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有关院校:“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大型物流教学实践方面的竞赛活动,于2007年被列入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大赛自2006年启动以来,现已经成功举办八届,是目前国内最具专业性、权威性、实用性的大学生物流大赛。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
各有关院校:“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大型物流教学实践方面的竞赛活动,于2007年被列入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大赛自2006年启动以来,现已经成功举办八届,是目前国内最具专业性、权威性、实用性的大学生物流大赛。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工作要求,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复合型、创新型物流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我国物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决定,举办“新青年吴兴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现将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01大赛名称中文名称:“新青年吴兴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英文名称:"New Youth Wuxing Cup" The 9th National Contest on Logistics Desig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NCLDUS)
02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支持单位:中共湖州市吴兴区委人才办湖州市吴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湖州市吴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人民政府本届大赛设立组委会:主 席:蔡 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副主席:黄有方 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副组长、上海海事大学原校长任豪祥 中国物流学会会长鲁有铭 中共湖州市吴兴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人才办主任何明珂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夏春玉 东北财经大学原党委书记赵林度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刘志学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张 锦 西南交通大学物流研究院院长郭肇明 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秘书长:李俊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教育培训部主任
03参赛对象1.本科组本科组参赛对象为正式录取的全日制本科在校生。比赛以队为单位,每队5人,且每队至少包含2名物流类专业或物流方向的学生,队员不得同时加入多支参赛队。组队可跨年级、专业,但不得跨校,每所学校限报2支参赛队,每队至少由一名教师作为主领队兼指导教师,负责赛前辅导和参赛的组织工作。2.研究生组研究生组参赛对象为正式录取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校生。比赛以队为单位,每队3-5人,且每队至少包含2名物流专业或物流方向的学生,队员不得同时加入多支参赛队。组队可跨年级、专业,但不得跨校,每所学校限报1支参赛队,每队至少由一名教师作为主领队兼指导教师,负责赛前辅导和参赛的组织工作。
04比赛内容大赛案例将在大赛官网公布,所有参赛团队需根据大赛案例进行方案设计,并在规定时间内按相关要求上传至大赛系统。研究生组参赛队需选择2-3个工程技术篇案例进行设计,本科组参赛队需选择2-3个案例,其中至少包含1个工程技术篇案例。设计方案可以是文字分析报告、数学模型、算法、软件系统开发以及工程设计方案。
05赛程安排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未参加上一阶段比赛的参赛队不得进入下一阶段比赛,各赛段时间安排如下。报名:4月8日-4月29日16:00;初赛:5月1日-6月18日;复赛:6月19日-7月29日;决赛:7月30日-8月28日,具体答辩时间将另行公布。各赛程安排详见附件2《“新青年吴兴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赛程安排及相关要求细则》。如遇特殊情况需对赛程安排进行调整时,以大赛组委会公告为准。
06报名方式及要求各参赛团队领队或队长于2025年4月29日16:00前进入大赛官网,登录大赛系统报名。各单位可自行开展校园赛、省赛,相关组织情况需在组委会报备。校园赛、省赛请于国赛报名截止时间之前举行完毕,以免错过报名。
07大赛评审评审分为网络匿名评审和现场实名评审,评审分组进行。网络匿名评审阶段,专家需按照《“新青年吴兴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网络评审评分表》(详见大赛官网)对本组所有作品评分,本组所有专家评分的平均分,即为该作品本赛段得分。按得分高低排列,确定入围下一赛段的参赛作品。现场答辩评审阶段,专家将按照《“新青年吴兴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答辩评审评分表》(详见大赛官网)对参赛队作品评分,本组专家评分的平均分,即为该参赛队现场答辩得分。各赛段评审原则为:初赛:网络匿名评审,7-9名专家/组,本科组和研究生组各评选得分最高的前40-70%的参赛作品入围复赛。复赛:网络匿名评审,7-9名专家/组,且在初赛基础上至少30%的专家轮换,本科组评选得分最高的前90名参赛作品入围决赛,研究生组评选得分最高的前30名参赛作品入围决赛。决赛:决赛评审分为网络匿名评审和现场答辩评审两个环节,决赛网络匿名评审和现场答辩评审各占决赛总成绩的50%。决赛网络匿名评审,7-9名专家/组,且在复赛基础上至少有30%的专家轮换。现场答辩评审,专家应回避对本校参赛队的评审。
08奖项设置一等奖:分别从各组别入围决赛且全程参与的团队中产生,获奖比例为20%;二等奖:分别从各组别入围决赛且全程参与的团队中产生,获奖比例为35%;三等奖:分别从各组别入围决赛且全程参与的团队中产生,获奖比例为45%。优秀指导教师奖:对各组别获得一等奖团队的指导教师授予优秀指导教师奖;最佳组织奖:在入围决赛的本科组和研究生组参赛团队所在单位中,评选出12所单位授予最佳组织奖;优胜奖:对各组别所有入围复赛的参赛团队授予优胜奖。主办单位对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发奖杯和获奖证书。获一等奖的参赛选手可直接免费获得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颁发的物流师职业能力等级认证证书。获二、三等奖的参赛选手根据证书申领办法,自愿申领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颁发的物流师职业能力等级认证证书,具体申领办法见大赛官网。为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赛后大赛组委会将携手案例支持单位,为获奖团队提供方案孵化、作品发表、人才引进、线上案例宣传等赛事成果转化机会,助力物流人才培养与行业创新实践。
09大赛调研中共湖州市吴兴区委人才办、湖州市吴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湖州市吴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人民政府对本届大赛的举办给予了大力支持。比赛期间,参赛队以网络提问的形式提交相关问题,由大赛组委会统一提交相关部门,回复内容将在大赛官网公布。复赛阶段,组委会将统一组织线下调研活动。
来源:感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