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道是“该省省,该花花”,以前我觉得我花的每一分钱都是该花的,不应该花的一分没花,但是打脸来的也很快,过了一段时间就怀疑自己当时怎么想的,是不是被洗脑了。
有道是“该省省,该花花”,以前我觉得我花的每一分钱都是该花的,不应该花的一分没花,但是打脸来的也很快,过了一段时间就怀疑自己当时怎么想的,是不是被洗脑了。
下面就来盘点一下,10个没必要花的钱:
1.超出经济能力的车
车买上就开始赔钱,我觉得说的一点没错,车是纯粹的消耗品,说到底只是一个代步的工具。
如果你买车不是为了盈利,例如跑滴滴之类的,还是买一个适合的就行,上下班代步,出行方便。没必要为了面子背上车贷,不如把钱留下来。
2.钻戒、玉石等溢价太高的首饰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你是特别喜欢,可以买,如果和我一样,没有特别喜欢,就是觉得别人有我也要有,如果是这样的心理,建议还是别买了。我反正是特别后悔,我结婚的时候,黄金410克,买钻戒的钱可以买60克黄金了,不香吗?钻戒的溢价太高了。
还有玉石,那会疫情,封在家里没事做,天天就是看直播,刷到了玉石直播间,看着晶莹剔透,喜欢的不得了。买了好多,现在放在角落落灰。“黄金有价,玉无价”我感觉就是来忽悠外行人的。到现在还能看到好多二手平台,大家都在退坑,实在喜欢,买一个毕业款的就行了,买上一堆,没啥必要,也没有投资升值的价值。
所有的首饰,都是一个道理,我们又没有三头六臂,买上一堆都来不及戴,都是落灰。如果追求保值的话,就别乱七八糟封的买了,直接冲黄金,毕竟黄金可是硬通货。
3.最新款的电子产品
如果只是打电话、玩微信,偶尔刷刷视频,没有必要追求新款,为了微小的性能提升支付高昂的溢价。毕竟现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太快,新款的降价太快,没必要追求新。
4.景区纪念品
出去玩的时候看到景区具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忍不住就想买,如果真的很喜欢可以网上买,网上啥都有!
如果只为了证明“到此一游”,买个笔记本,现在到哪都可以打卡盖章。以后拿出来也是满满的回忆,便宜省事还仪式感满满。
5.款式特别的衣服
人总是容易被新潮特别的款式吸引,再加上售货员小姐姐一声声的“好看”“很适合你”,慢慢就迷失了。
回家以后发现,穿着成本太高,家里没有合适的相配的衣服。本来是买一件衣服,最后可能从头到脚买了一身。过时还特别快,不如买百搭基础款,永远不过时。
6.健身卡
很少人能一直坚持去,再加上去了不知道怎么练,就越来越不想去。不如先养成户外、居家等免费健身习惯,能坚持住再考虑办卡。
我去年办了一张健身卡,一开始信誓旦旦,最后一年加起来没去10次,纯粹的消费陷阱。
7.“面子”社交消费
为了显得合群参与的无意义饭局,既浪费钱又消耗精力,无效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如果准备和好朋友相聚,完全可以选择家里或者是一些室外活动,我们现在好几个家庭经常带着孩子一起聚会,就是选择去某个家里,一起动手做饭,天气好的时候一起去露营,围炉煮茶,别提多惬意了!
8.小额冲动消费
心情不好的时候,特别容易通过购物来发泄。尤其是喜欢买一些9.9、19.9的小玩意,看着价格都不高,一买一大推,没用还占地方。一看账单,加起来还挺多,心情反而更不好了。
9.为了凑满减多买的闲置商品
我是深受其害,每次商家说买够多少送这送那,或者是减多少钱,为了这点小恩小惠买上一堆,回家发现都闲置了。现在我都是需要什么买多少,坚决不听满减,绝不凑单。
10.被商品捆绑销售的周边
现在的商家为了卖货也是“无所不用其极”,各种消费手段层出不穷,真的是防不胜防。
比如奶茶店经常会买几杯奶茶或者是买多少钱的,然后送游戏周边,明星周边,我有个同事为了集齐周边,每天买奶茶,重点是奶茶品类是有要求的,好几次都是买上不爱喝的。说实话,我不太能理解。
真的很喜欢的,不如直接买周边。
存钱本质就是砍掉没有必要的消费,把钱花在真正能提升生活质量的地方,让手里的钱慢慢变多。
还有其他你认为没必要花的钱吗?欢迎补充~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