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一个动作,抑郁就会好转了!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9 17:37 2

摘要:李婷(化名)曾是一名重度抑郁症患者。她试过吃药、心理咨询,甚至住院治疗,但效果总是昙花一现。直到有一天,她的心理咨询师建议她每晚睡前做一件事——练习“观息法”。

01

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转变

李婷(化名)曾是一名重度抑郁症患者。她试过吃药、心理咨询,甚至住院治疗,但效果总是昙花一现。直到有一天,她的心理咨询师建议她每晚睡前做一件事——练习“观息法”。

起初,李婷觉得这方法太简单了:“闭眼坐着呼吸就能治抑郁症?骗人的吧!”但她还是决定试试。第一天,她刚坐下3分钟就烦躁不安,满脑子想着“明天的工作”“过去的失败”。第二天、第三天……她咬牙坚持。

一个月后,变化悄然发生。某天晚上,当她再次静坐时,突然意识到:“原来我的痛苦,不是来自事情本身,而是我对它们的反复纠结。”那一刻,她像旁观者一样看清了自己的思维陷阱——抑郁的根源,往往是我们与负面念头的“纠缠”。

半年后,李婷的抑郁症状大幅减轻。她说:“观息法让我学会了‘不抵抗’。情绪来了,就看着它走,像看云飘过一样。这才是真正的‘心药’。”

02

为什么“观息法”能治抑郁?

观息法的核心只有两步:

1、专注呼吸:闭眼,自然呼吸,把注意力放在鼻孔的气息进出上。

2、不评判:当杂念出现时,不批评自己,轻轻把注意力拉回呼吸。

它有效的两大原因:

打破思维循环:抑郁的人常陷入“反刍思维”(反复咀嚼痛苦)。观息法通过专注呼吸,切断这种恶性循环。

重塑大脑:神经科学研究发现,长期静坐能增强前额叶皮层(负责理性思考)的活跃度,削弱杏仁核(恐惧中心)的过度反应。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曾说:“除非你意识到无意识,否则它将主导你的生活,而你称之为命运。”观息法,正是帮我们“看见”潜意识中的情绪模式。

03

禅修小故事:井底的启示

有个禅师问弟子:“如果你掉进井里,怎么办?”弟子说:“拼命爬出来!”禅师摇头:“井底有光,只是你挣扎时看不见。”

这就像抑郁症——越抗拒,越深陷。李宏夫老师在《抑郁症打卡自救》中分享过类似经历:他抑郁时选择“彻底躺平”,不再对抗,反而在绝望中发现内在力量。

04

具体建议:这样练习才有效

时间:睡前10分钟(避免杂事干扰)。

姿势:坐椅子或垫子上,背挺直,手放膝盖。

关键:

走神了?正常!温柔地拉回呼吸。

情绪汹涌?默念“我允许它存在”。

进阶:记录练习后的感受,观察变化(推荐用《抑郁症打卡自救》的日记模板)。

注意:药物能缓解症状,但“心病终须心药医”。真正的治愈,是学会与情绪共处。

05

推荐两本书

《情绪自救》:详解观息法的原理与技巧,适合初学者。

《抑郁症打卡自救》:通过每日小练习,逐步改变消极思维。

最后的话

抑郁像一场暴雨,观息法是一把伞——它不能阻止雨落下,但能让你少淋湿一点。今晚睡前,不妨试试这个“小动作”。坚持21天,你或许会像李婷一样,发现:“原来出口,一直在自己心里。”

来源:心理师彭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