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板栗跌破2元斤价,老农含泪问天:我们的养老本谁來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6 05:29 1

摘要:丹东东港市十字街镇的栗农们正面临一场残酷的价格寒冬。今天的地头收购价跌破两元大关,每斤1.9元的价格让忙碌了一整年的农民措手不及。施肥、打药、除草、采摘,这些投入像石沉大海,连成本都难以收回。

丹东东港市十字街镇的栗农们正面临一场残酷的价格寒冬。今天的地头收购价跌破两元大关,每斤1.9元的价格让忙碌了一整年的农民措手不及。施肥、打药、除草、采摘,这些投入像石沉大海,连成本都难以收回。

一位头发花白的农户站在栗子堆前叹气:“这价,白忙活了。”他脚边堆着刚摘的板栗,刺球还没剥完,收购商的车已经准备开走。种植板栗不像工厂做工,没有固定工资,没有退休保障,只有靠天吃饭、靠市场定价。很多老人把半辈子积蓄投进栗子林,指望它养老送终,如今价格一垮,希望也跟着垮了。

收购商也有话说。市场行情不好,外面来订货的少,加工厂收得也谨慎。他们压价不是故意刁难,实在是转手利润太薄。有的商户甚至直言:“这价格我们也不想收,卖不动。”从地头到炒货店,整条产业链似乎都卡在了某个环节。没人赚到钱,但最吃亏的永远是最前端的种植者。

不少农民开始算账:一亩地板栗产量大约五六百斤,就算全部卖出,收入也仅一千出头。这还没扣除农药、肥料、雇人采摘的费用。如果请人打栗子,一天工钱就要一百多,还不包饭。有些农户摇摇头说:“明年不管理了,长草就长草吧,废了也算省心。”

政府是否应该设置农产品保护价,成了田间地头最热烈的讨论。有人认为保底价能托住农民的基本生存线,不让汗水白流;也有人担心行政干预会扭曲市场,甚至造成库存积压。现实是,很多老农除了种栗子没有别的收入来源,他们不像年轻人能外出打工,也不熟悉电商直播那套新玩法。他们唯一熟悉的土地,正在变成最不确定的依靠。

十字街镇的板栗质软香糯,本是当地有名的特产。如今价格持续走低,已有农户打算砍树改种,或者干脆抛荒。这不仅是一季收入的损失,更可能是一个地方农业特征的逐渐消失。

价格寒冬不知何时才能结束。地里还有栗子没摘完,一些农户仍在观望,盼望价格能稍微回升一点,哪怕两毛三毛也是安慰。农产品的命运从来不由农人自己掌握,市场起伏间,他们能做的只剩下等待和接受。

栗农们的茫然,也是千千万万小农户的缩影。丰收不一定喜悦,付出不一定有回报,这就是农业最真实的模样。

来源:山里养牛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