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京武功夫如是说: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方便拳友同修参阅,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转载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删除),欢迎投稿分享传播。
京武功夫如是说: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方便拳友同修参阅,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转载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删除),欢迎投稿分享传播。
正文
世人常说 “百练不如一站”,在我看来,这 “一站” 绝非简单的静止,而是将形体、气息、意识融为一体的功夫修炼,是强壮脊柱、祛病强身、提升免疫力,乃至夯实搏击实战根基的关键。
少林功法在少林医药学中独具特色,它不仅是少林功夫的根基,更深刻影响了中医药学中的针灸与推拿。翻开中医推拿学统编教材便知,一指禅推拿流派入门需练少林易筋经,内功推拿流派则以少林内功为核心,可见其地位之重。只可惜,受佛门戒律所限,少林功法历来师徒口授单传、不立文字,常人难窥其奥妙。它既不同于一般的少林动功,也异于普通禅定静功,对姿势、气息、意识的要求极为严苛,唯有刻苦修炼,方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协调脏腑,最终实现祛病健身、益智延年、提升实战能力的目的。
今天,我便以习武人的视角,为大家简要阐述少林桩功的核心要义与基本姿势,希望能为同道中人提供些许参考,也盼方家指正。
站桩的核心在于 “身正体端、形意合一”,每一处调整都需精准到位,以下从各部位逐一拆解:
双足平行站立,肩井穴与涌泉穴相对(上下对齐,实现上下贯通),双脚如 “趴地” 般扎根,膝部微屈,身体保持正直平稳,重心落于两脚掌上;
膝有前顶之意,臀部向后坐,形成 “前顶后坐” 的对争;
两手缓缓抬起至与胸同高,掌心相对向内,间距约 30 厘米,臂呈半圆、腋呈半虚(腋下留少许空间,不夹紧),呈环抱状;
十指自然分开,略有撑意;
心平气和,排除杂念,精神集中,呼吸通畅。
脊柱是人体运动中枢,调整核心是 “矫正生理弯曲,实现上下对争”:
对争要领:大椎上拔、尾闾下沉、背部后靠,让脊柱形成上下对称拉拔的后绷形态,带动四肢与腰背部肌肉连通放长;同时 “坐臀提身、领颈拔背、节节拉长、通脊贯顶”,感觉如 “隔墙视彼物,牛拉重车行”(伸长脖子、拉长腰,保持自然对争)。尾椎沉坠:这是下盘扎根的关键,需在 “下盘对争” 基础上,身体微微压下又被稍稍顶起,既有沉坠之势又不失弹性(若沉坠之力缺失,发力时易上体与下盘脱节、断劲,实战中易被拔根)。命门顶起:常人腰椎有向内的生理曲线,站桩时需将其拉直、填平;方法是尾椎内扣下坐的同时,有意识地将命门穴向后顶起(可体验 “后背贴墙,后腰凹陷处也贴墙” 的感觉),不可过分后顶(避免驼背、折腹)。整体效果:做到 “尾椎内扣下坐、命门顶起、小腹下掖、头颈上领” 后,整条脊椎及两侧大筋会被上下拉伸,如 “被拉起的弹簧”,充满弹性,此时人身最重要的 “浑圆弓劲” 便形成了(为后续发力提供基础)。环抱姿态:双臂如抱一棵大树,肩部完全打开、向前硬抱,双臂内侧至胸腹需 “撑圆”(无棱有角则劲力不畅),腋下外侧形成绷紧的大筋。卷肱与肘部:“卷肱” 指肱骨头向内下方卷压,肘尖反向外翻滚,且外翻之力与内裹之力需均等;肩部需同时做到 “松、垂、撕、撑、翻、卷、压”,肘部则如 “拧毛巾” 般做反向运动。意念与手指:意念中双臂环抱一个气球(抱紧则破,抱松则飞,且气球似涂肥皂沫,恐滑落);食指需极力挑起,虎口张圆(此为关键,唯有食指挑起,腋下大筋才能直通指端,劲贯梢节);其余手指微微弯曲,略有抓扣之意。手臂细节:两手前伸呈环抱状,指尖相对、掌心向后,手指分开自然微屈,间距约七八寸(25-30 厘米),高度在眉下肩上;意如抱球,同时向外撑,十指每节都向外顶力,指尖伸力以加大腕部涨力。腰部与胯部:腰部是调身关键,少林名家 “腰有束带” 的说法,核心是中盘松韧适度、连接下盘;臀部微敛,大腿内裹以打开胯部关节(即 “拧裆翻胯”);小腹向胯内沉插,让上下身连接处形成 “插式对接”(比平口对接更稳固,因小腹边缘与胯部是人体总重心)。膝部与腿部:小腿随大腿内裹之力外翻,膝部需前顶且悬提(非简单 “略蹲”,而是臀尖与脚跟定位后,用膝部顶提之力将腿拉弯);前脚微微后蹬,后脚稍向前蹬,两股反向力相互顶住,似 “要把脚下大地从中间撕开”;前膝微前顶且有上提之意,后胯后挣(形成 “膝胯互争”),后膝略有下跪之意,后大腿稍向内裹;需注意,前后对争并非两腿独立动作,而是以胯、裆为枢纽汇集劲力,实现两腿内在贯通,最终形成 “裆胯圆张、敛阴吊裆”(如弹性气球撑圆裆胯)。足部要领:双足十趾不死抓地面(意念脚下有蚁虫,踩紧则死、踩松则跑),足掌与足跟着地,足心向上吸(意如双足吸住地面);自腰以下,意念如 “埋在土里”(扎根稳固)。整体效果:下盘如一张弓,双脚为弓的两端,两腿为弓身,处处保持崩劲撑起,形成无棱角、内在贯通的整体;同时,周身阳面肌腱会发紧绷涨,如张开的网,实现 “整体肌肉连结为一、整体放长”,消除天然紧张,增加肌肉长度,为 “整体松紧交替运动” 打下基础(传统拳种 “一身备五弓”“伸筋拔骨” 的秘传,实则源于此)。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民间武术文化传播的各位武友
来源:京门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