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涪城区某小区某单元共计7层、14户业主,为老式砖混结构步梯房,居住人员大多系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故2-7楼业主加装电梯的意愿十分强烈和急迫,在商议加装梯过程中与1楼业主因意见不合发生纠纷,经社区、街道多次调解无果。2024年12月,涪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在接
案情简介
涪城区某小区某单元共计7层、14户业主,为老式砖混结构步梯房,居住人员大多系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故2-7楼业主加装电梯的意愿十分强烈和急迫,在商议加装梯过程中与1楼业主因意见不合发生纠纷,经社区、街道多次调解无果。2024年12月,涪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在接到该情况后,迅速启动“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由中心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街道、社区等力量进行调解。
调解过程
倾听诉求,调查原因。通过前期的走访、座谈了解到该小区1楼业主最先是担心电梯加装影响其采光通风,造成后期门面不易出租和贬值,对增设电梯持反对意见。后经所在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协调,1楼业主原则同意安装电梯,但要求经济补偿4.5万元,双方就此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不欢而散。区综治中心针对这一情况,按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流程,指派“邓启贵专家调解团队”调解专家张顺祥负责调解,并协调区住建局、区旧改中心等部门全力配合参与调解。
围绕焦点,耐心调解。在区综治中306“金牌调解室”现场,当事双方各执一词、针锋相对、情绪激动,张顺祥围绕是否同意安装电梯和补偿金额这两个争执焦点,运用“四维调解工作法”破冰。
采取“要害突破”精准切入,1楼业主为年轻人,容易沟通,积极做其思想工作,争取年轻人作出让步同意安装电梯。区住建局、区旧改中心工作人员和施工方也展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技术规范》中隔音防震强制标准,以政策法规消解技术性质疑。
采取“抓大放小”重建信任,作为邻居的双方之前因泼洒脏污物等存在一些小矛盾,大家摒弃前嫌,2-7楼电梯加装直接受益方应主动放低姿态,积极作出适当补偿,最大限度重新建立基本的信任。
采取“情感感化”凝聚共识,和谐的邻里关系不仅可以提升生活环境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良好的邻里关系、安全的居住环境,更有利于房屋的增值和保值。
采取“背靠背”攻坚克难,双方就补偿金额再次进行协商,1楼业主再三表示最低限度2万元补偿,而2-7楼业主楼上业主只愿意出5000元,经过反复协商,仍然无法达成一致。
释法析法,换位思考。调解过程中着重对《民法典》第278条、第288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22条进行了阐释分析、宣传宣讲以及补偿金额进行反复协商调整。前期双方因补偿金额分歧较大时,电梯加装方前前后后工作已经花费了2万元,如果加上这次的,足足要付出3-4万,2-7楼业主多是退休职工,养老金不多,现在还要拿出来这么多,难度极大,将此情况通报1楼,引导换位思考。
经过耐心多次沟通,1楼才表示理解,补偿费用也降到了1万。张顺祥又让2-7楼从受益程度、补偿金额、合理性和分摊压力以及1楼采光受限制、门面出租受影响等方面引导分析,换位思考。
调解结果
经调解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达成调解协议。区综治中心在今年3月的回访中了解到,协议支付内容已顺利履行,双方对本次调解表示满意和感谢。
案例点评
电梯加装纠纷涉及社会稳定。老旧小区因电梯加装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因为涉及人员多、切身利益多、后果影响大,如处置不当,极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区综治中心在这一纠纷的调解中,迅速启动“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是为民服务的充分体现。
弘扬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一个单元的邻居,通过非诉讼途经解决纷争,体现了邻里之间让为先、和为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了法治文明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换位思考增进邻里友好关系。“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真谛,让法律专业人员释法,由人民群众讲理,让法治与自治有机衔接,使人民群众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自行化解纠纷,促使该纠纷成功“破冰”。
签 发:陈 安
审 校:陈 媛
编 辑:佳 莲
投稿邮箱:mianyangcaw@163.com
来源:绵阳政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