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化疗抵抗力差,浑身没劲的人,教你一方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6 09:25 3

摘要:可你知道吗?《中国肿瘤临床》2022年数据显示,反复化疗者中有近48%并非因肿瘤恶化离世,而是死于“体力耗竭”与“感染并发症”。

老李头坐在阳台摇椅上,输完第六次化疗,连茶杯都端不稳。


可你知道吗?《中国肿瘤临床》2022年数据显示,反复化疗者中有近48%并非因肿瘤恶化离世,而是死于“体力耗竭”与“感染并发症”。

听起来是不是有些出乎意料?我们总以为抗癌拼的是药效,却忽略了“底盘”的重要性。今天,我就想和你聊聊那些化疗后抵抗力差、浑身没劲的朋友,如何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补强体力、守住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说得通俗点,身体就像一台机器,化疗是“拆弹”工程,拆得越多,原本的线路也越脆弱。尤其是免疫系统,像是“防盗门”一样,反复化疗就像不停用锤砸门,门还没坏,门锁已经摇摇欲坠。

为什么很多人一边化疗,一边开始频繁感冒、肠胃紊乱、甚至常年低热?
因为我们的“内卫军”——白细胞、免疫球蛋白、肠道菌群,早就被悄悄削弱了。这种状态医学上叫“免疫抑制”,但我更愿意形象地说:你像一棵失去了根的老树,风一吹就倒。

很多患者家属会问:“医生,我们是不是该吃点补药?”
这其实是个常见误区。补药≠补体力,更不等于增强免疫


2023年《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有一项研究显示,盲目使用补品者的住院率反而高出32%,因为很多补品加重肝肾负担,反而“雪上加霜”。

真正要补的,是你身体的“元气根本”,而不是“表面红润”。我更提倡的是一种“养根不养枝”的思路。

比如我曾接诊过一位68岁的退休老教师,刘老师,肠癌术后接受了12次化疗。
起初他精神还不错,后期却变得走路发飘、饭吃不下、三天两头发烧。
他女儿急得四处找药,甚至带来一堆所谓“进口补剂”。我让她先停下,先做一件事:给父亲做“生活体力评估”。

我们发现,刘老师每天吃三顿白粥拌咸菜,几乎不出门、不说话,整个人像“断电”了一样。他不是病情恶化,而是整个人“废掉了”。


怎么办?我给了她三句话:

“吃得下,动得了,睡得好。”

这不是套话,而是三大“免疫加油站”。
尤其是那句“动得了”,很多人误以为化疗后就该静养,其实适度活动才是激活免疫的钥匙
2022年国内一项针对老年肿瘤患者的临床随访研究指出:每日轻度活动(如慢走20分钟)者,其感染率下降了41%。

我们给刘老师做了一些调整:
饭点定时定量,不追求吃多,只求营养密度;
每天上午晒20分钟太阳,做些轻微关节操;
晚上泡脚10分钟,配轻音乐引导入睡。
三周后,他的白细胞回升了,胃口也改善了,人重新“亮”了起来。

很多家属问我:“还有没有更具体的建议?”
我常说,管理健康,不是做加法,而是做智慧的减法。
我推荐大家试试这套“免疫守护五步法”:

1.早餐加一把坚果:提供优质脂肪,修护细胞膜;
2.午饭前喝半碗蔬菜汤:帮助肠道菌群平衡;
3.下午晒15分钟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激活免疫细胞;
4.晚上九点前关灯:保证深睡眠,恢复免疫系统;
5.每天坚持“说五句话”:与家人交流,激发情绪免疫。

你可能会问:“情绪也影响免疫?”


是的。2023年《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的一项研究指出,孤独感强的患者,其免疫指标平均低15%。


说话不是浪费,而是身体的自我按摩
尤其是老年人,越沉默,身体越容易“关闭”。

回到文章标题,有没有“一方”能帮这些人?
我想说,有的,但不是药方,而是“生活之方”。
是那种每天都能坚持的小习惯,日积月累地喂养你的元气。
比如:
早起一杯温水+几片苹果;
饭后慢走15分钟+轻拍后背;
每天写一段心情日记,哪怕只有一句话。

这些听起来是不是很普通?可你想想,真正能救命的,往往不是“神药”,而是你每天的“坚持”。

我喜欢把身体比作土壤,化疗是一场风暴,能不能挺过去,不在风多大,而在根够不够深。
如果你或你家人正经历化疗后的虚弱期,请记住一句话:
“你不是在对抗疾病,而是在守住自己。”

关于“反复化疗后如何提升体力和免疫”,你还有哪些疑问或亲身经验?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我们一起为健康“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 《中国肿瘤临床》,2022年,第49卷第5期

2.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3年第30卷第2期

3. 《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杂志,2023年第11期

4. 国家癌症中心《老年肿瘤患者支持治疗指南(2022年版)》

声明:本文为健康科普内容,部分故事情节为方便理解而虚构,信息参考了权威医学资料与专业知识,但不代表个体化诊疗建议。如您有健康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来源:郑医生健康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