荡,允许自己归田,那么希望晚年能与刘禹锡成为邻居,相伴度过余生。这一美好的愿景,更加凸显了两人之间真挚的友情以及对此次离别的遗憾。
6.《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以"杨花"喻漂泊,以"风笛"衬离愁,末句"君向潇湘我向秦"道出人生分途的无奈。全诗语言简练,却因"杨花""风笛"的意象,让离别之思余韵悠长。
7.别友人 (唐·长孙佐辅)
愁多不忍醒时别,想极还寻静处行。
谁遣同衾又分手,不如行路本无情。
人在愁绪满溢时,总怕清醒面对分别的瞬间,仿佛醉酒能暂避那锥心的痛,可一旦思绪翻涌,又忍不住寻一处寂静角落,任由思念蔓延。这份细腻的心理描摹,像一把温柔的刀,轻轻剖开世人面对离别时的怯懦与不舍。笔锋一转,满是怨怼与无奈。曾几何时,两人同床共眠、情谊深厚,如今却要骤然分离,这般落差让人怎能承受?倒不如那些独行路上、不问情分的人,无需经历这般相聚又离别的苦楚。诗人以 “同衾” 与 “分手” 的强烈对比,将离别之痛推向极致。
8.《别滁》 (宋・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欧阳修在滁州为官,离任时滁州百姓在花前摆酒为他送行。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日送别图,鲜花盛开,柳色葱茏,百姓的热情与美景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诗人与百姓之间深厚的情谊。后两句则尽显诗人的豁达与通透。面对离别,“我” 并未沉溺于悲戚,而是选择像往日饮酒那般,畅快醉一场,还特意叮嘱不要让丝竹管弦奏响哀怨的离别之音。让这份离别多了一份潇洒与豁达,读来令人心生敬佩。
9.次友人别友韵 (明 · 严昕)
相望渭树与江云,北海南天梦自纷。
断尽当年肠已久,更无今日可销魂。
渭水之树与江边之云,相隔千里,就像离别后的两人,一个在北海之滨,一个在南天之下,只能在梦中遥遥相望,可梦境又总是纷乱无章,连一场完整的相聚都难以实现。早在当年分别之时,就已愁肠寸断,这份伤痛迁延日久,本以为早已麻木,可如今再次触动离别之绪,却发现连 “销魂” 的力气都已没有。“断尽” 与 “更无” 的递进,写出了离别伤痛的绵长与深沉,不是转瞬即逝的悲戚,而是刻入骨髓的煎熬,让人读来满心怅惘。
10.虎丘别友人 (明 · 黄姬水)
惜别衔杯过虎丘,行人无奈乱山愁。
澄江一别秋风里,枫叶芦花是客舟。
虎丘本是江南名胜,可在离别之际,再美的景致也染上了愁绪。诗人与友人举杯相劝,杯中的酒里满是惜别之情,沿着虎丘一路走来,眼前的群山错落,在行人眼中却成了连绵不绝的愁绪。秋日的澄江波光粼粼,却成了分别的地点,萧瑟的秋风中,两人就此别过。此后,友人乘坐的客舟,将在满是枫叶与芦花的江面上前行,那火红的枫叶、洁白的芦花,本是秋日美景,却成了离别后孤独的见证。
11.赠别友人赴外 (明 · 洪圣民)
行尘才起又行尘,多事人间惜别频。
辛苦灞陵桥上柳,残枝折尽不成春。
开篇以 “行尘” 起笔,形象地写出友人即将远行的场景,尘土刚刚扬起,仿佛下一场离别又在酝酿,这世间的离别为何如此频繁?一句 “多事人间”,满是对世事的感慨,离别本是无奈,可频繁的离别更让人身心俱疲。自古以来,人们在灞陵桥上折柳送别,寄托惜别之情,可如今,桥上的柳树早已被折得枝残叶败,连春天的生机都难以维系。诗人将柳树拟人化,称其 “辛苦”,实则是在感叹人间离别之多、之苦,连柳树都不堪重负,这份对离别的痛惜。
12.题柳别友人 ( 明末清初 · 何吾驺)
笼雾笼烟渺不禁,何当著雨复沈沈。
秋风一夜愁眉扫,空有长条绾去心。
开篇描绘出柳树在烟云雾霭中的模样,朦胧缥缈,仿佛连自身的形态都难以维系,一旦遇上雨水,更是显得沉重压抑。这烟雨中的柳树,恰似离别时人们的心境,迷茫又沉重。秋风萧瑟,一夜之间便吹落了柳叶,仿佛连柳树的 “愁眉” 都被扫去,可即便如此,柳树空有长长的枝条,也无法挽留住友人离去的心。
13.乐善老友辞官南归题梅奉赠 其一 (明 · 杨士奇)
离乡三十四回春,遥忆梅花岁岁新。
君到乡园若相忆,折花还寄北京人。
三十四个春秋过去,友人对家乡的思念从未断绝,而那家乡的梅花,年年都绽放出新的姿态,成为友人遥思故乡的寄托。结尾处诗人主动提出约定,待友人回到家乡的园圃,若是想起在北京的自己,便折一枝梅花寄来。这句看似平淡的嘱托,却满是深厚的情谊,梅花成了两人友情的信物,跨越地域的阻隔,传递彼此的思念。没有激烈的情感表达,却在平淡中见真情,让人感受到友情的温暖与绵长。
14.钱唐别友 (明 · 徐熥)
日落津亭一别君,数声猿叫不堪闻。
明朝回首钱唐路,惟有秋山隔暮云。
日落时分,在钱塘的津亭之上,诗人与友人就此分别,此时耳边传来几声猿猴的啼叫,那凄厉的声音让人难以承受。诗人想象着明日清晨,自己回首眺望钱塘的道路,却只能看到秋日的群山隔着傍晚的云彩,再也望不见友人的身影。这份对未来孤独的想象,让离别之痛更添一层,满是怅然与失落。
15.别友 (清 · 朱彝尊)
水国霜深橘柚香,孤舟江上夜云凉。
欲知别后相思意,明月青山是两乡。
开篇描绘出水乡深秋的景象,寒霜浓重,橘柚散发着阵阵清香,江上的孤舟在夜色中漂泊,云层低垂,带着丝丝凉意。结尾处诗人跳出伤感,以豁达的笔触表达相思之情。想要知道离别后我对你的思念吗?那轮共同照耀着我们的明月,以及你我身边各自的青山,便是连接两地情谊的纽带。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