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粮烟经”三位一体,“产业兴”融合赋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6 09:24 2

摘要:2025年,龙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紧扣“一融五化”战略部署,主动融入大农业生产格局,积极构建以粮烟融合为基础、多元经济作物协同为支撑的“粮烟经”三位一体发展格局,在湘西山地间走出了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的新路子。

【企媒创氪快讯】2025年,龙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紧扣“一融五化”战略部署,主动融入大农业生产格局,积极构建以粮烟融合为基础、多元经济作物协同为支撑的“粮烟经”三位一体发展格局,在湘西山地间走出了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的新路子。

(龙山县召市镇粮烟融合综合体现场)

盘活土地,筑牢协同发展根基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根基。龙山烟区多山地丘陵,地块分布零散,加之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近三成农田曾长期处于“种一季、荒三季”的闲置状态。如何让这些“沉睡”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成为龙山烟区推进“粮烟经”协同的首要课题。

据企媒创氪获悉,为破解土地闲置困境,龙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创新推出“烟农-种粮大户-村集体”三级土地流转机制。村集体先组建专项工作组,逐户上门摸排闲置农田面积、土壤条件及农户意愿,建立“可流转土地台账”;随后根据台账将零散地块进行“拼图式”整合,优先对接有规模化经营经验的种粮大户或烟农合作社,实现“土地不荒、收益不减”。

这一机制不仅激活了闲置资源,更织就了多方共赢的利益网——村集体通过土地统筹管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种粮大户和合作社获得连片优质地块,便于开展机械化作业;烟农则通过流转盘活土地、获取一定收益。2025年,召市镇通过该模式共整合土地1200余亩,其中500亩用于“烟-黄豆”套种,400亩发展双行套种,300亩种植旱稻。曾经“东一块油菜、西一块荒田”的杂乱布局,如今变成了“烟苗齐整、豆苗茁壮、稻浪翻滚”的标准化基地,土地真正成为“粮烟经”协同发展的坚实根基。

找准定位,打造产业融合纽带

烟叶产业的发展,必须融入“大农业”全局,既要为粮食安全“添砖”,也要为经济增收“加瓦”。在“粮烟经”协同发展的体系中,烟叶产业扮演着“纽带”的角色——一头连接着粮食安全的底线,一头带动着经济作物的发展。

(粮烟融合区烟农搬运适熟鲜烟叶)

据企媒创氪获悉,在湘西地区,传统烟叶多为单一种植,烟田综合利用率并不高。为守住粮食安全底线,龙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将烟叶生产与粮食种植紧密绑定,根据山地气候特点与作物生长周期,量身定制“轮作+套种+间作”立体种植方案,让同一块土地实现“空间上分层、时间上错峰”的高效产出。在海拔600-800米、气候温和的召市镇,推行“烟-黄豆-旱稻”一年三熟轮作模式,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在海拔800米以上、昼夜温差大的大安乡,探索“烟-鱼腥草”、“烟-青蒿”间作,借助气候优势实现烟叶与中药材的互补生长;在土壤偏黏重的农车镇,通过“烟-香精香料”间作拓展经济作物的品类。这一系列布局,改变了过去的旧局面,有效打破了长期单一种烟导致的土壤板结和地力退化问题,土壤透气性显著改善,为粮烟经作物提供了更优质的生长条件。

(烟薯套种长势繁荣)

为了让“烟粮经”协同模式从“试点”走向“普及”,龙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着力打造一批高标准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激活全域发展。2025年,龙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在大安乡及茅坪乡分别示范种植淀粉薯70亩、济薯及西瓜薯500亩,从薯苗选育、移栽时间到水肥管理全程指导。更关键的是,示范基地还打通了销售“最后一公里”——与国内最大红薯加工企业山东省泗水县柳絮集团签订种销协议,让烟农无需担心销路。如今,这些示范基地已成为“教学点”,周边烟农纷纷上门取经,“烟-薯”协同模式推广面积达1000余亩,烟叶产业真正成为了串联粮经作物的“纽带”。

助农振兴,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粮烟经”协同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烟农增收、乡村振兴。只有让农户真正享受到发展红利,模式才能持续推广;只有让乡村具备内生发展动力,振兴才能行稳致远。

(烤房中的“黄金叶”)

据企媒创氪获悉,当前,龙山烟区正值烟叶收购季。烤房中黄灿灿的烟叶整齐悬挂,色泽鲜亮、油分饱满,烟农陈盛利正忙着下炕烟叶,脸上笑开了花:“你看这烟叶,等级肯定高!等烟叶收完,这块地还能种旱稻,一年到头地不闲!”更让他满意的是,粮烟融合种植的模式,让原本板结的土地变得疏松,今年烟叶长势比往年更好,他扩大种植的决心更加坚定。

技术支持是农户顺利参与“粮烟经”种植的关键。龙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积极联合湖南中烟、湖南农大、西南大学等科研单位,组建专业技术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指导。技术人员不仅定期开展培训,讲解旱稻播种、香精香料施肥、红薯田间管理等知识,还现场示范无人机植保、有机肥施用等现代化种植技术。截至目前,龙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已开展技术培训50余场,覆盖烟农2000余人次,统防统治覆盖率达70%,无人机植保技术应用面积达50%。

然而,更长远的规划,在于构建可持续的产业体系。据企媒创氪获悉,为鼓励更多农户加入,龙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积极对接各方资源,争取政策支持。在召市镇烟稻油产业综合体就兑现了绿肥压青补贴4万元,土地流转补贴8万元,惠及农户56户,补贴发放及时率100%。对于参与试验示范的烟农,还免费提供种子等物资,降低种植成本。这些政策如同“定心丸”,让烟农敢于尝试新的种植模式。更重要的是,龙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着眼于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计划2026年将烟薯套种面积扩大至5000亩,同时引导本地企业兴办红薯加工厂。届时,不仅能减少红薯运输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还能带动周边3000余名村民就业,让烟农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种得好、卖得好、赚得多”,有效激活乡村“造血”能力。

从闲置土地的“苏醒”,到烟粮经的“协同”,再到乡村的“振兴”,龙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探索的“粮烟经”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模式,是对“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增收”时代命题的生动回应。未来,随着红薯加工厂的建成、协同模式的进一步推广,龙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必将以“粮烟经”协同为笔,在湘西大地上继续书写“生态美、产业兴、农户富”的新篇章,为农业现代化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多烟草能量。

作者:夏雪 花宇辉

来源:企媒创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