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吊笼、网箱养殖海参不同,芝罘岛海参主要以野生自然繁殖和天然底播养殖为主。天然底播,即将海参苗投入到深海中,完全依靠海参自然生长,生产环境、过程以及营养成分都等同于野生海参。
初秋的芝罘岛渔获满舱,每一丝海风都带着丰收的味道。
在位于东口隆海实业有限公司的烟台隆海游钓型省级海洋牧场,肥硕的海参正积蓄营养,回馈人们健康与美味。
与吊笼、网箱养殖海参不同,芝罘岛海参主要以野生自然繁殖和天然底播养殖为主。天然底播,即将海参苗投入到深海中,完全依靠海参自然生长,生产环境、过程以及营养成分都等同于野生海参。
“海洋藻类丰富,为海参提供了天然饵料及营养物质。芝罘岛海参参体饱满,肉糯滑爽,口感极佳。”烟台市隆海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戴远志告诉记者,芝罘岛海域是海参生长的天然理想之地,得天独厚的海洋优势、清新秀雅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海参的优良品质。
海参的高质量、高产值,推动了产业大发展。芝罘岛街道分管负责人孙克伟介绍,芝罘岛辖区共有海参养殖企业5家,个体养殖户180余家,海参养殖面积约1700公顷,其中底播海参养殖面积约1300公顷,近海养殖网箱5万余口,海参年养殖产量达1400余吨。
在崆峒岛,前身为烟台市养殖捕捞总公司的烟台市崆峒岛实业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下辖一个海珍品综合养殖公司、一个旅游公司和七个水产养殖公司,集养殖捕捞、加工、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目前,崆峒岛海参底播养殖面积约800公顷,“崆峒岛海参”品牌已经成为全区乃至全市海参产业的金字招牌,崆峒岛刺参保护区被列入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不仅是海参,扇贝养殖也擎起了芝罘岛渔民的另一条“致富链”。
当清晨第一缕霞光划破海平面时,芝罘岛西口码头已响起忙碌的号角。渔民高敏的渔船刚靠岸,甲板上的栉孔扇贝笼便像小山般堆起,海水顺着网眼滴落,空气里弥漫着大海特有的鲜美气息。
随手撬开一只扇贝,紧实饱满的贝肉在阳光下泛着光泽。“现在每天能捞一二百笼,至少三千斤。”高敏说,“今年我家一万多笼扇贝存活率飙升,单笼产量比去年多了15斤。”
从栉孔扇贝到港湾贝,西口海域上演着“耕海牧渔”的四季歌谣。近年来,西口海域依托资源优势,引导渔民从传统渔业向海洋设施养殖转型,大力发展浅海筏式扇贝养殖,并计划通过建设海洋牧场优化养殖布局与密度等举措,同步推进海洋生态恢复与产业健康发展。目前,西口海域扇贝养殖面积达1200公顷,年产量突破1.6万吨,扇贝养殖已成为当地渔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蔚蓝富饶的大海,是芝罘岛最靓丽的底色和名片。
芝罘岛海域面积大,海岸线长,7个渔港、停泊点坐落其中,海洋资源丰富多样。这里地处北纬37°黄金海域,恰是冷暖洋流交汇处,丰富的浮游生物如同24小时开放的“自助餐厅”。
经过多年培养发展,芝罘岛已形成以海参、扇贝、牡蛎等养殖业为主以及捕捞售卖近海新鲜海货为品牌的海洋渔业经济。辖区大疃、东口、西口、崆峒岛等4个涉海改制公司(合作社)均开展海参、牡蛎、扇贝等养殖活动。
芝罘岛街道做优做强海的文章,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和各个改制公司(合作社)党委在渔业建设中的领导作用,街道工会定期组织渔业从业者参加技能培训、技术交流会,促进辖区内海产养殖、销售、发展一条龙建设,不断提升渔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针对海参产业,制定了《芝罘岛街道海参品牌打造三年行动方案》,聚焦行业联盟建设、种业基地培育和品牌提升等方面提升海参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街道力推传统养殖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不断优化刺参良种等海产品的培育推广;加强海洋牧场建设,以底播海参增殖为重点,拓展发展空间;深耕品牌建设,提炼持续办好芝罘岛海参文化节长效之策,依托海洋牧场场体建设和烟台旅游资源,开展“海参文化节”“渔灯节”“云上海洋牧场”海参春捕活动和芝罘岛海参推介会等产业特色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同时,推进水产种业振兴,帮助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创新品种,线上线下拓展销售渠道,组织辖区企业参加行业高水平博览会,不断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有“鱼虾满舱”的丰收盛景,更有“大国重器”的澎湃动能。
聚焦高端海工装备制造、造船工业、航运服务等产业,芝罘岛持续加大重点企业服务力度,精准分析、全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并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目前,芝罘岛街道辖区内驻有烟台打捞局、北海救助局、中集来福士、中铁渤海轮渡、海陆环保疏浚等10余家大型单位。辖区内规模以上企业40余家,包括以中集来福士为链主的海工装备制造企业,以海和食品、维明水产等为代表的海产品加工企业。街道不断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推动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2024年GDP实现62.99亿元,增速7%,位列全区第一。
秦始皇三次东巡之地、古老神秘的阳主庙、热闹欢腾的渔灯节……在芝罘岛,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赋能。
芝罘岛街道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文化禀赋持续挖掘辖区文旅资源,在满足市民游客文化消费需求的同时,持续推进重点项目落实落地。他们利用崆峒岛原始地形地貌及丰富的海岸带资源,崆峒胜境项目以《东游记》和《山海经》典故等为主线,融入东方仙侠元素,打造了全球首个沉浸式仙幻主题海上度假目的地。以年底全面竣工试运营为目标,街道聚焦八仙街、东游宫、岸线整治等项目建设节点,强化物料运输储备、供水供电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各项建设进度有序推进。同时,加快推进崆峒岛实业公司与蓝天集团针对岛上酒店、大龄青年楼、山林岸滩等资产资源出租事项签订协议。
作为烟台首个数字化文商旅消费综合体,幸福湾活力海岸项目自2024年10月主体完工以来,正以日均万余客流的热度晋升为烟台“网红打卡地”。街道做好运营前中后期的食品安全、城市管理等服务保障工作,项目总规划商家120—200户,已完成招商并运营53家。该项目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基因,创新滨海休闲度假体验,搭建沉浸式文旅场景,引入“非遗市集+夜间经济”模式,构建起“文旅商”三位一体的立体消费生态。
芝罘岛街道连续多年打造“东口渔灯节”,精心策划系列文旅活动,以特色风俗辉映渔家灯火。如今的东口民俗渔灯节已经成为集文化传承、民俗展示、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节日,让民俗文化可听、可看、可感,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带动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经济发展。
YMG全媒体记者 钟嘉琳 通讯员 常晟 王晨 姜梅玉 摄影报道
责编:王修齐
来源:大小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