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电子合同行业又迎来一波大的爆发,前有国务院明确要求构建全国统一的电子合同认证体系,后有“鄂尔多斯市全面启用货物类电子合同”、“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宣布全面启动2025年零售交易及电子合同线上签订工作”。
2025年,电子合同行业又迎来一波大的爆发,前有国务院明确要求构建全国统一的电子合同认证体系,后有“鄂尔多斯市全面启用货物类电子合同”、“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宣布全面启动2025年零售交易及电子合同线上签订工作”。
政策支持、政府部门使用背书,加上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让电子合同签约站在了新的高度。据最新报告数据,我国电子合同市场规模已突破150亿元,年增长率达25%,超60%的企业将其列为年度数字化优先投入项。
政策利好、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的叠加共振,很多聚光灯瞬时聚集在了电子合同签约身上,这也让大家对电子合同签约已经有了新的想法,很多企业已经将电子合同签约视为数字化转型的必争之地,以业务签署的数字化,带动企业整体数字化。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趋势,也是因为如今市场合作的频繁程度,让大家选择电子合同签约,可以更好的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据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合同签订与合作协议总量达到72.72万亿元,每个合作都至少涉及到两份合同文件签约,如果涉及到多方的甚至更多,是非常大的一个签约量级。如果都采用纸质合同签约,堆起来的文件都将超过中国第一高楼。
因此,很多企业其实早就使用电子合同签约来实现降本增效。与传统纸质合同签约对比,除了降本,还可以加强合同签订合规、优化内部业务流程等等,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华为轮值董事长孟晚舟曾公开提及,公司每年需比对6千万份合同保障千亿美元资金安全,如果将能够替换成电子合同签约的,都使用电子合同签约,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某深圳制造企业通过电子签名完成200万的订单,全程48小时完成签约,不仅缩短了签约的时效,签约成本也直降80%。
如今,电子合同签约市场已经突破150亿元,这说明电子合同签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还没使用电子合同签约的企业,应该尽早行动起来,以缩小与头部企业的使用差距,在数字化时代下,以更高效、更低成本的签约,促使企业内部业务链路的全面优化提升,不断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
来源:签盾电子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