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缅甸中部,距离首都内比都西北方向200公里,有一座古城蒲甘。11到13世纪的时候,这里曾经是缅甸蒲甘王朝的核心区域,今天则属于曼德勒省。
在缅甸中部,距离首都内比都西北方向200公里,有一座古城蒲甘。11到13世纪的时候,这里曾经是缅甸蒲甘王朝的核心区域,今天则属于曼德勒省。
蒲甘古城
在蒲甘当地,很多人都知道,伊洛瓦底江左岸的老蒲甘地区,曾立有一块“武侯南征碑”,石碑上刻着“汉丞相武乡侯南征至此”十个汉字。
如果这块石碑是真的,那么也就意味着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带兵打到缅甸腹地,因为蒲甘古城距离如今的中缅边境,最近的直线距离,至少也有430多公里。深入缅甸400多公里,那诸葛亮的南征,真可谓是武德充沛。
诸葛亮南征雕像
对这块碑,中国古代文献倒是早有记录。
现存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南宋赵汝适写的《诸蕃志》,其中明确提到“蒲甘国有诸葛武侯庙”,但未直接提及“南征碑”。而直接提到这块碑的,是明代朱孟震写的《西南夷风土记》,这本书首次提出“普坎(也就是蒲甘)城中有武侯南征碑”,并称缅人将蒲甘一带称为“汉人地方”。该记载成为后世引用“南征碑”存在的关键依据。
诸蕃志
明代顾祖禹写的《读史方舆纪要》引述方志《滇纪》的内容,说:“普坎城中有武侯南征碑”,这又进一步强化了蒲甘与诸葛亮南征的关联。
清代谢清高写的《海录》记载了乌土国(缅甸古称)境内的勃固(恪姑)有“孔明城”,并称其“相传为武侯南征时所筑”。魏源《海国图志》同样引用此说,但未明确涉及蒲甘南征碑。
到了1992年,据传云南大学的东南亚研究所曾经去缅甸做过实地调查,当时在蒲甘发现的疑似“南征碑”是青石材质,碑文用楷体刻着“汉丞相武乡侯南征至此”十个汉字,但是碑上没有年款。刻字的书法风格,接近清代,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常用的隶书,有显著的差异。但是,这次调查并没有公开发布科研报告,背后的真相也是扑朔迷离。
云南大学东南亚研究
进入21世纪后,缅甸官方2010年以“蒲甘佛教文化遗址群”名义,组织了蒲甘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网上的信息说,在这次申遗过程中,缅甸政府的文化部把“南征碑”列入附属景点。这个景点现存的碑亭采用缅式佛塔基座与中式碑身结合的样式。
最近,也有一些学者到蒲甘去调查,目前能找到的武侯南征碑仅存基座,碑文风化严重。缅甸方面的博物馆也没有将其列入重点保护文物,主要依靠民间维护。
那么,诸葛亮真的带兵打到缅甸中部吗?
郭沫若当年曾经推测,蒲甘的这块南征碑可能为五代时期产物,但缺乏实证。结合元明文献记载,中国国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武侯南征碑是宋元时期中缅文化交流的产物,并不是三国时期的遗存。
因为中国正史记载,诸葛亮南征南中,最远到达的地方是滇池,也就是如今的昆明附近。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民间传说经过《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的宣扬,深入人心,但也仅限于云南境内。
缅甸之所以出现武侯碑、孔明城这些遗迹,表明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深入中南半岛。学者们认为,这反映蜀汉通过南方丝绸之路的文化输出,而并非直接的军事征服。
小嘎啦尝试用deepseek等大模型检索了关于南征碑的各种记述,得到了下面这些信息。
一、武侯南征碑的真实性
历史依据缺失——所谓“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立碑”无任何正史记载。《三国志·诸葛亮传》仅载南征至滇池,未提及进入缅甸。蒲甘王朝建立于9世纪,与诸葛亮时代相隔600余年,时空错位明显。
考古证据空白——缅甸官方考古报告(如1995年《蒲甘文化遗产调查》)未收录该碑。现存所谓“武侯南征碑”实为19世纪缅甸华侨所立纪念物,碑文用简体中文镌刻,与三国时期文字特征不符。
学术研究结论——中国社科院2017年《东南亚历史遗迹考》指出,该碑系明清时期云南商帮为强化贸易合法性而附会的文化符号,与诸葛亮南征无直接关联。
二、2010年蒲甘申遗情况
申遗范围排除——缅甸1996-2019年提交的蒲甘申遗材料中(UNESCO文件编号:1584rev),申报的2737座佛塔未包含此碑。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估报告特别注明:“所有遗产点均为佛教建筑,排除近现代非宗教构筑物。”
修缮争议焦点——申遗受阻主因是1975年地震后混凝土加固佛塔(如瑞山陀塔),与“武侯南征碑”无关。该碑位于蒲甘新城旅游区,不在古城核心保护区。
三、云南大学1992年调查考实
田野调查确认——云南大学西南边疆研究所(非东南亚研究所)确实在1992年开展“中缅跨境民族调查”,但考察报告(《滇缅走廊民族志》)仅记录掸族文化,未提及该碑。
学术文献佐证——该所研究员林超民1994年发表的《南诏大理与蒲甘关系考》中,引用的是英国殖民时期档案,未涉及实地碑刻调查。所谓“调查发现”实为网络误传。
四、文化传播误读溯源
商道文化衍生——清代滇缅马帮将诸葛亮崇拜带入缅甸,1909年腾冲商会在蒲甘设立会馆时仿照保山武侯祠形制建造,后毁于二战,现存碑刻为1988年重修产物。
旅游宣传作用——缅甸旅游局2003年中文宣传册首提“武侯南征碑”,实为吸引中国游客的营销策略。GPS定位显示该碑(21.1728°N, 94.8602°E)距真正蒲甘遗址区达12公里。
结论
该碑属于近现代文化建构产物,与诸葛亮南征无历史关联;未纳入蒲甘申遗体系;云南大学相关调查系误传。此案例折射出边疆文化记忆在跨国语境中的再造现象。
好吧,AI人工智能,还真是干脆利落,直接给出了答案。
那么,这个答案,大家到底是不是认可呢?小嘎啦觉得,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如果读者老爷有啥想法,也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文史小嘎啦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