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行——突围·外面的世界(1)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6 02:59 1

摘要:父亲兄弟二人,他排行老二,小伯父五岁。伯父十七岁那年,背着家里人参了军。在攻打太原时负了伤;解放后转到海军北海舰队,任航保处检修所所长。自从1962年伯母随军以后,就很少回来过。在那个时代,人们本来就对军人有一种特殊的羡慕与敬重,而作为一位军官的侄子,我就更是

父亲兄弟二人,他排行老二,小伯父五岁。伯父十七岁那年,背着家里人参了军。在攻打太原时负了伤;解放后转到海军北海舰队,任航保处检修所所长。自从1962年伯母随军以后,就很少回来过。在那个时代,人们本来就对军人有一种特殊的羡慕与敬重,而作为一位军官的侄子,我就更是为有这样一位伯父感到自豪。上小学的时候,我曾经给他写信要书,不久,就给我寄来了三本书:一本济南部队编的战士家史《仇恨》,一本《毛主席的好战士——王树庆》和连环画《智取威虎山》。所以,我觉得伯父对他唯一的侄子还是疼爱的,就一直有去青岛见他一面的想法。当然,最关键的原因我没有明说,那就是要去看看大城市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我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不满足于困在落后、愚昧的乡村,而是要走出去,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现在独自去闯可能还有困难,但起码先要探探路,亲眼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我对祖父与父母都表达了自己的这一想法。祖父倒是很同意我去,他只有两个儿子,平时来玩并不亲密。祖父当然希望自己的后辈都能够和睦相处。我去青岛,就会成为连接伯父与父亲的纽带与桥梁。但是,父母一直不肯点头。我就故意激父母:“你们之间有矛盾,总不能辈辈往下传吧?”说得多了,父母觉得如果一味的阻止我去与自己的亲伯父相认,有点不近人情,而且还会让我产生误会。无奈之下,就勉强同意了。

父母同意放行,高兴得我几乎跳了起来,赶紧准备行装。1975年12月1日,踏上了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远足之旅。

      1975年12月1日,父亲用“铁驴”自行车驮着我来到泊镇。到了火车站,一看列车时刻表才六点多,而通青岛的车最早也得等到19:15分。我们从车站出来,先到附近的邮局给伯父发了一封电报,内容是:“小太(我的乳名)乘1日139车去岛,背包系毛巾者。”电文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我与伯父没见过面,怕我们不认识,父亲特意让我在背包上系上一条毛巾作为标识。

中午,在三八饭店吃了饭,下午又到东风浴池洗了个澡(我也是第一次在浴池洗澡)。一直等到19:05分,139次列车终于到了,父亲将我送到了火车上,安放好行李;又询问与我邻座的两位乘客,他们说也去青岛,父亲托付他们多我多加关照,然后就下车了。

       火车开动了。此时天已黑下来,车外除了一闪而过的灯光,什么都看不清楚。因为是第一次坐火车,心里十分激动,好久都平静不下来。夜深了,列车在夜幕中飞快的驰骋,车轮轧车轨的咔嚓声不停地响着;窗外不断闪过的灯光,像流星一样流泻而过。在昏黄的灯光下,别的人都在打瞌睡。我睡不着,在想象着那萦绕于我脑际许多年的都市究竟会以什么样的面目呈现在我眼前,我不想不出。这谜底马上就会揭开,因此,我的心中充满了期待。一个十六岁的农家少年,怀揣着雄心壮志,就这样,向着未知的明天出发了。

车过德州,我在日记本上写道:

       “苍茫夜天/列车驰骋铁道线/难入睡/而车响似催眠。”

来源:肖泰

相关推荐