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徐麦35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新麦93119为母本、周麦16为父本杂交育成,2015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麦201502) ,2017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麦20170007)。它属于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6天,与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相当
徐麦35作为一款表现卓越的小麦品种,凭借其独特的品种特点和相对科学的种植措施,成为众多农户的优质选择。
徐麦35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新麦93119为母本、周麦16为父本杂交育成,2015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麦201502) ,2017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麦20170007)。它属于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6天,与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宽短直立,这种形态特征有助于其在生长初期充分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为后续的生长发育奠定良好基础。它的分蘖力较强,能在生长过程中产生较多的分蘖,进而增加成穗数 ,为高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不过,其耐倒春寒能力中等,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农户在春季加强田间管理,关注天气变化,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徐麦35株高82.2厘米,株型较为紧凑,茎秆粗壮,虽然弹性一般,抗倒性表现平平,但在合理的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条件下,也能有效避免倒伏现象的发生。旗叶短宽且上冲,与麦穗处于同一层面,使得穗层整齐,不仅增强了植株的光合作用效率,还在外观上呈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熟相较好,为丰收增添了一份保障。麦穗呈纺锤形,白壳、长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中等,从外观上就展现出其优良的品质。在产量构成要素方面,亩穗数可达42.7万穗 ,穗粒数35.8粒,千粒重41.6克 ,产量三要素协调,为高产稳产提供了坚实支撑。
从品质检测结果来看,徐麦35的籽粒容重为820克/升 ,蛋白质含量12.89%,湿面筋含量29.4%,稳定时间2.1分钟。这些数据表明,徐麦35在品质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能够满足市场对小麦品质的基本需求。然而,在抗病性方面,徐麦35存在一定的短板,中感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这就要求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以降低病虫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在产量表现上,徐麦35成绩斐然。在2013 - 2015年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时,平均亩产达到578.4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7.2%。2015 - 2016年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568.3千克,比周麦18号增产7.5% ,连续3年产量位居首位。2016年,铜山区利国镇1700亩的种植实产更是高达708.2公斤/亩 ,充分展示了其高产的潜力,也让众多农户看到了丰收的希望。
要想充分发挥徐麦35的品种优势,实现高产稳产,科学的种植措施必不可少。在播种期方面,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这个时期的气温、土壤墒情等环境条件较为适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能够确保种子顺利出苗,为后期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开端。种植密度上,适期播种时每亩基本苗以12万 - 16万为宜。如果播种时间推迟,或者土壤肥力水平偏低,应适当增加基本苗数量,以保证单位面积内的有效穗数,从而保障产量。
肥水管理是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一般情况下,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并配合施用磷、钾肥,以满足小麦生长对各种养分的需求。氮肥的施用要合理分配,基苗肥占60%,为小麦苗期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幼苗茁壮生长;拔节孕穗肥占40% ,满足小麦拔节和孕穗期对养分的大量需求,有助于形成大穗,增加穗粒数。抽穗扬花后,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叶面肥,能够及时补充小麦后期生长所需的养分,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提高粒重,改善品质。同时,要注意田间沟系配套,做到旱能浇、涝能排,为小麦生长创造适宜的水分条件。
病虫草害防治工作不容忽视。冬前及早春是防除田间杂草的关键时期,及时清除杂草,能够减少杂草与小麦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保证小麦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应。同时,要密切关注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可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如合理密植、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悬挂诱虫灯、释放天敌昆虫以及合理使用农药等,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收获时机也至关重要。在蜡熟末期,小麦的籽粒已经充分成熟,此时抓紧收获,能够确保丰产丰收,避免因收获过晚导致籽粒脱落、发芽等损失。
徐麦35以其矮杆、大穗、高产、稳产、广适等突出优点,在小麦种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它在抗病性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但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措施,如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加强肥水管理、做好病虫草害防治以及适时收获等,能够有效克服这些短板,充分发挥其品种优势,为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助力小麦产业的发展。
来源:淇泉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