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古道:成都徒步文化踪迹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9 17:54 1

摘要:在成都的西北方向,藏匿着一条被时光浸润的古道,它的名字叫上元,这如同一条蜿蜒的丝线,串起唐宋的香火、明清的商旅与当代都市人的步履,在海拔千余米的密林深处,编织出一幅自然与人文共生的长卷。

作者:丁丁

要是说起四川,一定不止是美食与小巷,还有那些尘封在大山深处的文化体验。其中,古道徒步的探寻,就是一种不同寻常的路上遇见。

在成都的西北方向,藏匿着一条被时光浸润的古道,它的名字叫上元,这如同一条蜿蜒的丝线,串起唐宋的香火、明清的商旅与当代都市人的步履,在海拔千余米的密林深处,编织出一幅自然与人文共生的长卷。

这处位于都江堰附近的上元古道,当晨雾还未从青城山的三十六峰散去,这里便已在露水中苏醒。这些被千年足迹打磨得温润的路劲,每一块都镌刻着时间的密码。据《青城山志》记载,唐玄宗曾命人沿此道运送青铜法器,马帮的铜铃声与道观的晨钟也在此交响。

在海拔1200米的转角处,一棵冠幅达20米的古银杏就在溪畔上伫立。每到春秋,落叶在石板投下斑驳光影。当地老人说,这是宋朝道士手植的"问道树",树根深入岩缝的姿态,恰似道家"天人合一"的具象注解。

作为徒步者,我与团队成员从两河村出发,背包里装着收缩登山杖与些许干粮,脚下却踏着千年前的驿道。这条9公里的环线像条活着的时空隧道:前一刻还在竹林掩映的清代石拱桥上拍照,转过山坳便遇见正在采摘果叶的农民;穿越雾气蔓延的冷杉林,后在赵公山观景台俯瞰都江堰的灌区样貌。

这条神秘的古道,作为成都近郊徒步的缩影,折射出城市人群复杂的精神诉求。登山杖叩击石板的声响里,既有考学者释放压力的喘息,也有亲子家庭认知自然的欢笑,更不乏年轻人在古碑前临摹碑文的专注身影。这条古道像面多棱镜,将都市人的焦虑、渴望与憧憬折射成斑斓的光谱。

当地村民自发成立的"古道护卫队",用传统竹编工艺修缮护栏,用古法醪糟、青城茶、老腊肉招待远客,让徒步经济反哺乡土文化。这种现代与传统共生的发展,恰如古道旁倔强生长的珙桐树,在商业浪潮中守住一方文化净土。

清明时节的冷雨,可说是让这条古道显露出它最原始的面貌。潮湿的雾气裹着腐殖土气息扑面而来,我的登山杖第三次在打滑的岩石上发出刺耳的刮擦声。“把重心放低,像太极推手那样用脚跟试探落脚点。”领队的声音穿透雨幕,他沾满泥浆的冲锋衣下,随着步伐规律摆动着登山杖。

这支十五人的队伍在海拔八百米处分裂成断续的星点。我紧盯着前方队友背包上的绳子——那是领队特意为每人准备的线索绳,为的是帮助我们认清队员。转过"问道树"所在的崖壁时,我们能清晰看见清明下过雨后的流水。

"抱住树干!"领队的声音几乎是炸响在耳畔,我才惊觉自己右脚已陷入青苔覆盖的凹槽。沾满泥水的掌心贴上树干。这棵目睹过无数旅人踉跄的古树,用它沉积千年的沉稳承托住我的失衡。

后续好几小时的路程,变为人体与重力博弈的课堂。领队化身地质学家,讲解页岩纹理的防滑秘诀。当队伍在废弃道观遗址休整时,他舀起檐角滴落的雨水:"尝尝,这是古道上特有的'无根水',古人就靠这个煮茶驱寒。"

转过第五个山坳时,酸痛的膝盖已快失去知觉。忽然有腊肉混着柴火的气息钻入鼻腔,抬头望见危崖凸出的石台上,竹棚里飘出炊烟。穿蓝布衫的阿婆守着铁皮炉,炉上铝锅咕嘟着老鹰茶和古法醪糟,竹匾里码着焦香的烤土豆和玉米粑。

“十块钱管饱!”阿婆舀起热锅里的醪糟,油亮的米酒间藏着青城山特有的香气。她身后的岩缝里卡着祖辈传下的铸铁锅,锅底积着经年的松烟。我们围坐在磨得发亮的原木桩上,听她讲曾经背山货去都江堰赶集的故事:“那时候背篓底要垫棕榈叶防潮,哪像你们现在穿的鞋子会呼吸。”

暮色降临,我们终于望见山腰飘摇的经幡。浑身泥泞的队员们相视而笑,背包上的绳结与腰间的水杯袋奏响清越的和鸣。古道在身后蜿蜒成渐隐的墨线,而领队背包上发出的对讲机信号声,已为这场现代朝圣点燃新的星火。

我们每位队员的对讲机,在石阶上变为摇晃的光斑。密林深处传来断续的凿石声,几个村民正借着电筒光修补垮塌的路基。新砌的毛石与唐宋的护坡石并肩而立。手机接近没电的状态,但那些湿润的泥土味、铸铁锅里的醪糟香、还有腊肉味的温暖,已经烙成比4K画质更鲜活的文明切片。

当成都平原的霓虹再次跃入视野,鞋底的黄泥就凝结成山峦的拓片。我们在滑倒的瞬间,触摸到采药人掌心的茧,在饥肠辘辘时尝到铸铁锅里封存的岁月。一些被登山杖惊起的鹧鸪,或许正是千年前马帮踏过的同族后裔;而我们留在功德碑旁的矿泉水瓶,已被“古道小护员”们捡去换了新画具。

四川生活的AB面,就在此重叠。火锅沸腾的市井烟火,与崖壁上飘摇的柴火炊烟;太古里街拍的时尚光影,与采药人斗笠下滑落的雨滴;宽窄巷子的扫码点单,和古道旁“十块钱管饱”的铜勺敲击声——这些都在这条青苔覆盖的古道上,达成微妙的和解。

归途的徒步者,常在溪边驻足。看着手机重新满格的信号,恍如从一场千年大梦中醒来。上元古道始终在那里,是成都平原西缘的文化脐带,链接着城市的喧嚣与山野的静谧,让每个穿行其间的现代人,都能在青苔与云雾间触摸到文明的温度。这条被重新激活的古道,正以它特有的方式,续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问道"篇章。

那些被雨水冲刷出来的古老智慧,那些在青苔上重生的足迹,何尝不是对踏遍险途的先人们最鲜活的追思?成都的徒步旅途探访,正奏响这青山绿水间的经济文化旋律。

来源:深圳商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