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男子每天大便数次,胃镜没查出问题,做了内镜超声确诊癌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6 10:41 2

摘要:53岁男子,原本身体健壮,每年体检正常。近半年却开始每天排便三到五次,大便性状无明显异常,仅略稀。起初他以为是肠胃虚寒,喝了几次姜汤后症状无改善,反而逐渐加重。

53岁男子,原本身体健壮,每年体检正常。近半年却开始每天排便三到五次,大便性状无明显异常,仅略稀。起初他以为是肠胃虚寒,喝了几次姜汤后症状无改善,反而逐渐加重。

他先后在几家医院做了胃镜、肠镜检查,结果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是不是神经性肠炎?”他反复问。医生也一度怀疑是肠易激综合征,建议他调整作息、饮食规律,口服益生菌。

但他心里始终不踏实。“拉得太规律了,反而不正常”。排便多时甚至清晨就要起床,影响睡眠。他没有腹痛、没有明显体重下降,也没有血便,这让医生们一度放松了警惕。

反复排便不一定都是结肠问题,胰腺疾病也可能“借道”肠道表现出来。在一次多学科联合门诊中,有医生建议他做内镜超声(EUS),以排查胰腺隐匿病变。

内镜超声是一种将超声探头安装在内镜前端的检查,通过胃或十二指肠壁贴近观察,可以发现普通影像下看不到的胰腺早期病变。检查当天,彩超探头在十二指肠降段扫过胰头区域,清晰显示出一个低回声结节。

最终病理诊断为胰腺癌,位于胰头区,约2cm大小,已浸润局部神经。这类癌症,临床通常称之为“癌中之王”。它早期症状不典型,发现时往往已至中晚期,预后极差。

这位患者的主要症状仅是排便次数增多,无明显黄疸、无腹痛、无乏力。这种表现并不典型,但在胰腺癌的少数早期病例中,确实可因胰头压迫、胰液分泌异常而影响肠道功能,出现“功能性腹泻”。

胰腺癌之所以被称为“癌王”,并非因其发病率高,而是因为其隐匿性强、进展快、生存期短。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胰腺癌五年生存率不到10%,远低于其他消化系统肿瘤。

中医理论中,胰腺可归属“脾胃”范畴,其功能失调常表现为“食欲减退”“大便溏薄”“形体消瘦”。但在现代临床中,这些症状极易与功能性肠病混淆。

内镜超声在胰腺癌的早期筛查中正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尤其对于胃镜、CT、MRI都未能发现病变的高危人群,EUS能提供极高分辨率的图像,尤其适合观察胰头及胰管。

这名患者不吸烟、不饮酒、无胰腺炎史,也无明确家族遗传背景。唯一的危险因素,是长期高脂饮食,并且工作压力大、作息紊乱。他常年熬夜应酬,胃口虽好,却经常油腻重口。

现代研究发现,高脂高蛋白饮食、长期胰岛素抵抗、肥胖、糖尿病,都是胰腺癌的风险因素。尤其是空腹血糖波动大的人群,更应警惕“隐匿糖尿病”与胰腺功能障碍的关系。

西医强调影像诊断与病理确诊,而中医更注重体质辨识与调和脏腑功能。两者结合,在胰腺癌的早期干预中具有独特意义。气滞血瘀型患者常表现为胁下痞满、情绪抑郁、便溏腹胀,可配合舒肝理气、软坚散结的中药辅助治疗。

饮食建议方面,建议减少油炸、烟熏、腌制食物,每日摄入50g以上新鲜豆制品,优质蛋白来源建议以鱼类、豆腐、蛋白为主。晚饭后快走30分钟,可促进胰液分泌、调节血糖。

运动上,建议选择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游泳、快步走,每周不少于4次,每次30分钟以上。尤其在饭后2小时进行,有助于胰腺血流改善,降低胰腺负担。

作息方面,建议每晚睡眠时间控制在7小时以上,尽量在23点前入睡。睡前避免使用电子产品,若有入睡困难者,可尝试中医推荐的穴位按摩法,如按揉神门、三阴交等穴位。

心理调节同样不可忽视。胰腺癌与慢性压力状态密切相关,建议采用正念冥想、音乐疗法、书写情绪日记等方式,帮助患者识别并释放内在焦虑。情绪的积压,往往会沉积在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医生在门诊中越来越重视“不典型症状”背后的器质性病变。尤其是超过45岁的人群,若出现持续性排便改变、食欲减退、消瘦、黄疸等症状,应尽早完善影像学检查。

这位患者因为坚持“多问一步”而得以早诊,在随后的手术联合放化疗后,目前病情稳定,无远处转移。他说:“如果当初我就接受‘肠炎’的说法,可能现在早就错过机会了。”

疾病的警报,往往藏在最日常的细节里。每一个“不太舒服”的小信号,都是身体在求救。医生的职责,不只是看显微镜下的病灶,更是倾听患者不安的言语、发现症状背后的“反常”。

医学不是万能的,但“早一步发现”总胜于“晚一步后悔”。胰腺癌虽凶险,但并非无解。未来,随着多模态影像与人工智能结合,早筛技术将更精准、更普及。“真正的智慧,是在疾病还未到来时,就知道如何远离它。”这既是医学的理想,也是每个人应有的生活态度。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秦莉,韩振东,张昕,等.内镜超声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23,29(12):1152-1156.
[2]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胰腺癌内镜检查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3,40(10):801-809.
[3]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胰腺癌多学科综合诊治中国指南(2023年版)[J].中华肿瘤杂志,2024,46(1):1-11.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也有类似的排便异常、腹部不适,不妨留言分享你的经历或疑问。欢迎点赞、评论、转发,让更多人了解“癌王”的隐秘信号,守护健康,从一个小改变开始!

来源:健康科普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